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土地利用/覆盖结构变化及荒漠化响应

2014-03-15 22:59董淼等
天津农业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土地利用

董淼等

摘 要:利用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1989—2007年的遥感数据,采用ENVI4.5遥感影像处理系统对研究区3个时期的数据进行处理,同时使用ARCGIS统计分析和计算,最终得到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规律,并建立数据模型,探讨其荒漠化响应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人类有意识的干扰下,进行科学的生态环境建设,将有利于合理的土地利用格局的形成和对土地荒漠化的遏制。

关键词:土地利用/覆盖结构;土地利用特征指数;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

中图分类号:F323.211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3.009

目前,很多学者们已就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土壤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1-3]。同时,经过长期探索,认为地域分异及地方性分异研究可以作为土地利用/覆盖研究的主要任务和有效手段[4-6]。这些研究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生态环境响应特征方面的诸多科学问题,但综合考查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动态差异性和生态环境状况的时空特征、系统地探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试图就此做一些探索,以期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功能区划及土地利用科学管理服务。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位于塔里木河冲积平原西部,在历史上曾经是极为富庶之地,是古丝绸之路上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根据该区多年统计资料可知,该地区属于干旱与极端干旱地区,气候年较差大,风多沙大,危害严重。人们对土地资源掠夺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加剧了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迫切需要对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荒漠化响应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制订土地荒漠化治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基于以上分析, 认为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区域资源环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对于土地利用有序度低,且生态环境状况差的区域,应该适当控制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并通过合理规划和产业政策调整等措施,引导土地利用向有利于增加生物丰度、植被覆盖度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方向发展,使土地利用趋于有序;对于那些土地利用有序度高,且生态环境状况好的区域, 往往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此时可以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增加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入,在尽可能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转变低效用地的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彦随,彭留英,陈玉福.东北地区土地利用转换及其生态效应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5, 21(11):175-178.

[2] 莫宏伟,任志远,谢红霞.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动态与生态效应变化—以榆阳区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5, 28(3):352-356.

[3] 吕昌河,贾克敬,冉圣宏,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与案例[J].地理研究,2007, 26(2):249-257.

[4] 喻峰,李晓兵,王宏,等.皇甫川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J].地理学报,2006, 61(6) : 645-653.

[5] 蒋勇军,袁道先,章程,等.典型岩溶农业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以云南小江流域为例[J].地理学报, 2005, 60 (5):751-760.

[6] 吕晓芳,王仰麟,张镱铿,等.宁夏中部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变化及沙漠化响应—以宁夏盐池县为例[J].地理研究,2007, 26( 6):1 157-1 166.

[7] 李晓兵,陈云浩,王宏,等.中国土地覆盖动态变化幅度的区域分异规律[J].地理科学,2004, 24(3):271-275.

[8] 万荣荣,杨桂山.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3):298-303.

[9] 王秀兰,包玉海.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1999,18(1):81-87.

[10] 吕昌河,贾克敬,冉圣宏,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与案例[J].地理研究,2007,26(2) :249-257.

[11] 满苏尔·沙比提,海鹰,阿布拉江·苏来曼.近50年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耕地变化及其成因[J].地理研究,2004,23(4):487-494.

[12] 涂小松,濮励杰.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分异及其生态环境响应[J].地理研究,2008, 27(3):583-593.

[13] 贾科利,张俊华,马正亮,等.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变化与沙漠化响应研究—以宁夏中部干旱带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10):98-103.

摘 要:利用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1989—2007年的遥感数据,采用ENVI4.5遥感影像处理系统对研究区3个时期的数据进行处理,同时使用ARCGIS统计分析和计算,最终得到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规律,并建立数据模型,探讨其荒漠化响应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人类有意识的干扰下,进行科学的生态环境建设,将有利于合理的土地利用格局的形成和对土地荒漠化的遏制。

关键词:土地利用/覆盖结构;土地利用特征指数;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

中图分类号:F323.211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3.009

目前,很多学者们已就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土壤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1-3]。同时,经过长期探索,认为地域分异及地方性分异研究可以作为土地利用/覆盖研究的主要任务和有效手段[4-6]。这些研究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生态环境响应特征方面的诸多科学问题,但综合考查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动态差异性和生态环境状况的时空特征、系统地探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试图就此做一些探索,以期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功能区划及土地利用科学管理服务。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位于塔里木河冲积平原西部,在历史上曾经是极为富庶之地,是古丝绸之路上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根据该区多年统计资料可知,该地区属于干旱与极端干旱地区,气候年较差大,风多沙大,危害严重。人们对土地资源掠夺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加剧了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迫切需要对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荒漠化响应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制订土地荒漠化治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基于以上分析, 认为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区域资源环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对于土地利用有序度低,且生态环境状况差的区域,应该适当控制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并通过合理规划和产业政策调整等措施,引导土地利用向有利于增加生物丰度、植被覆盖度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方向发展,使土地利用趋于有序;对于那些土地利用有序度高,且生态环境状况好的区域, 往往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此时可以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增加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入,在尽可能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转变低效用地的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彦随,彭留英,陈玉福.东北地区土地利用转换及其生态效应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5, 21(11):175-178.

[2] 莫宏伟,任志远,谢红霞.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动态与生态效应变化—以榆阳区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5, 28(3):352-356.

[3] 吕昌河,贾克敬,冉圣宏,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与案例[J].地理研究,2007, 26(2):249-257.

[4] 喻峰,李晓兵,王宏,等.皇甫川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J].地理学报,2006, 61(6) : 645-653.

[5] 蒋勇军,袁道先,章程,等.典型岩溶农业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以云南小江流域为例[J].地理学报, 2005, 60 (5):751-760.

[6] 吕晓芳,王仰麟,张镱铿,等.宁夏中部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变化及沙漠化响应—以宁夏盐池县为例[J].地理研究,2007, 26( 6):1 157-1 166.

[7] 李晓兵,陈云浩,王宏,等.中国土地覆盖动态变化幅度的区域分异规律[J].地理科学,2004, 24(3):271-275.

[8] 万荣荣,杨桂山.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3):298-303.

[9] 王秀兰,包玉海.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1999,18(1):81-87.

[10] 吕昌河,贾克敬,冉圣宏,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与案例[J].地理研究,2007,26(2) :249-257.

[11] 满苏尔·沙比提,海鹰,阿布拉江·苏来曼.近50年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耕地变化及其成因[J].地理研究,2004,23(4):487-494.

[12] 涂小松,濮励杰.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分异及其生态环境响应[J].地理研究,2008, 27(3):583-593.

[13] 贾科利,张俊华,马正亮,等.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变化与沙漠化响应研究—以宁夏中部干旱带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10):98-103.

摘 要:利用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1989—2007年的遥感数据,采用ENVI4.5遥感影像处理系统对研究区3个时期的数据进行处理,同时使用ARCGIS统计分析和计算,最终得到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规律,并建立数据模型,探讨其荒漠化响应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人类有意识的干扰下,进行科学的生态环境建设,将有利于合理的土地利用格局的形成和对土地荒漠化的遏制。

关键词:土地利用/覆盖结构;土地利用特征指数;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

中图分类号:F323.211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3.009

目前,很多学者们已就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土壤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1-3]。同时,经过长期探索,认为地域分异及地方性分异研究可以作为土地利用/覆盖研究的主要任务和有效手段[4-6]。这些研究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生态环境响应特征方面的诸多科学问题,但综合考查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动态差异性和生态环境状况的时空特征、系统地探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试图就此做一些探索,以期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功能区划及土地利用科学管理服务。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位于塔里木河冲积平原西部,在历史上曾经是极为富庶之地,是古丝绸之路上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根据该区多年统计资料可知,该地区属于干旱与极端干旱地区,气候年较差大,风多沙大,危害严重。人们对土地资源掠夺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加剧了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迫切需要对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荒漠化响应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制订土地荒漠化治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基于以上分析, 认为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区域资源环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对于土地利用有序度低,且生态环境状况差的区域,应该适当控制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并通过合理规划和产业政策调整等措施,引导土地利用向有利于增加生物丰度、植被覆盖度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方向发展,使土地利用趋于有序;对于那些土地利用有序度高,且生态环境状况好的区域, 往往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此时可以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增加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入,在尽可能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转变低效用地的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彦随,彭留英,陈玉福.东北地区土地利用转换及其生态效应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5, 21(11):175-178.

[2] 莫宏伟,任志远,谢红霞.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动态与生态效应变化—以榆阳区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5, 28(3):352-356.

[3] 吕昌河,贾克敬,冉圣宏,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与案例[J].地理研究,2007, 26(2):249-257.

[4] 喻峰,李晓兵,王宏,等.皇甫川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J].地理学报,2006, 61(6) : 645-653.

[5] 蒋勇军,袁道先,章程,等.典型岩溶农业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以云南小江流域为例[J].地理学报, 2005, 60 (5):751-760.

[6] 吕晓芳,王仰麟,张镱铿,等.宁夏中部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变化及沙漠化响应—以宁夏盐池县为例[J].地理研究,2007, 26( 6):1 157-1 166.

[7] 李晓兵,陈云浩,王宏,等.中国土地覆盖动态变化幅度的区域分异规律[J].地理科学,2004, 24(3):271-275.

[8] 万荣荣,杨桂山.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3):298-303.

[9] 王秀兰,包玉海.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1999,18(1):81-87.

[10] 吕昌河,贾克敬,冉圣宏,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与案例[J].地理研究,2007,26(2) :249-257.

[11] 满苏尔·沙比提,海鹰,阿布拉江·苏来曼.近50年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耕地变化及其成因[J].地理研究,2004,23(4):487-494.

[12] 涂小松,濮励杰.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分异及其生态环境响应[J].地理研究,2008, 27(3):583-593.

[13] 贾科利,张俊华,马正亮,等.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变化与沙漠化响应研究—以宁夏中部干旱带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10):98-103.

猜你喜欢
土地利用
略谈乡镇土地利用效益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土地利用规划在房地产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探讨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近20年厦门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预测
基于ArcGIS 10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斑自动化综合
重庆市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实践探讨
龙泉市MCDA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基于PSR概念模型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