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掌握德彪西钢琴曲《月光》的创作和演奏方法

2014-03-17 09:05李梅琳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印象主义德彪西谱例

李梅琳

(沈阳市旅游学校,辽宁 沈阳 110032)

浅谈如何掌握德彪西钢琴曲《月光》的创作和演奏方法

李梅琳

(沈阳市旅游学校,辽宁 沈阳 110032)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和革新家。他也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和杰出代表。印象主义音乐是十九世纪最后一种富有朦胧、飘逸特征的音乐风格,朦胧的色彩,独特的和声等都是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钢琴曲《月光》正是充分的体现了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使其被人们所熟知更为其陶醉。同时这首乐曲也令德彪西名满天下。他在创作上通过对声音和色彩的特殊感受,运用短小的旋律片段、朦胧细腻的和声和变幻的色彩以及触键与踏板的运用、力度的变化等这些独具特色的创作手法和演奏技巧,制造出了引人入胜的音响效果。描绘出音乐的热与冷、色与光的绚烂变换的意境影像,而德彪西正是通过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演奏技巧来抒发情感,并营造出一种朦胧、飘逸、模糊的气氛和印象。

德彪西;创作特征;演奏方法

一、《月光》的创作背景

这首钢琴曲《月光》是德彪西创作的《贝加莫组曲》(包括《前奏曲》、《小步舞曲》、《月光》、《帕斯比叶》)中的第3首,同时也是流传、普及最为广泛的一首。它创作于1890年,当时德彪西28岁,属于德彪西早期的作品。

二、《月光》的结构

《月光》全曲共72小节,采用了单三部曲式的结构,也就是全曲是“A-B-A'”的结构。即:A(1-26小节)+B(27-50小节)+A'(51-72小节)。第一部分:速度缓慢并富有表情,描绘了月夜幽静的景色;第二部分:速度稍快并逐渐活跃,描绘出了月亮升起的景象,与第一和第三段宁静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并做了一些变化,给人营造出了月光下飘渺如梦的意境。《月光》的主调是降D大调,中断很巧妙地转入E大调然后又转回到了降D大调,这些转调为旋律的发展带来了独特的色彩,给全曲的发展增加了丰满的动力。

三、《月光》的音乐创作特点

(一)旋律的音乐创作特点

众所周知,在音乐中旋律就是线条。但在德彪西的音乐中旋律往往都是由一些短小的、变化的乐句来组成旋律。德彪西不只是以此来作曲4年的机会,留学期间,德彪西曾到意大利的乡间游览,对意大利北部贝加摩地区留有深刻印象。二是源于法国诗人吉罗的叙事抒发情感,还用来营造一种飘渺的气氛和一种印象。《月光》的旋律在创作上避免使用了浪漫主义音乐中气息悠长的样式,及各种反复、扩大等手法。反而是运用抒情且短小的乐句,使其精练更充满诗情画意,从而营造出一种飘渺、虚幻的氛围。

在谱例1上标明了un pocomosso是稍微活跃点的意思,虽然有“pp”的力度记号,但我们不可以弹奏的太弱,这段是乐曲走向高潮的阶段,所以在力度上要稍微强一点,然后在音乐进行中在逐渐加强力量层次应处理为pp-p-m f,要有一种渐渐升起的感觉。

(二)和声的音乐创作特点

钢琴曲创作运用了平行和弦。平行和弦是德彪西创造独特的音响和音色色彩的重要手段,是他音乐创作的特点之一

如谱例2,高声部运用了外声部的平行八度的进行,它们都是向同一方向进行的并且保持了高、低两个声部同时进行。这种特殊的和声进行在德彪西的手里成为了他制造色彩营造气氛的工具。这也使旋律给人一种朦胧富有诗意的感觉,把人们带入了一种朦胧的意境。

谱例2

(三)色彩的音乐创作特点

众所周知,印象主义音乐是从美术上的“印象主义”引用过来的,所以德彪西一直都在努力用音乐来表现出印象主义绘画的境界。

如谱例3,高音区的三度双音逐步扩展为八度音程,中音区使用不太和谐的音,这就使音色更加充实,旋律色彩也更加丰富。正是这些色彩的变化和对比,是德彪西在创作中渲染气氛表现印象所常用的手段。这也是他创作的特点之一。

谱例3

四、《月光》的演奏方法

(一)这首乐曲为了营造出朦胧的气氛德彪西在触键上就要求演奏者要“抚摸钢琴”要忘记钢琴中有琴锤,不可以出现敲击的声音

在谱例4中,标上了Tempo rubatu是逐渐加强并活跃起来的意思,还标有大段的连线和“pp”的力量记号。因为要表现出“pp”的力量,所以在弹奏时手指要尽量贴在琴键上用指肚上的肉垫来触键,弹奏时手指不要僵硬,这样声音听起来才会柔和、

自然。之后随着音乐的向下进行力度也要逐渐的加大。我们就要借助大臂的力量带动手指向下进行,但也要有意识的控制它,要让力量集中在指尖并且慢慢的触键弹到底,要让声音听起来弱而坚实,使音色逐渐的发生改变。

谱例4

(二)踏板及层次变化的演奏方法

在乐曲中德彪西没有对踏板做出标记,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平时演奏时所积累的经验和老师的指导与自身的听觉反应相结合起来在去使用踏板。

在谱例5中使用了大量的和弦,来表现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映出月光的美丽画面。正是因为运用了大量的和弦,所以我们在弹奏此段时就要通过不断地变换踏板使和弦有良好的流动性。要求我们在换踏板的时候要干净利落,不然的话大量的和弦就会混杂在一起,就会产生混乱模糊的声音,就听不出来声音的层次感了,这对乐曲的整体效果就会产生影响。所以在踏板上我们要精确细腻的运用,这样才能为乐曲带来良好的音响效果。

谱例5

德彪西认为音乐的最终目的在于给人听觉上的享受,所以德彪西在他的乐谱中记录的每一个速度记号、表情记号、力度记号、踏板、连线、分句等都具有深厚的用意。所以我们在演奏时,就要在触键、强弱、踏板等这些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来演奏出德彪西所要求的声音,去营造出他所想要的氛围和印象。

J624

A

1005-5312(2014)05-0098-02

猜你喜欢
印象主义德彪西谱例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从拉威尔的《波列罗舞曲》议印象主义风格的包容性
浅谈许幸之《印象派就是印象主义》
最好的礼物——印象主义大师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武侠意境交响化:阿镗《神雕侠侣交响乐》本体论
德彪西音乐创作对印象主义绘画的借鉴
贝多芬《月光》与德彪西《月光》的比较分析
试析德彪西《格拉纳达之夜》音乐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