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开启多边格局

2014-03-18 01:27杨燕婷
中国教育网络 2014年10期
关键词:网络管理利益

文/本刊记者 杨燕婷

互联网开启多边格局

文/本刊记者 杨燕婷

2014年3月14日,美国国家电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宣布将IANA管理权移交至全球多利益相关方社群。IANA的管理权包括全球互联网的域名系统(DNS)及根服务器,号码分配(IPv4地址、IPv6地址及AS号)和协议参数注册(协议号、端口号等)。这一过程的结果将对今后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保护国家利益、网络产业利益、学术界利益和广大网民的利益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曾这样说过,互联网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持续对话的通讯渠道,统一性、分散性和开放标准是互联网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过去20年来,网络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代表着“人性的联结”,既有美好的存在,也有丑恶的一面。如今,网络空间的安全正受到各种因素的威胁,在北美、亚洲揭发的大规模网络监听事件,不仅加速了美国对互联网域名管理权的移交,也敲响了各国加强国际网络空间权益保护、规范国际互联网治理秩序的警钟。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最近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再次重申中国对互联网治理的六字原则“多边、民主、透明”,希望推动世界各国对此达成共识。他强调对互联网“既不能因技术发展太快而制止它,也不能任由技术的发展而对安全视而不见”。

互联网治理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将成为政府、社会、学者各方关注的重点,网络治理的各方工作未来有可能会形成一个新的学科或产业,这需要漫长的过程。

多方参与治理的探讨

今天,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正面临着来自多方的挑战,人与人在虚拟空间的交互、网络安全、隐私保护、互联网商业化活动等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而这些挑战并不能单纯依靠技术解决,也不能通过简单的规章制度来化解。互联网治理并非一蹴而就,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人类行为、文化差异、政治形态意识和经济等方面来综合考虑。

互联网的多利益方参与模型近年来不断被提及。事实上,互联网从成立之初,就建立在一个开放、合作、透明的管理模型之上,这种与生俱来的高效管理模式开辟了今日互联网信息管理的新天地。正如前国际互联网协会主席Don Tapscott所说,互联网发明者们种下的合作和征求大众意见的种子已经成长为一个受政府和众多参与者合作、监督的全球化网络体系。多利益方参与模型体系该如何演进将成为关系未来互联网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

9月初,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第九届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IGF)以“连接五大洲,增强互联网多方治理”为主题,为涉及互联网治理所有各方全面对话提供了交流平台。事实上,在联合国框架下,早在2006年信息社会峰会即提出成立了互联网治理论坛,成为今天全球讨论互联网治理的主要场所。而此次论坛的召开,为当前网络监督、网络中立性、域名等多个方面问题采取不同解决办法提供了思路,也使互联网未来走向更加明晰,对于互联网治理相关的政策制定者来说,这是一个令人兴奋而关键的时刻。

在此次论坛中举办了“政策推动互联网接入”、“互联网治理生态体系”、“IANA职能管理权移交及加强ICANN问责”等100多场主题论坛及边会,而有关互联网多利益方参与模式、互联网关键资源管理以及数字鸿沟问题等互联网治理问题在此次论坛中进行了集中讨论。

在中国互联网协会高新民副理事长带队举办的“政策设计推动发展中国家宽带接入”专题边会中,美国AT&T、葡萄牙科学技术基金会、万维网基金会、中国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等单位组织代表分享了各国在宽带接入政策与实践方面的经验做法,并针对如何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宽带设计给出了改善建议与支持策略。

在韩国互联网开放论坛中,韩国各方代表介绍了韩国互联网市场和监管情况,并提出打算在政府介入和多利益相关方之间进行平衡建设,以开放和透明的进程推动韩国互联网发展。

同时,在今年的美国互联网治理论坛,美国商务部通信与信息局官员也提出倡议,支持和加强多利益方管理模型以实现未来互联网治理的发展蓝图。

由此可见,各国对于互联网治理的观点和做法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状态。各方也希望互联网治理论坛能变得更有成果,更有人提出希望互联网治理论坛“别光说,更要做”,可见互联网治理论坛在证明其有用性方面也承担着一定的压力。

基本概念并未明确

韩国互联网之父、韩国先进科学技术研究院退休教授、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Kilnam Chon

为了进一步了解互联网治理问题,本刊采访了韩国先进科学技术研究院退休教授Kilnam Chon,被誉为韩国互联网之父的他,目前在亚太地区致力于互联网治理政策的制定。此前美国商务部移交ICANN 管理权消息出台后,他曾称“这个伟大的行动”来得“稍晚”了些,同时表示“我希望美国国会不要中途反悔”,此后,积极倡导和致力于“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工作。

针对当前互联网治理的问题,Kilnam Chon认为未来十年互联网网民将从现在的30亿发展到70亿,如何应对即将出现的新增40亿用户,是一个重要而富有挑战性的课题。他强调全球互联网秩序远未建立,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关键在于如何建立新的规则,避免走向分裂。他认为技术、经济、政治是重要的问题,建议各利益相关者为改善互联网环境多做努力。

当下,各国都在探索适合自身的互联网治理模式,同时大力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和顶层设计。有数据表明,目前已经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颁布了网络空间国家安全战略,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颁布了有关网络安全保护的法律,还有各种专业协会通过行业规范、公约等推动行业实施自律活动,多种互联网治理模式均可为各国提供借鉴。

但是,有关互联网治理的本质问题仍未明确。在相关专业人士看来,互联网治理与管理本身并不是一个概念,互联网治理的范围远远超出互联网管理,治理不是单纯依靠技术手段就能解决的问题,治理所面对的治理对象、治理结构以及治理机制要更为复杂。

现行的互联网存在的是一套网络管理体系,主要由各ISP负责,互联网管理与建设的主体角色主要是各大运营商,涉及的大多数问题在技术层面。而现存的网络管理体系本身也存在各种问题,诸如做网络管理的大多是工程技术人员出身,并且相对于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管理的发展是滞后的,而网络管理本身也缺乏一套协同工作体系,甚至缺少正常沟通的常规体系。

尚存六大困惑

而要谈到互联网治理,不得不说它还存在很多困惑有待解决。首先,互联网治理的对象并不清晰。到底要治理什么,网络管理的对象是网络基础设施,而治理的对象并不清晰,比如我国的互联网治理是治理境内的几大运营商,还是治理广大网民,并不明确;

第二,治理的主体不明确,到底由谁去治理。是参考复制世界各国现有的政治体系架构,还是进行体制的创新,仍然存在争议;但是提升到治理层面,它已不是一种单纯的社会性活动,更多地强调多元化的参与,不仅包括政府管理,也包括行业自律、企业参与等诸多因素;

第三,治理需要规则。互联网治理需要有国际规则,还需要有区域性的规则,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运营商,都需规则去规范。世界各国要如何进行协调,制定切实可行的全球规范和标准,最终达成能够被各方接受的网络空间行为规则还需要进一步讨论;

第四,治理需要有组织,究竟由什么样的组织来进行互联网监管还未有定论。而目前,多利益方参与的治理模式已经逐渐成熟并被国际社会广泛接纳,这些多利益方包括政府、商业团体、民众团体组织、学术团体和广大用户等等,但是这种多利益方参与方式应该构建一个怎样的组织仍未有结论;

第五,治理还需要方法体系。任何事物的实践都需要有理论指导,互联网治理也不例外;而目前国内还缺乏针对网络信息社会的规则、制度、法律等方面全面、深入的系列理论研究成果,互联网治理仍缺乏科学的方法论进行指导,这都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第六,治理还需要技术与人才支持。互联网是技术的产物,如何运用互联网管理的技术手段,及时发现、跟踪网络上的有害信息是网络治理的重要途径,而培养专业化、系统化的互联网治理人才也是网络治理的重要保证。

上述问题若没有答案,谈治理显得乏善可陈。但无可置疑的是,现阶段的互联网治理工作也取得了阶段进展,国际互联网治理论坛、各国政府、行业组织、公司团体可以说为推动互联网治理取得实际成果在做着不知疲倦的努力。

互联网治理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将成为政府、社会、学者各方关注的重点,网络治理的各方工作未来有可能会形成一个新的学科或产业,这需要漫长的过程,尤其彰显互联网各种利益攸关体的权益,让他们充分表达并给予保障,这绝非一日之功,但我们将对互联网治理的进展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网络管理利益
数控机床DNC网络管理平台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为了人民的利益》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出版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Windows网络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OpenStack虚拟化网络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网络管理初探
TDCS/CTC综合网络管理维护系统安全技术研究
利益与西瓜
流量分析在网络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斩断“灰色利益链”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