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预算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2014-03-18 20:22李青春
会计之友 2014年9期
关键词:先进经验

李青春

【摘 要】 文章通过借鉴国外几所一流大学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从预算编制口径、编制过程和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成本核算等方面分析我国高校现行预算管理体制的不足,提出深入推行零基部门预算,创新预算编制过程,加大民主参与,实行预算执行考核等建议,从而加强预算在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

【关键词】 预算管理体制; 先进经验; 零基预算; 预算监督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09-0115-03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各项财务预算管理制度都是建立在非营利组织这一高校特性的基础之上的。然而在高校合并、扩招的大背景下,高校的预算管理模式日益要求市场化、国际化,高校的“投入产出效益”日益成为高校实力的体现,成为高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必须在原有的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理论基础上,借鉴国外大学的先进经验,创新预算管理制度,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为高校的各项事业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国外一流大学先进的预算管理经验

(一)加州大学预算管理制度

加州大学年度预算分为经常性项目预算和基建项目预算两部分,都由预算办公室编制,但独立成文,分别提交、审批。其具体程序如表1。

基建项目年度预算与经常性项目年度预算在编制程序及审批时间表方面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基建项目年度预算围绕校园建筑、场地和设施等硬件的现状及维护、更新等需求,分别为加州大学10所分校列出详细的基建计划和预算申请。

(二)哈佛、斯坦福和耶鲁大学的预算收支状况

作为全球著名的私立大学,哈佛、斯坦福和耶鲁大学非常注重财务的健康状况,他们决不允许财务在高风险的状况下运行,严格控制支出情况。

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三所大学的预算收入只是稍微高于预算支出,哈佛大学的年度运营盈余甚至只有10万美元。但总资产远大于总负债,显示了强大的资产实力。这一方面反映了学校的非盈利性质,同时也反映了学校量入为出的理念。

(三)国外一流大学的先进经验对改进我国高校预算管理体制的启示

从预算管理程序上看,国外一流大学往往有非常专业的财务管理机构,尤其是预算管理的运作完全独立,学校对每一项预算投资是否可行,都要组织专家进行充分论证,严格把关。从预算总体指标上看,国外一流大学十分重视财务健康状况,严格控制着预算收支平衡。其预算管理指标体系设置科学、清晰统一,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支持。国外一流大学的财务监管受到联邦和地方法规监管,包括《公认会计准则》、《教育机构支出准则》、《高等教育机构、医院和其他非营利组织资助协议统一管理要求》、《机构基金统一管理法》等。以上这些做法都值得我国高校借鉴。

二、我国高校预算管理现状

(一)预算内容缺乏口径一致性

近年来,政府采购、直接支付、财政零基预算等财政制度改革,使高校财务预算的时代背景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然而作为非营利组织的高校在编制预算的时候,仍然采用增量预算的编制方法,即在编制预算的时候以上年的预算为基数,按照学校当年教育事业费的多少进行一定比例的调整。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缺乏灵活性,使拨款与实际支出脱节。

(二)预算过程缺乏公开性和科学性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参与编制预算的人员多数是财务工作人员,而很少有项目的专职工作人员和基层人员的参与,所以在编制预算时,财务工作人员多在意的是预算的收支平衡,很少关注对项目的投入产出效益的论证和各项目之间的资金投入比例。同时离开业务人员的认同和参与,预算将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或者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偏差。这种情况把侧重点都放在了事中的资金支出上,缺乏对事前的预测和事后的考核,丧失了工作重点。

(三)轻视成本核算,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高校教育成本是高校在教育活动中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价值总和。它包括人员成本、公用成本、固定资产成本、无形资产成本、科研成本等。

高等院校的资金来源一般分为教育事业费收入和财政拨款,所以高等教育一直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缺乏财务决策分析、不重视资金的使用效率。财政给多少钱、高校办多少事,同时在资金的支出过程中,浪费严重,没有将成本与收入进行配比,高校的财务部门就是简单的记账过程,缺乏财务分析和成本核算,忽视筹资过程,在筹资、投资及资金运营上不讲究“投入产出比”,不讲求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我国高校预算管理制度创新的几点建议

(一)实行零基预算,积极调动可用资金

零基预算借鉴与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编制方法,它能有效的控制间接预算费用。对于当前快速发展的我国高等学校来说,实行零基预算能有效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能够将学校有限的资金从陈年旧账中解放出来,投放到其他重要的有实效的项目中去。零基预算不同于传统增量预算编制法,下一年度编制预算的基础不是上年度预算支出的情况,原有项目和新增项目都要重新进行审核,着重考虑它的必要性和标准定额的计算,使预算数字更切合当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预算充分发挥“指挥棒”的作用。高校在编制内部预算时,应按上级要求逐项采用零基预算;着重考虑项目的必要性和时效性,拨款的具体金额也要进行科学的论证和反复的推敲。

对于涉及高校发展的重大项目,可以参照学校的中长期计划,采用此种方法编制预算。该种动态的预算,长计划、短安排的办法可以弥补年度预算的缺陷,这样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

(二)改进预算编制过程,加大公众参与和监督

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高校的实际情况,我国高校在校内已经逐步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两级财务管理是我国高校责权物管理方式转变的重要方面,打破了传统的单一院级预算管理方式。财务管理的对象也将从以目前具体预算管理为主发展到以院(系)核算管理为主、高校核算管理为辅,高校财务从现行以具体管理为主发展为管理与监督、协调并重。

在当前的大形势下,两级财务管理应当继续深化,在编制具体的预算时,以院系为主,财务人员为辅。具体来讲就是在当年教育事业费总收入不被突破的前提下,按人头、工作量具体标准核拨和按系部实际教学工作的绩效情况核拨两种方式相结合,将院系领导的工作述职与当年的预算拨款相结合,“办多少事、给多少钱”,以此拓宽院系领导的工作思路,对于符合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和中长期规划的项目,给予有效的资金保障,对于缺乏时效性的滞后项目,则削减甚至停止资金支持,由此调动一线教学部门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为学院教育事业发展服务,从而使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层级体系逐步向国际一流大学靠近。

同时,按照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积极实行预算公开,加大预算的透明度,保障广大教职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三)拓宽筹资渠道,加强预算执行考核

我国高校主要的资金来源一方面是教育事业费收入,另一方面是财政拨款。教育事业费收入即为学校每年秋季学生入学时缴纳的学宿费收入,该笔收入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与高校教育事业支出不相适应。

财政拨款是财政根据当年的财政收入和本地区的教育事业情况,拨付给高校的各项资金。高校在积极争取财政拨款的同时,借鉴国外大学的先进经验,开拓思路,开拓筹资新渠道,积极向社会筹集资金,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和科研优势,与企业加强合作,从而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实现科研成果出效益。聚集社会力量办学,成立地方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鼓励校友及社会各界捐款。对于需要购买的设备可以采用融资租赁等现代融资方式,缓解一次性付款的压力,实现多方筹措教育资金的目的,增强高校的还贷能力。

四、结语

在财务制度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改革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作为核心的预算管理如何在这场大变革中发挥其指挥棒的作用,一改高校财务就是简单的记账室的作用,充分发挥其事前预测、事后监督的作用,成为高校财务工作人员面临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 马万华.美国联邦政府提高高等教育办学经费的策略和措施[J].现代大学教育,2004(6):41.

[2] 李四平.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5):63-64.endprint

猜你喜欢
先进经验
绿色发展的国际先进经验对廊坊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财政项目绩效管理体系构建
我国商业银行债转股的发展历程、难点及对策建议
国外自贸区的先进经验及对我国自贸区发展的启示
高校预算管理先进经验的借鉴及新方法探索
借鉴山西先进经验 提高管护站建设水平——对山西省国有林区森林管护站建设学习考察的思考
发达国家或地区留学工作对中国的启示
借鉴欧洲先进经验,提升古城发展水平
正确地看待先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