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眼”看美术课程标准

2014-03-19 00:53王关生
江苏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太极图鱼眼双鱼

王关生

太极图俗称阴阳鱼图。在太极图中,黑白“双鱼”既对立又融合,均衡之中不乏变换。“双鱼”以平衡、和谐为根本,通俗而言就是“恰到好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在总结以往美术课程标准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旧课程标准改革中的矫枉过正做了适当的调整,尹少淳教授对这一“课标纠偏”概括为:“适可而止,恰到好处。”这八字与太极图中讲求“恰到好处”之道理不谋而合,笔者试以阴阳双鱼之“眼”看美术新课标,就自己学“标准”的体会与大家做个交流与探讨。

一、课程目标高与低的调和

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这一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制定目标,不是为每一个学生制定目标,也不是为特长生、特殊生制定,而是针对学生整体来制定目标,取适中者为标本,目标定低了学生会“不屑一顾”;定高了学生会“望而却步”。偏高或偏低,偏难或偏易,都不能实现课程标准的最大价值。以课文《树上树下》为例,如果一节课下来,学生绘画水平基本能达到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只能画出树;第二层次,能画出树,还能画出树上树下的事物;第三层次,不仅能画出树,画出树上树下的事物,而且能画出树前树后的物体。那么,目标无疑应当定在第二层次上,第一层次太低,第三层次太高,都不是适中选择。当然我们不是完全忽视第一、第三层次能力的学生,可以制定分层目标,实施分层教学,使美术课程真正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

二、课程内容内与外的调和

美术课程内容包括“一内一外”两个方面,“内”“外”的调和具体说来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调和,知识偏“内”,技能偏“外”。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偏外显,“欣赏——评述”偏内隐,“综合——探索”则内外兼容。从全局来看,这四个领域本身就是美术知识和技能在整个教材编写体系中的大调和,是课程内容均衡性的体现。而从局部看,每单个领域也包含着知识和技能的调和,比如“造型——表现”领域中,学生在学习造型、表现技能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范作欣赏,需要了解范作的作者背景、创作背景等,而这些本身就包含了知识的内容,技能训练中有知识铺垫,就像太极图,白中有黑、黑中有白,不可完全割裂。

另一种情形是美术课程本位性与人文性的调和。本位性属“内”,人文性属“外”。尹教授指出:新教材的内容选择要“游走在美术知识与技能和自然、社会内容之间”。其实,这就是说明教材内容中美术知识、技能和自然、社会内容的相对关系,在整个大课程内容中,知识、技能不能脱离自然和社会内容,否则会陷入纯工具性;反之,自然、社会内容也不能抛弃知识、技能内容,否则会陷入纯人文性,失去美术本位特质。

三、课程传承与创新的调和

传承与创新对于美术学科而言尤为重要。美术跟其他学科不一样,它本身就是鼓励创新的,没有创新美术就失去了生命力,但是这种创新需要扎根传统文化,否则这种创新将会失去民族特征。新课标指出:“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又强调:“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这就要求美术课程调和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如今,我们可喜地看到,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各校“破土生长”,挖掘传统文化、利用民间资源作为学校美术补充课程的研究活动也在陆陆续续地开展,凡此种种探索和实践都是对传承和创新思想的积极响应。

“标准”的调整修订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同时,也道出了多年后美术课程标准再次修订时所需遵照的主旋律,所谓动静交替,运转不息,折射出太极辩证、发展的朴素世界观。■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辛丰小学)

猜你喜欢
太极图鱼眼双鱼
早春
星座邻居
太极三部曲Ⅱ·太极图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 双鱼幼儿园优秀少儿美术作品展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双鱼 幼儿园优秀少儿美术作品展
福建省德化县双鱼幼儿园少儿美术作品展
个性时代的个性影像
八卦图
鱼眼明目鱼头补脑是真的吗?
囊括宇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