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低碳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2014-03-20 14:53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安徽省水平农业

许 红

(安徽省社科院,合肥 230051)



安徽省低碳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许 红

(安徽省社科院,合肥 230051)

从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生产绩效、农业能耗状况等三个方面来建立低碳农业发展评价体系,运用统计软件SPSS16.0,对安徽省内62个县的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衡量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出“南高北低”和“山区高、平原低”的总体态势。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县区的实际发展水平,提出促进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低碳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安徽省

一、引言

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农业已成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之一。我国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约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7%,超过了全球14%的农业排放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我国在“高投入”的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出现了土壤退化、生态环境破坏、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农业效益偏低、农业污染等问题。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以“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 为特征的低碳农业被各地加以重视并大力推广,成为应对环境问题,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一种重要途径[1-2]。

现有的文献资料多是在理论层面的一般分析,对低碳农业发展进行评价分析的很少[3-5]。较早时期,低碳农业发展评价方面鲜有涉及,2011年之后这方面研究有所增加。骆旭添等(2011)建立了具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层次,包含人均纯收入、林草覆盖率等20个具体指标的农业效益评价体系[6]。刘泽强等(2013)侧重于低碳农业发展的水平、效率和健康程度评价[7],谢淑娟(2013)构建了农业生产要素产出效率、能源利用低碳化、农业生产方式低碳化和农业碳汇效应四方面的低碳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8]。通过以上文献的分析,可以发现对低碳农业发展评价及指标选取主要围绕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

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所研究对象的实际和数据的可得性,从对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入手,构建低碳农业发展评价体系,对安徽省各县域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进行度量和评价,试图找出各地区在发展低碳农业上的差异,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参考。

二、模型构建及指标说明

(一)模型构建

考虑影响安徽省低碳农业的主要因素,从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生产绩效、农业能耗状况等三个方面来选取指标,采取主成分分析法,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综合评价。1.首先对原数据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差标准化),计算相关系数矩阵。2.计算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主成分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3.依据特征值方差大于1 或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确定主成分个数。 4.计算各主成分的得分。5.以主成分数值为基础,通过加权计算,得出各县低碳农业发展的排名总分。

(二)指标说明

本文选取11个指标。1.农业生产总值(X1),2.农民人均纯收入(X2),3.森林覆盖率(X3),4.单位农业产值化肥施用量(X4),5.单位粮食产量化肥施用量(X5),6.单位农业产值农药施用量(X6),7.单位粮食产量农药施用量(X7),8.单位农业产值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X8),9.农业能耗指数(X9),10.单位农业产值农业机械动力使用量(X10),11.单位粮食产量农业机械动力使用量(X11)。本文所用数据是根据2012年《安徽省统计年鉴》的数据整理和计算得出的数据,及从相关部门获取的有关资料。数据选取62个县级数据,含5个县级市,不含市辖区。本文利用SPSS16.0完成以上转换过程。

三、结果分析

将表1数据输入SPSS16.0 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取前6个主成分,进行加权计算,得出安徽省各县低碳农业发展综合得分(表2)。

说明:负值表示在平均值以下,正值表示在平均值以上。

根据安徽省区域农业发展情况和低碳农业计算结果,全省大致分为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江淮地区、淮北平原地区三大块区域进行分析评价。

总体来看,安徽全省低碳农业发展水平呈现出“南高北低”和“山区高、平原低”的态势。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农业产出不高,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加上对发展生态农业较为重视,较高的森林覆盖率优势,总体来讲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较高。淮北平原地区则由于森林覆盖率较低,加上多是粮棉生产大县,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农业用电用能也较高,从而总体来看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较低。江淮地区处于淮河、长江之间,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具有安徽省“鱼米之乡”之称,农业生产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森林覆盖率、农业用能、化肥农药施用强度等方面均处于中游水平,综合低碳农业发展水平处于全省中间位置。

四、政策建议

(一)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的低碳农业发展模式

不同地区的农业经济实际发展水平不同,所处的地理位置、生产方式及传统生产习惯不同,决定了低碳农业发展水平的差异。根据所分析的结果,针对不同区域,从实际出发,制定不同的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一是对于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建立低碳长期发展制度,充分利用其植被绿化率较高的优势,保障低碳农业持续发展。二是低碳农业水平处于中间的江淮地区,建立鼓励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减少农业用能和化肥农药的使用强度,提高农业低碳水平。三是低碳农业发展相对落后的沿淮淮北地区,一方面要增加植被绿化,另一方面减少农药、农用塑料膜、化肥的使用,推广农业立体种养,增强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促进农业低碳发展。

(二)加强技术进步,推广低碳农业科技

低碳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是发展低碳农业的基础条件,也是低碳理念转变为低碳农业现实的推动力和支撑力,正是农业技术不断创新才使低碳农业发展持续成为可能。一是大力推广和普及已有成熟的低碳农业技术,包括对沼气生产、配方施肥、秸秆还田、节水农业等的应用和推广。二是建立与农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龙头企业科研部门相对接的低碳农业技术研发和创新平台,加大对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创新能力。三是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低碳农业技术的示范、培训和推广。四是建设农业技术人才队伍,通过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集中培训和定向培养生态农业技术大学生,打造一支高素质、有能力、有责任的农业技术人才队伍。

(三)建立低碳农业发展长效机制

在现实情况下,低碳农业的发展往往是与农业经济水平有一定的冲突,政府须建立一系列制度,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低碳农业发展。一是政府资金支持政策,重点扶持发展采用低碳农业技术的农业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筹集相关项目配套资金,增加资金投入力度,引导低碳农业发展。二是适时建立低碳农业专项基金,对从事低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资料和运用环保型农业新技术的企业予以补贴。三是制定扶持发展低碳农业的长期融资机制,对从事低碳农业的涉农企业提供低息或免息贷款,并提供信贷担保。

[1] 黄国勤,赵其国.低碳经济、低碳农业与低碳作物生产[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5.

[2] 王珊珊,张广胜.中国低碳农业生产方式的实现路径与评价[J].生态经济,2012(3):28-32.

[3] 张新民.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J].农业展望,2010(12):46-49.

[4] 张莉侠,曹黎明.中国低碳农业发展:基础、挑战与对策[J].农业经济,2011(4):3-5.

[5] 杜华章.江苏省低碳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0(4):63-71.

[6] 骆旭添,吴泽焰,陈婷,等.闽北地区低碳农业效益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19(6):1444-1447.

[7] 刘泽强,康智明.低碳农业发展的质量评价[J].北京农业,2012(6):150-151.

[8] 谢淑娟,匡耀求,黄宁生,等.低碳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对广东的评价[J].生态环境学报,2013,22(6):916-923

[责任编辑 邓先友]

TheComprehensiveEvaluationofLowCarbonAgricultureDevelopmentinAnhuiProvince

XU Hong

(Anhu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Hefei 230051, China)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low carbon agriculture devlopment is established from the aspects of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level, agricultur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agriculture energy consumption.Using the statistical software SPSS16.0, the low carbo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of 62 counties in Anhui Province is analyzed and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situation as "south higher than north" and "mountain areas higher than plain areas". On the basis of evaluation result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development level of diffeerent districts,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low carbo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low carbon agricultur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hui Province

2014-07-18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青年项目“低碳农业发展水平综合分析——以安徽省为例”(项目编号:QK201308)。

许 红(1975-),女,安徽萧县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产业经济,生态经济。

F327.54;F323.22

:A

:1008-6021(2014)04-0029-04

猜你喜欢
安徽省水平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成长相册
张水平作品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作家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