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高校学生课堂行为比较研究
——以东北师范大学与台湾彰化师范大学为例

2014-03-20 09:22严淑斐史利涛张晓慧张振娟
文教资料 2014年15期
关键词:大陆考核大学生

徐 琳 严淑斐 史利涛 张晓慧 张振娟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两岸高校学生课堂行为比较研究
——以东北师范大学与台湾彰化师范大学为例

徐 琳 严淑斐 史利涛 张晓慧 张振娟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针对当前大陆高校课堂中学生行为较被动消极的问题,本文对大陆与台湾两所高校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了调查与比较研究,发现两岸大学生的课堂行为存在显著地区差异。大陆学生在课堂中更多地表现出课堂无关行为和静听行为,较少参与小组讨论汇报等活动,台湾大学生的言语互动行为比较多,课堂参与度较高。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包括教师、学生自身及环境因素等方面。本文在对大陆与台湾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大陆课堂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建议。

大学生课堂行为 差异 影响因素

一、课堂行为的概念界定与分类

行为是对人的行动赋予意义的表述。课堂行为,指在课堂情境中的社会行为。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而课堂行为则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外在体现。学生的课堂行为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课堂教学质量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课堂行为的研究。

课堂中的社会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从行为的主体构成来看,可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行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行为;从行为的接触方式来看,可分为直接接触行为和间接接触行为;从行为的媒介来看,可分为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有学者将学生的课堂行为分为言语互动行为(师生提问回答,小组合作讨论等),静听行为(单纯倾听,没有言语行为),认及非参与行为(不听课,干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等)。

二、研究对象

本文以东北师范大学和台湾彰化师范大学为样本学校,随机抽取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及不同学习水平共100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群体。获取有效问卷923份,有效率为92.3%。

三、研究方法

自行编制《大学生课堂行为调查问卷》,包括学生课堂行为的基本情况、影响因素和个人期望三个方面内容。在两所学校范围内进行预发放共100份,得到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9,重测信度为0.82,该量表信效度均较好,可为研究所用。

将数据录入SPSS19.0,分别利用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等处理方法探索影响两岸大学生课堂行为的因素。

四、结果分析

(一)基本情况。

调查发现,大陆与台湾大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存在显著差异。对两岸大学生课堂行为显著性差异分析的结果如下。

表1 大学生课堂行为在地区上的差异检验

由表1可知,“上课时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课堂上感到无聊,没事可做;听讲时不由自主走神”这些行为地区差异显著,台湾学生的表现显著优于大陆学生,大陆学生的“不良行为”比例高于台湾学生。“上课自学,不听老师讲解;老师提问时认真思考,沉默不语”这些学生行为在地区上的差异显著,更高比例的大陆学生采取静听行为,与师生的言语互动较少。“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这些课堂行为地区差异显著,更高比例的台湾学生上课能够主动回答,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组报告等课堂活动。

总体来看,两地区相比而言,大陆学生更多地在课堂中表现出课堂无关行为和静听行为,较少参与小组讨论汇报等活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较少。相反,台湾大学生的言语互动行为比较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言的人数比例较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高。

(二)学生课堂行为的影响因素。

1.教师因素。

(1)教学方法。高校教师的教学方法大致分为讲授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自学指导法等。在此项调查中,讲授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最受大陆学生欢迎,分别占35.97%、30.51%。台湾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法为讨论教学法,占49.88%。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决定学生吸收知识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向,影响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

(2)个人魅力。教师的个人魅力是对教师的综合评价,体现在教师日常的言谈举止上,它不仅会影响学生对老师本身的看法,还会进一步迁移到其他方面,比如老师的教学,心理学中称这种现象为“光环效应”。调查结果显示,“幽默风趣、知识渊博、平易近人”的教师更受学生喜爱。

(3)课程考核。教师所制定的课程考核方式,包括各项目所占比重、评分标准等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投入度及参与度。67%的大陆学生和60%的台湾学生认为“课程考核方式很重要”。教师越重视平时考核,学生越能积极投入。相反,教师如果只凭借期末试卷评定,则很容易造成学生平时懈怠的状态。

2.学生自身因素。

(1)课程兴趣。60.21%大陆学生及64%的台湾学生认为阻碍自己主动参与课堂的自身因素是“缺乏对本专业或课程的兴趣”。如果缺乏课程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就容易出现无精打采、消极懈怠等行为,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几率会降低。

(2)学科知识储备。57.33%的台湾学生因为“本学科知识储备少,提不出系统的观点”而在老师提问或讨论时不发言,学科知识匮乏致使在参与课堂活动时“力不从心”。可以看出,学生的课程知识储备会影响到他们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

(3)心理状态。据调查,两岸超过65%的学生因为“不想出风头”而拒绝主动发言,48%的台湾学生“担心发言会收到批评或嘲笑”。学生对发言过程及结果的看法,对课程价值的看法都会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环境因素。

(1)班级规模。调查发现,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均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大班教学会削弱学生的学习效果。班级规模大小与班级人数的多少影响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用,对学生反应的反馈程度,也决定了学生表达分享的机会的多寡。班级规模大小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及精神状态,影响他们对课堂的重视程度及注意力的专注程度。

(2)同伴影响。51.05%的大陆学生和52%的台湾学生认为课堂上周围同学不认真听课的行为会给自己的学习带来影响。一般来说,积极认真的同伴有助于改善学生的课堂行为,提高其参与度,同伴消极懈怠的表现也会导致其产生消极懈怠的行为。

五、建议与对策

(一)教师方面。

1.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大陆高校教师习惯采用讲授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其优点是学生可以系统地把握学习内容,但讲授法过于注重教师的“讲”,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教师应该将方法多元化,如采用讨论教学法,多安排一些讨论、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进行思想交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老师也要给予反馈。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因此建议教师不要把一种教学方法贯穿整个课堂的始末,应该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如将讲授法与讨论法、案例法相结合,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改善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增强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成长。

2.提高自身魅力。调查结果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特质是“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知识渊博”。幽默风趣的老师善于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易于学生接受和学习,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这正是“快乐教学”的原则之一;而严肃的老师虽然可以使学生生畏,但学生处于被压抑状态,其课堂学习效果远不如前者。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到“尊重的需要”,每个人都需要被尊重,学生也是如此。教师尊重学生并不意味着放弃教师的权威,而是在保持应有权威的同时,增强自身的幽默感,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学生会觉得这样的教师更容易相处,也会更尊重和爱戴这样的教师,进而在其课堂上会更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制定合理的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在一学期内对某门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估或评价。课程考核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试卷、论文、报告等;呈现方式包括分数、等级等。课程考核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建议老师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特点等制定合适的考核方式。在学期伊始,老师就应该制订详细的课程考核计划,包括考核的具体方式、考核项目、各项目所占比重、评定标准等,将其告知同学并按计划考核。

调查发现,台湾高校教师在考核方面更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平时考核所占比例一般达到70%以上,期末考卷的比重较低。在整个学期的考核中,较少出现硬性知识的考核,考核看重的多是学生自身的观点和看法,比较灵活和开放。结合台湾学生在言语互动行为表现上优于大陆的事实,我们建议大陆高校教师在考核方面增加平时成绩,不要以期末考卷 “定终身”,平时成绩不要局限于点名答到,而应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如能否积极参加讨论交流活动,能否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期末考核部分,除了试卷之外,还可以尝试调查报告之类的形式。除师评外,还可以增加学生自评、互评的环节,合理规划各部分比重。教师要对上述项目做好及时记录并按计划评定,避免流于形式。

(二)学生方面。

1.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产生需要和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驱动力,而它的产生又离不开学习者内在的求知需要。如果某门课程无法满足学生内在的求知需要,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的注意力就会下降,课堂行为表现也会不尽如人意。因此要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高校学生要培养自己对本专业或课程的兴趣,意识到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课程的实用性和价值所在,使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和目的。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采取外部强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改善他们的课堂行为表现。

2.培养正确的心态。校学生应该积极调整自身的学习状态,正确看待课堂参与及发言,将发言看做思维碰撞、表达自己的过程而非所谓的“出风头”;要更重视发言过程和思考过程而非结果;不要担心受到嘲笑和批评,避免自我效能感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结果显示,有七成以上的大陆学生认为“积极发言的是那固定的小部分人,自己只想做个旁观者”,而台湾课堂几乎没有这种情况,表明大陆课堂中存在“责任固定群体”,即每节课发言的都是固定几位同学,其他同学不认为自己有发言的义务,基本保持“沉默”。避免“责任固定群体”的产生,一方面需要教师在提问时面向全体,关注所有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表达的机会,尊重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需要学生自身改变认识,树立“课堂主人翁”的意识,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3.增加学科知识储备。建议大学生平时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加对课程的相关知识储备,平时多阅读专业书,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课前预习,对老师所讲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倾听,这样在课堂讨论或发言时才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阐述。

(三)缩小班级规模,实行小班教学。

目前大陆高校一般实行的是大班教学,而台湾高校小班教学较多。大班教学学生数量较多,教师难以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讨论,也难以顾及每一位学生的反应,更无法进行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另外,学生数量多会导致部分学生形成侥幸心理,认为教师不会提问自己,因而不积极思考,长此以往,造成不思考、不会思考的恶习。

建议大陆高效课堂缩小课堂规模,实施小班化教学,这样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反应进行及时反馈,实施个性化教学;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表达展示自我的机会,可以与同伴、老师进行互动,提高受重视程度,发挥主体作用。

[1]郝一双.大学生课堂参与行为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6:131-134.

[2]郝一双.大学生课堂行为分析[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3]刘丽娜.学生课堂参与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4]滕明兰.大学生课堂沉默的教师因素[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4:146-148.

[5]陈富,易朝红.高校学生到课率及课堂参与度调查研究——基于对江西某高校的调查[J].大学(学术版),2011,1: 57-62.

[6]刘恩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重塑大学课堂魅力[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8:57-62.

[7]韩琴,周宗奎,胡卫平.课堂互动的影响因素及教学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6(28):42-45.

[8]刘冰.提高高校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8:135-136.

[9]曾琦.学生课堂参与现状及教育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8(23):42-45.

[10]肖铭.台湾语文课堂教学的启示[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9):11-12.

猜你喜欢
大陆考核大学生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IQ大陆
北方大陆向
大学生之歌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冰之大陆
家庭年终考核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