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自然手语中非手控特征研究

2014-03-20 22:05刘卿
文教资料 2014年28期
关键词:复句聋人手语

刘卿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4)

聋人自然手语中非手控特征研究

刘卿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4)

聋人自然手语中的非手控特征,即身体各种姿态和面部各种表情等非手势上的动作和变化,是手语中极其重要的元素,其除了具有健听人在交流时传递情感态度之外的作用,还具有强大的语法功能:表达不同的句式、词性、语气语调、陈述对象等。

聋人自然手语 非手控特征 语法功能研究

手语是以手部动作、身体姿态及面部表情的变化作为表情达意的手段而进行语言交际的一种符号系统,是聋人交际的主要工具,是一种独立的语言。聋人自然手语是聋人群体的母语,是他们在长期相互交流中自然发展而来的一种复杂的视觉空间语言。聋人自然手语(以下简称手语)有别于“手势汉语”和“文法手语”,后两者是按照汉语言的表达习惯、语言顺序打出来的手语,它们依附于汉语言,没有独立的语言地位。

手语中的表情及身体姿态,国外学者称之为非手控特征(nonmanual feature),它包括扬眉、皱眉、眼神接触、眼睛眯起、眼睛瞪圆、撅嘴、抿嘴、张大嘴、伸舌头、头部向后倾斜、头部前后转动、耸肩、肩部下垂、手势速度力度的变化、手势的停顿,等等。

一、非手控特征的作用

心理学家Mehrabian提出,在人们的交流中,7%的信息是通过言词传递的,38%的信息是通过声音传递的,而通过面部表情传递的信息量则达到了55%[1]。

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老师的实验表明,如果将脸部全部遮挡,手势仅仅能表现简单词汇,手语交流无法顺利进行[2]。国外手语识别的实验也表明,当排除面部表情只对手势进行识别时,人们所能理解的内容估计不会超过60%[3]。表情是构成手语语音学和音位学的一个重要因素[4]。杨军辉认为用面部表情和体态可以表示句子种类: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和感叹句,他还把副词和形容词融入动作的时态变化,用表情显现喜怒哀乐等程度[5]。

总之,非手控特征的作用有二:其一,非手控特征可以起到表达情感的作用,这一点与健听人日常交流时表情体态的运用,差别不是很大,均为表情达意的辅助手段,只是聋人的表情体态有适度的夸张。如:打“生气”的手语时,要求面露气愤的表情;打“自豪”的手语时,要求面露自豪的表情;打“酸”和“苦”的手语时,手型、位置面部肌肉收缩完全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表情分别为吃到酸味东西和吃到苦味东西的表情。其二,非手控特征及其特定组合有不可或缺的系统化固化的语法功能。手语中表达情感的面部表情是随意表达的,但是,包含语法功能的面部表情是有规范性及受约束的。它的开始和结束有既定的程序,正如手控单位内的结构产生过程有一定的编排[6]。如:“可以”、“可以吗”是汉语中的陈述句和疑问句,手语中句式的区别仅仅在于非手控特征。“可以”手势打出后,身体直立,嘴巴紧闭;“可以吗”与“可以”的手势完全相同,但是手势同时伴有身体微微向前倾斜、嘴巴张开、眼眉上扬、眼睛睁得更大的非手控特征,表示询问“可以吗”手语运用这些非手控特征完成各种时态、语气、语调、及细节的表达[7]。非手控特征具有非常强大、系统的功能,本研究将重点探讨其语法功能。

二、非手控特征的语法功能

在A语言中常常没有B语言中相对应的成分或结构,这是不同语言类型的常态。如:汉语中没有冠词,英语中没有语气词等[8]。因此,有人认为手语中没有语气词、叹词、连词、表述程度的副词等也就不足为奇了。其实这些信息符号的传递手段不在手势上,它通过特殊的渠道——表情和体态,且常与手势同时表达不易于为人们发现而已。利用非手控特征手语简洁高效流畅地表达完整地感叹句、疑问句、复句、语气语调、事态的程度、叙述不同的人物,等等。

1.表达感叹句

一个表情可以表达一个独立的感叹句。汉语的叹词“啊!”,手语中是用独立的一个惊讶表情表述,这种表情体态常常是嘴微张,眼瞪大,身体向后倾斜以及面部肌肉收缩。如:“(惊讶的表情),时间/留下/五分,快/开车。”汉语译为:啊!还有五分钟就要开车了!“还有五分钟就要开车了!”是用手势表达的,而“啊!”则是通过对话中手语者非手控特征表达的,这种惊讶、紧张的表情体态稍纵即逝,熟悉手语者或是通过Elan分析软件可以清晰地析出这种表情。

2.表达疑问句

手语中疑问句的表达同样是非手部的动作传达的,它所依赖的是疑问的表情。如:“结束了吗”“是吗”使用的手势语与“结束了”“是”是一模一样的,区别在于做这些手势的同时,脸上还具有表示询问的表情:嘴微张,眼瞪大,身体和头稍前倾,表示的语意是“可以吗”“是吗”。表示询问的表情体态语与手势动作同时出现,具有同时性,充分体现了手语视觉语言的空间多层次多维度立体结构的特点。

3.表达复句

手语中手势的停顿可以表示复句语意的转折及条件的叙述。转折复句如:这/大/不是/干净。(这儿不大,但是很干净。)在这句中,“这/大/不是”后面有一个停顿,眼睛环视,继之于点头肯定的动作,句中停顿及点头肯定的表情与句子前半句中“不是”相对照,共同完成汉语连词“但是”转折的语法功能。这是健听人看聋人手语时极易忽略的,也是聋人在学习汉语书面语时一个难点,他们在写作汉语句子时很难将这类连词添加上。

条件复句如:明天/下雨/不/去。(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了。)“明天/下雨”这两个手势后,手势也有一个停顿,身体有稍后倾的动作,脸上的表情也稍紧张,说明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发生。接下来的手势是“不/去”,停顿前后两部分的手势合在一起共同完成条件的叙述:“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了。 ”

这两个复句的叙述是完整的,其来自手势停顿提供的语言信号、非手部信号及手势信号的多重组合,传递了转折复句和条件复句的完整的语言信息。

4.表达语气语调

手势的幅度、力度配合脸部表情相当于健听人口语中的语气语调。如:上课/玩手机/可以/不(上课不可以玩手机。)手势幅度正常,速度一般,脸上态度温和,表示老师上课前的课堂规定;手势幅度偏大、速度较快,态度严厉,表示老师对上课期间违规玩手机学生的严肃批评;手势幅度很大,速度很快,态度非常严厉,则表示老师对多次违规学生的严厉训斥。

5.表达事态程度

汉语中的程度副词在手语中有时是以相应的表情与其修饰的手势同时出现的。如“好大”在手语中只打出“大”的手语,程度副词“好”则体现在面部表情上:嘴巴张大,眉毛上扬,身体微后倾,传递“好大”的信息。同样,“真漂亮”的手语只出现“漂亮”的手势,同时用表情:眼睛眯起,身体后倾脸部肌肉收紧,嘴巴紧抿传递程度副词“真”的语言符号内涵。而有时汉语中的程度副词则以手势的幅度兼表情展示,如:“很远”,只打出“远”的手势,然后将“远”的手势加以延伸,表示“很远”,即以手势幅度表示事态的程度。

6.叙述不同人物

眼神注视和身体转动可以叙述不同人物,特别是不在场的人物(在场的人物只要用指点的方式就可以了)。眼睛注视、身体转动是手语的重要元素,在手语叙事中有重要意义。伴随眼睛注视、身体左右转动可以表示不同的人在对话,如:聋人陈述一年级小学生和老师的对话情景:眼睛注视下方,身体转向右边,然后打手势,表示老师在说话;眼睛注视上方,身体转向左边,然后打手势,表示小学生在讲话。聋人以眼睛注视方向、身体不同的转动表示各种人物,是对空间层次分布的合理使用。

手语这种视觉语言并不是仅仅靠双手来传递信息符号的,从头到脚但凡能用到的部位都可以作为手语的“发音器官”,并以不同的组合方式传递语言符号。事实上,聋人在交流中都会恰如其分地使用非手部特征。眼睛嘴巴的动作头部躯干的移动是非常便利运用的,所以手语中很多语言符号的传递都是通过非手控特征来完成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只关注手语手上的动作会觉得聋人手语省略了很多信息。

[1]S.C.W.Ong,S.Ranganath.Automatic sign language analysis:a survey and the future beyond lexical meaning.IEEE TPAMI,2005,27(6):873-891.

[2]赵锡安.中国手语研究.华夏出版社,1999:132.

[3]Mehrabian A.Communication without words[J].Psychology Today,1968,2(4):53-56.

[4]刘润楠.中国大陆手语语言学研究现状.中国特殊教育,2005,5:27.

[5]杨军辉.中国手语和汉语双语教育初探.中国特殊教育,2002,1:25.

[6]邓慧兰.手语语言学与语言习得研究的关系.当代语言学,2002,VOL4,3:217.

[7]国华.用手表达的语言—从语言学角度认识手语.中国特殊教育,2005,9:52.

[8]许余龙.对比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11.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立项课题《语言学视域的聋人自然手语的语法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2012SJB740021。

猜你喜欢
复句聋人手语
手语学习,只为更懂你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聋人文化身份认同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刍议
韩国语复句结构的二分说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美国聋人文化略观
聋人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提高策略研究
复句内部不应当用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