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背景下青年学生理想信仰培育的途径探索
——以D学院为例

2014-03-20 22:05何华莉
文教资料 2014年28期
关键词:校友中国梦信仰

何华莉

(安徽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中国梦”背景下青年学生理想信仰培育的途径探索
——以D学院为例

何华莉

(安徽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高校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国梦”背景下青年学生理想信仰培育的历史时机更成熟。本文立足于D学院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实际,介绍了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效,并提出了几点经验与启示。

中国梦 青年学生 信仰 培育

党的十八大后,“中国梦”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赋予了重要意义。中国梦”使得青年学生理想信仰培育的历史时机更成熟,给学生理想信仰带来正能量。各大高校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D学院结合“中国梦”的时代背景和青年学生的特点,从思想引领、文化培育、实践成才、榜样力量四个维度系统构建青年学生理想信仰培养体系,通过学校、学院、班级多层面、立体化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广大青年学生受教育、长才干,收到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一、实施方法与过程

“中国梦”背景下的青年学生理想信仰培育是个长期全面系统化的工程,是一个自外向内、内外兼修、由内而外的全方位过程。D学院结合“中国梦”的时代背景和青年学生的特点,尝试从思想引领、文化培育、实践成才、榜样力量四个维度系统构建青年学生理想信仰培养体系,具体途径如下。

1.坚持思想引领,构筑思想教育平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坚定信仰。

一是利用形势政策课,阐释“中国梦”的内涵与实现路径。在开展“中国梦”的教育过程中,D学院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尤其是《形势与政策》的主平台,发挥主阵地的作用。首先,在教学内容上,一方面详细讲解“中国梦”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另一方面结合专业课程有意识地渗透“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和保障体系,让大学生自觉加强专业学习,为投身“中国梦”的实践增长才干,使大学生对“中国梦”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的认识不停留在死记硬背、被动接受上,而是融入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二是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班团活动。在教育活动中,D学院各班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如“传递梦想,你我共筑”、“传递梦想,你我共筑”的主题班会形势与政策主题班会,旨在鞭策同学们,让他们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人人都是追梦人,人人都是助梦人。此外,还开展了“共筑和谐校园梦”和晒一晒“我的大学梦”等活动。

三是以党课团课为阵地,深化“中国梦”主题教育。D学院依托“七彩党课”、“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班”和“学生干部成长营”,以“中国梦”为统领,做到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特殊要求相结合,组织培养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提高相结合,培养与日后的考核、推优、选拔等相结合。通过理论学习提升学生干部,通过主题活动教育学生干部,通过动手实践锤炼学生干部,通过对外交流打造学生干部。

四是以微博等新媒体,加强对“中国梦”的宣传。D学院团委负责人带领团员青年开展了“传递中国梦”的微博传递活动。班级在线上对“我的中国梦”进行深入讨论,并统一登录腾讯网“校园百万团支部‘青春中国梦’线上主题团日”的专题空间参与各项线上活动。

2.坚持文化培育,构筑校园文化品牌,引导学生在感悟中凝聚梦想。

一是开展“中国梦”主题团日活动。班级团支部组织了题为“和谐校园,中国好室友”的活动。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由班级团支部书记带领同学们通过发主题为“中国好室友,微电好室友”的微博,描述室友为自己所做最让自己感动的一件事,弘扬寝室文化,促进寝室和谐,使同学们在相互帮助中寻得了快乐和友谊,说出了自己心中未曾表达的感动。

二是开展“追梦人”微博系列活动。“追梦人”概括起来就是一个梦想——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社会抱负;两个版块——榜样人物宣传和主题交流活动两大块;三个层面——寻找追梦圆梦的校友,发现身边勇于追逐梦想的同学,讲述自己曾经为了梦想永不放弃、努力拼搏的奋斗故事;四个结合——与“中国梦”的潮流价值观相结合,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个性化的职业生涯目标相结合,组织培养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提高相结合。

其中,追梦校友层面以学院往届校友为主,院团委不仅在腾讯空间、微博、平面海报等平台上对校友个人经历进行宣传介绍,还邀请校友为学生作学术报告会,言传身教,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3.坚持实践成才,构筑道德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在磨炼中担当奉献。

一是开展“实践激扬青春志,奋斗成就中国梦”主题社会实践活动。D学院紧扣学校“实践激扬青春志,奋斗成就中国梦”暑期社会实践主题,以“梦开始的地方”、“追寻梦想的行程”、“梦想带给我们的喜悦与力量”和“追寻梦想的脚步永不停歇”为脉络,开展了“民生梦”、“公益梦”等板块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丰硕的成果,并获得学校暑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

二是依托学术科技节,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科技创新活动。学术科技工作是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增强专业技能,才能为梦想插上翅膀。D学院以“与梦想齐飞”为主题,开展了学院第三届大学生学术科技嘉年华活动,除参加学校的“科技活动周”校园科普活动、大学生心理情景剧比赛、挑战杯创业大赛、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新创意大赛、“毕昇杯”全国电子创新设计竞赛之外,还组织了为肥西县刘河学区中心小学生表演航模飞行、Ican物联网大赛宣讲会、科普进社区、院长讲堂、航模微体验、摇摇棒、无线电测向比赛等活动。

三是以雷锋纪念日等重要节日为契机,开展以 “中国梦”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在雷锋纪念日期间,D学院与省疾控中心、社区委共同开展“雷锋日”健康宣传志愿活动,与社区合作举办交通劝导志愿活动,同时继续做好学院传统的志愿服务项目——支教。小学支教活动始于2003年,学院多年来一直坚持与小学对接,坚持将支教精神传承下去。

四是开展“中国梦”参观学习活动。为拓宽视野,开展合作交流,学院选派学生参与“C9高校联盟”作品巡展活动,前往其他高校参观学习。广大青年学生深入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农村等地方开展参观调研活动。

二、所取得的主要成效

1.通过理论学习,青年学生对“中国梦”有了更系统深入的认识。

在教育活动开展之前,青年学生对“中国梦”只是一个遥远模糊的概念;通过理论学习,他们对“中国梦”的提出背景、内涵、根本性质等有了进一步认识,对其重大意义也有了深刻认识。“中国梦”不再是遥不可及、与己无关的梦想,而是近在身边、息息相关的梦想。

2.对“中国梦”与个人理想统一性的认识,让青年学生更坚定信念。

“中国梦”体现着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中国每一个大学生青年的命运,与“中国梦”能否实现紧密相关。大学生也是“中国梦”的实践主体,大学生个人梦想的实现也影响着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实现。我们要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实现个人价值,以个人理想的实现推动“中国梦”的实现,把实现个人价值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

3.通过梦想传递活动,青年学生被前辈、老师、校友的梦想所深深激励。

学院团委开展“追梦人”的传递活动,让青年学生近距离接触到前辈、老师、校友的梦想,尤其是杰出校友为梦想忘我奋斗的精神深深激励着学生,让他们以校友为荣,也希望自己成为那样有抱负的人;而老师的梦想更发挥了教书育人的作用,让学生看到老师的平凡而伟大,更有利于师生的教学相长。

4.通过实践活动,青年学生增强了实践能力,真正达到长才干的目的。

无论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还是志愿服务活动,还是学术科技活动,都增长了青年学生的才智和能力,让他们成为既能担当社会责任又有专业技能的人,这是将“中国梦”内化和外显的过程。

三、经验与启示

1.青年学生的理想信仰培育要立足于一个背景和一个实际,即“中国梦”的背景和青年学生的实际。

青年学生的理想信仰培育一定要立足于当下的背景——“中国梦”的大背景,引导青年学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同时,要基于青年学生的实际,把握“90后”甚至“95后”大学生的特点——思想开放、善于表现、视野开阔、创造性强,自我意识强,喜欢捕捉新思想、新潮流,在知识获取、理想信念、能力培养上有较强的自主性。

2.青年学生的理想信仰培育要坚持党建带团建,党团联动。

青年学生理想信仰培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既不完全是党委工作,又不完全是团委的工作,而应坚持党建带团建,党团联动,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团委引领青年、组织青年、服务青年的功能。

3.青年学生的理想信仰培育的活动形式要多样化,不断创新活动载体。

青年学生的理想信仰培育的活动形式应避免传统方式的单一、枯燥,采取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尤其是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要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才能跟上青年学生的步伐,将培育工作深入开展下去。

4.青年学生的理想信仰培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当代青年学生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对他们进行理想信仰培育要避免被动式施压,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同时,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育。

[1]习近平.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29.

[2]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3-18.

[3]习近平.顺应世界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N].人民日报,2013-3-24.

[4]庞桂甲.浅析以“中国梦”统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5).

[5]秦记洪.论“中国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广西社会科学,2013(6).

该论文为安徽大学2013——2014学年基层党组织党建创新活动项目《“中国梦”背景下的青年学生理想信仰培育》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校友中国梦信仰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校友风采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校友风采
铁的信仰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