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需求变化对我国高职会审人才培养的影响与对策

2014-03-20 22:05袁始烨
文教资料 2014年28期
关键词:会审用人单位毕业生

袁始烨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会计系,江苏 南京 210000)

浅析社会需求变化对我国高职会审人才培养的影响与对策

袁始烨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会计系,江苏 南京 210000)

自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人才分布结构性不平衡,就业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改进高校人才培养方式以应对社会需求成为重要课题。本文重点分析社会需求转变对我国高职会审人才培养带来的影响,并对高职院校财会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社会需求 高职 会审 冲击

根据麦可思公司编制的2014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近年来高职高专会审与审计专业毕业生半年就业率已由以往的名列前茅滑落至第26名,而会计电算化专业更因三年失业率位居全国前十而被列为高职高专红牌专业。并且在2013至2014年度毕业三年后薪资较低的十个高职高专专业中,会计与审计也名列其中。由统计数据可知,高职高专会审专业毕业生面临就业和失业的双重风险,且在就业后的提升方面存在瓶颈。本文力图总结目前社会需求变化对财会人才培养的影响,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社会需求变化对高职人才培养的影响

(一)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

就目前社会形势看,财会人才存在结构性短缺。一方面根据统计,一些地区的传统人才市场已经饱和,财会专业毕业生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及教育的发展,社会对会审人才提出新的要求。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社会需求的财会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一是学历,二是经验。调查中,43.48%的企业明确要求出纳具备一到两年的从业经验;或要求记账人员具备二到三年的从业经验;有的甚至需要1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由统计数据可知,若财会人员只具备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则很难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会审专业毕业生正是如此。在校园内虽能学习到相关理论,但从业经验不符合企业需求。因此,大学很难直接培养出当今社会需要的会审人才。

(二)对高职课程设置的影响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会计与审计课程主要根据专科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虽有借鉴国外高职课程模式,如理论课程结合实践课程,但研究并不深入。因此,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将专科教育当做本科教育的缩影,仍然把重点放在专业理论体系的培养上而忽视学生将来的岗位需求。培养出的大学生由于没有特色,在激烈的竞争中的就业压力更大。

比如,目前高职院校财会专业进行课程设置时,很少有政府和企业行业协会参与的痕迹,多由专业教师自行完成。校企合作不够广泛深入,导致学校课程设置脱离市场需求,降低课程的实用性。还有,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往往徒有其表。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高职院校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非常少。高职院校的专职教师一般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师岗位,理论功底较强但专业实践经验不足。由于教学任务比较繁重,他们很难有时间出去进行实践锻炼。这类教师在教授实践课程或遇到操作方面问题时,由于没有相关经验,往往含糊其辞,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而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大多来自企业一线,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教学水平不够,经验不足,实践课上的内容学生难以理解。

(三)对高职会审人才培养方法的影响。

当今社会,具备理论知识和从业经验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用人单位更看重求职者的个人能力,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拥有会计上岗证是从事会审类工作的前提。但很多高职院校对于专业证书的通过率不够重视,反而更看重“专转本”的达线率,使得一些专科毕业生无法在毕业前通过会计证考试,无形中提高就业门槛。

另外,用人单位倾向于招收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软件的毕业生,且随着经济环境的复杂化,用人单位愈加重视求职者对本企业的忠诚度、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等素养。但目前很多高校仍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以学生记录为辅,考核多为期末闭卷考试。这样的学习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高校按照传统方式培养的毕业生很难满足用人单位日益变化的需求。

二、对高职教育会审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核心。

2014年教育部联合六部委编制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该规划确定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建设目标是“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人才培养立交桥,形成合理教育结构,推动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建立、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

学校应根据现代职业教育的建设目标,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拥有主动性、个体性和创造性的人才。由于我国经济国际化和企业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展,高校在教授会审专业课程的同时要补充一些金融货币知识、证券知识、投资知识及与进出口相关的知识或相关选修课。

(二)调整课程设置,提高教师素质。

开设课程时,高职院校要针对学生的就业区域,参考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对专业与实践的要求课程进行取舍。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在调整课程设置的同时,高校要致力于提高教师素质,以便将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对于校内专职教师,学校需要构建一支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出具体的奖励措施,鼓励校内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参加专业资格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高校还应创造条件,安排校内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训,提高实践能力。并在职称和待遇上给这类教师以照顾,或者将实践能力加入工作考核。而高校在引进校外兼职教师时,不仅要考核他们的工作能力,还要查看他们的综合素质,如是否有做培训讲师的经历,加大那些既有工作经验又有教学能力的教师的比重。

(三)改变教学形式,完善实训条件。

高职院校要按人才培养要求,在课堂内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单项、综合训练及岗位实践教学。在学校营造仿真工作场景,备好所需资料,通过实训让学生了解各种原始凭证、账簿、报表等会审核算资料。在实训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彼此交换核算资料,互相审计,培养学生的监督能力,或者在资料中加入一些不合法、不合理的凭证等资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及职业道德。积极联系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外实训中要求学生动手独立做账,直至编制会审报表。甚至学生还可以在企业人员的指导下,到对外联系部门办理有关事务,如让学生学习填制银行支付结算的有关凭证,到银行办理各种结算,到税务局办理纳税,到工商部门办理年检等,使学生亲身体验财务会审人员的基本工作。

(四)推行“双证书”制度,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长效互动关系。

调查结果表明,会计上岗证是会计与审计专业毕业生求职的敲门砖。因此,高校要推行“双证书”制度,即除了毕业证书外,还应鼓励学生同时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及助理会计师职称等证书,为学生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另外,为了有针对性地培养出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学校可引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由企业和院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一毕业就能直接上岗。这种方式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还降低了用人单位的职工培养成本。高职院校可与用人单位保持高度合作,了解目前人才市场的需求,根据市场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亦可将企业专家外聘到校进行校内外实训指导。

综上所述,我国高职院校会审与审计人才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法等方面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脱节,以至于目前高职毕业生在社会上竞争力不强,失业率较高,薪酬增长缓慢。因此,今后会审专科教学中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革新。如根据教育部文件调整本校会审人才培养目标,使之符合社会需求的变化;提高教师素质,调整课程设置,组建一支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完善校内外实训条件和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教育;和企业建立互利合作关系等。高职院校应从挖掘学生潜能着手,以就业为导向,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适应复杂社会环境的能力。

[1]徐小波.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要求的实证分析[J].理论月刊,2007,04:106-108.

[2]周会林.双证融通,促进会计品牌专业建设——以南京财经学校为例的实证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3,06:96-97.

[3]孙萍.社会需求变化对我国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的冲击[J].会计之友,2011,30:119-12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 htmlfiles/moe/moe_630/201406/170737.html.

[5]2014年大学生就业报告,http://www.eol.cn/html/c/ 2014jylps/index.shtml.

猜你喜欢
会审用人单位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最“叛逆”的毕业生
略论古代合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