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风险评价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2014-03-20 22:54
安全 2014年4期
关键词:危险源园区评价

司 恭

河南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

工业园区由于企业集中,园区内企业与企业之间、危险源与危险源之间可能相互影响,容易产生事故的连锁反应,使其风险具有连锁性、扩张性。以及园区生产特点、评价对象和预期评价目标的不同,风险评价的重点和应注意的问题也往往有很大差别。以下分别进行分析探讨。

1 园区风险评价的特点

(1) 园区风险评价是一种基于风险的较高层次的较复杂的评价类型。

园区风险评价内容中既有预评价内容,也有现状评价内容,一般是现状评价和预评价混在一起的(特别是当前处于园区风险评价的初期,实际操作中现状评价和预评价混在一起最为常见),但都不如单一的项目预评价、现状评价内容规整和便于实施。由于关注点不同,融入了风险的概念以及模糊信息,更多地是考虑大范围内的影响和关联,因此,园区风险评价脱离了单纯的预评价或现状评价的束缚,其原则性、系统性、综合性甚至不确定性都变得更强更高。

(2) 园区风险评价内容有不同于项目安全评价的广度和深度。

宏观内容与微观内容并存是评价的共同特点。但园区风险评价以园区为评价对象,评价范围更为广阔,评价目标更为高远,评价内容更为繁杂,更注重宏观层面;相对而言,项目安全评价则立足项目,范围狭窄,内容具体,方法传统,受限于微观层面。因此,园区风险评价不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超越了目前的项目安全评价,其预期水平都远在项目安全评价之上。

(3) 风险定量化和风险叠加是园区风险评价区别于项目安全评价的显著特点。

园区风险评价将园区视为一个巨系统,而将园区内的企业、项目视为子系统。园区风险评价不仅在辨识园区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分析计算单个危险源在某一固定位置或人群发生事故的概率及其后果,其风险是量化的,同时还要以此为基础,分析那些表面上看似不关联的若干危险源(不同项目中的危险源)发生事故时的相互影响,即对量化的单个风险进行有效叠加,得出该园区内实际风险值。这是项目安全评价一般不具备的。

2 园区风险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2.1 园区风险评价活动应有更为严谨的过程策划

鉴于园区风险评价的复杂性,为确保评价报告的系统性、严谨性,评价机构在开展风险评价时,应特别注意风险评价过程的策划。应充分利用园区及评价机构现有资源,做好风险评价策划,通过风险评价策划,整合能够用于风险评价的资源,明确风险评价的组织部门、人员、过程、要实现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以及每一阶段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其中,入驻企业的积极配合,是做好风险评价的重要保证。

2.2 园区评价不能只考虑化工企业,而忽略其他企业

园区是一个涉及众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复杂开放系统,影响其风险的因素众多,影响关系错综复杂。园区评价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充分考虑风险因素的相互影响,包括自然因素的相互影响、企业之间的相互影响等。只要在园区内,一个企业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种影响。所以,不能以化工企业危险性大为由,专注于化工企业,忽略其他企业对园区的影响。忽略其关联,甚至割裂其关联,不仅容易使园区评价流于形式,还会导致评价结论的偏颇。

2.3 风险评价应以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为依据

由于各种原因,在园区评价中遇到一些诸如安全距离达不到要求等情况是经常的(注:这一点在安全现状评价中最为突出)。在引入风险的概念后,就有可能出现风险可接受,但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问题。对于此类问题,应强调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是一切评价活动的依据。因此,对于既有的不符合项,应通过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告知企业按要求整改,直至符合要求为止。当然,将既有的不符合项作为课题来研究,则另当别论。

2.4 定量风险评价方法是风险评价的必选方法

风险评价方法是评价的必备工具,可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

定性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对园区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分析,其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有时还因评价人员的经验和经历等有相当的差异,定性风险评价方法的作用是有限的。

定量风险评价方法是运用基于大量的实验结果和广泛的事故资料统计分析获得的指标或规律(数学模型),对园区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量的计算,其结果是一些定量的指标,如事故发生概率、事故伤害(或破坏)范围、危险性指数、事故致因因素的事故关联度或重要度等。定量风险评价方法获得的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但对基础数据的依赖性很大,需要做好认真细致的调研工作。

2.5 不遗漏重大危险有害因素是园区风险评价最基本的要求

园区风险评价的复杂程度取决于园区入驻企业的多少及生产能力、生产规模和生产系统的复杂程度。风险评价工作的核心应放在遵守法律法规要求,降低事故风险等方面,尤其是重大危险有害因素必须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如爆炸品、毒性气体或液化易燃气体等易造成群死群伤、较大社会影响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应确保内容完整,防止遗漏。

2.6 风险评价应突出适应性、系统性、充分性等内容

园区风险评价的范围应尽量覆盖园区危险作业的所有场所、所有危险设施(设备)和所有危险物质和所有作业人员,其内容应突出适应性、系统性、充分性等,如:

(1)园区安全管理体系对确保园区安全生产的适应性,说明现行园区安全管理模式是否适应安全生产要求。同时说明入驻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机构及安全人员、安全生产制度等安全相关内容是否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

(2)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系统性、充分性,以及对园区安全生产要求的适应性。

(3)各入驻企业的工艺、场所、设备、设施是否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明确生产系统和辅助系统,是否形成了完善的安全生产系统。

(4)辨识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并评价重大危险源的等级及危险性。

(5)园区的风险(个人风险、社会风险)是否可以接受,安全容量是否在容许范围内。并就园区风险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2.7 系统总结风险评价结果和结论

风险评价结果与结论不同。但实际中往往忽略这种差别,而将风险评价结果和结论概括在一起,应包括园区危险物质分析评价结果、园区自然及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结果、园区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结果、事故后果分析结果、风险分析评价结果、园区现状布局分析评价结果、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结果、应重视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综合评价结论以及监管部门要求的满足程度等内容。

3 关于园区风险评价与入驻企业安全评价的关系问题

(1) 园区风险评价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工作。

基于园区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经常调整的特点,及不断提高的管理要求,通过一次风险评价显然不能解决园区的安全问题。因此,在园区的安全管理中,不应把园区风险评价仅仅看作是一个程序,而应作为一项长期动态的工作来抓。

(2) 园区企业的安全评价是对园区风险评价的修改和补充。

随着园区的不断发展,入驻企业的安全评价(预评价、验收评价、现状评价)将成为经常性的活动。园区企业的安全评价针对的主要是点,特点是细致,而园区风险评价针对的则主要是面,特点是宽泛。因此,在园区风险评价的周期内,园区企业的安全评价对园区风险评价具有重要的修正和补充作用。特别是在园区建设初期,园区范围较小,企业较少的情况下,某种程度上园区企业的安全评价甚至可以代替园区风险评价。

(3) 园区风险评价可以作为企业安全评价的指导。

园区风险评价作为一种基于风险的较高层次的较复杂的评价类型,主要是通过风险分析提供对规划、在建、已建园区所面临风险和后果的认识,使人们能够采用科学的方法来降低、转移、规避风险,增强园区整体安全性和科学管理的能力,因此其评价结果结论在宏观上对园区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4) 园区风险评价可以贯穿到企业的安全评价中。

对园区管理者而言,为了及时地掌控园区的实际风险以及安全容量,充分利用入驻企业安全评价的机会,将园区风险评价活动贯穿其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办法。也就是通过调整相应的评价范围和评价内容,将入驻企业安全评价的范围延伸到园区的边界,将对周边环境状况的详尽评价纳入到入驻企业的安全评价中。入驻企业越多,评价范围就越广,相应的评价内容就越多。这样,随着入驻企业评价范围的延展,可使后入驻企业的评价报告详细于以前的报告,从而总体上随时掌握园区的安全状况。

4 结束语

评价机构在进行园区风险评价时,应与园区管理者认真分析园区规划、入驻企业类型、总体布局、生产、交通运输等情况,整合并充分利用可用于安全生产的资源,选择适应工业园区特点的、能够获得预期效果、便于使用的定量风险评价分析方法,同时要鼓励入驻企业的参与。

园区管理者应将风险评价作为园区安全管理的一部分,作为一项持续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重点放在提高园区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绩效方面。将园区风险评价贯穿于入驻企业的安全预评价中,可以很好地把握园区的实际风险以及安全容量。园区各级管理人员之间,应经常沟通风险评价的相关信息,将风险评价作为园区建立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的技术保障措施,实现园区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

猜你喜欢
危险源园区评价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的研究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故障树分析与危险源日志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