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经营意识”

2014-03-21 19:44周丽囡
记者摇篮 2014年3期
关键词:卖点时效性广播

周丽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媒体传播新闻的过程也就是对新闻的“贩卖”过程。抓住了人们的消费需要,就抓住了商品的新“卖点”,一篇新闻能够调动起人们的欣赏欲,也就是使新闻有了好的“卖点”。那么,新闻的“卖点”从何而来?说白了,新闻的“卖点”来自于媒体及新闻从业者对新闻的“经营”。

一、从提高效率入手,培育新闻“快”的卖点

新闻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传播的时效性,一篇新闻作品有没有生命力,或者说有没有“卖点”,其决定性因素就是一个“新”字。但是,我们有些媒体似乎对这一点好像还没有清醒的认识。比如,在一些媒体上的新闻一开篇往往是“几年来”或“近几年来”的字样,还有的新闻虽然没把时间拉得这样远,但也往往是以“模糊”概念,让人对所传播的新闻失去了兴趣。其实,在传播手段已经现代化的今天,实现新闻的快速传播或实现新闻传播效率的最大化不是什么难事。事情的关键是需要我们以强烈的经营性心态,来最大限度地突显新闻的“卖点”。

就广播媒体来说,其传播新闻的时效性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如何发挥好这样的优势,似乎是我们广播工作者“经营”新闻传播的一个重要课题。首先,我们应该摒弃那些“几年来”“近几年来”式的新闻,在不可或缺的综合性新闻的写作上,要寻找最近点,从时间上尽量拉近距离。比如,在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新闻中,就应该从大量的数据和工作手段、办法中,从寻找距离听众最近点的事情入手,把新闻写活。其次,在时效性较强的新闻中,应该尽量采取直播或同步播出的办法,增强新闻的时效性,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比如,在交通台里开通新闻直通车,让我们的记者不但能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事发现场,而且,在第一时间把新闻同步传播出去。如果真能实现这样的传播,我们的新闻何愁没有“卖点”呢?

二、从增强效益入手,培育新闻“深”的卖点

其实,新闻的魅力或者说新闻的“卖点”,不仅仅是在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上,而更在于新闻的深度上。如果说新闻传播效率决定了新闻的时效性的话,那么,新闻效益的高低就取决于新闻的深度。增强新闻的经营意识,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研究新闻的深度问题。

我们要增强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经营意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研究新闻的“纵深”问题。在这方面我们的初步尝试就是以往经常搞的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等等传播形式,但这种传播形式存在的问题很多。比如,我们的报道大多是事后采访,也就是说等新闻事实发生以后才进行采访,这样就使新闻事实与受众之间产生了一定的隔膜感,严重影响新闻“卖点”的形成。在这方面我们广播传媒完全应该发挥优势,在传播新闻过程中注重同步性,也就是新闻传播与新闻事实同步进行,别的媒体很难做到的事,广播却很容易做到。

我们的媒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很少有这种具有分析性、预测性的深度报道。其实,对于地方台、地方报来说,搞好深度报道同样具有优势和特长,因为我们所接触的新闻大多都是非常微观和具体的,对于这样微观和具体的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和预测相对来说也要容易一些,从受众角度来说也是非常需要的,因为每个人都会对自己身边的事情有知情欲,这也决定了我们培育新闻“卖点”的市场非常广阔。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有这种强烈的意识,努力掌握省情、市情,既对全局宏观的东西能够把握,同时,又对局部微观上的事情了如指掌。这样,在经营新闻传播上才能游刃有余。

三、从精心包装入手,培育新闻“靓”的卖点

按照新闻学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实际上媒体对新闻事实的报道过程也是包装的过程。一件新闻和一件商品同理,是不能赤裸裸面见受众的,要经过精心的包装才能引起受众的关注而形成“卖点”。

新闻的包装应该注重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注重用细节抓人。《中国青年报》记者拍摄的“大眼睛”的照片大家至今都还记忆犹新,正是通过这对深情忧虑的大眼睛,使人们注意到还有那么多的失学儿童需要关注,从而在全国形成了一个“希望工程”。新闻的细节有无穷大的力量。

二是注重以情感人。中央电视台曾播发的报道河南开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的连续报道,有那么几个情节很是催人泪下。万人空巷送局长是一个情字,与女儿受害至死而申诉无门的老人促膝谈心是一个情字,几个春节都不能和家人团聚也是一个情字,正是通过这些感人的情节,使任长霞这个公安局长的形象有血有肉感人至深。

三是注重以理服人。新闻的传播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说理的过程,你这个理能不能说服人,或者说人家能不能服你这个理,那就要看你说理的功夫了。比如,有的人总是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我们在宣传自己的成就时,就不能笼统地说自己怎么怎么好,而是应该用真凭实据来论证自己某些方面不比别人差,从而让人家明白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道理。

四是注重表现手法的多样化。青岛港的劳动典型许振超与以往的典型有着很多的不一样,媒体在宣传许振超时,既突出了他兢兢业业的一面,又没忘记他儿女情长的一面,使这个典型让人有亲近感,更可信可敬。有些新闻作品虽然新闻事实是常态,但是由于写法很美,也让人感动。还有的新闻作品在写作中很讲究别具一格的开头和结尾,所以听、看起来使人过目不忘。

新闻的包装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既要达到扮“靓”新闻的目的,又不能违背新闻规律,还要包装适度,不能让人产生逆反心理。

(作者单位:本溪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卖点时效性广播
为什么你有卖点,却不卖货?
外卖点餐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试析如何确保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荷载预压加固吹填土时效性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兽医防控的时效性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当下新闻编辑时效性分析
最早的无线电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