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带讲的诗歌教学方案

2014-03-21 09:33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康桥考试高中语文

郑 青

郑青,教师,现居山东博兴。

诗歌是一种高雅的文学艺术,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具有短小精悍、言辞优美、意象丰富、情感朦胧多义等特征,同时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是考试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诗歌的阅读和鉴赏,不仅可以陶冶高尚情操、纯净自我心灵、增强文学修养,更能够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对于传承优秀文化,感悟诗歌之美,把握时代脉搏,熔炼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

诗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着重要地位,是学生最喜爱的文学形式之一。诗歌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学实践中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成效明显,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考试评价“去诗歌化”严重

考试评价的导向作用无论是对老师授课还是学生学习都意义重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与“以考试为中心的”的矛盾中更多地倾向于后者,导致诗歌教学日益衰微,现代诗歌教学尤其如此。考试评价对现代诗歌的拒绝态度从考试试卷中可见一斑:无论在日常的考评还是在高考试卷均难发现诗歌的踪影;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多考察古代诗词佳句;阅读理解只考查散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等;作文中更是明确指出“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考试评价“去诗歌化”是对语文教育的一种偏颇认识,在实践中不利于诗歌教学的开展,也是对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扼杀。

2、课堂教学方法单一

在一些老师眼中,诗歌仅仅只是高中语文教学极小的一部分,诗歌讲授也仅仅是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而已。对于诗歌教学,一般采用如下模式:介绍诗人、背景---初步感知、朗读---理解诗意、讲解---主旨归纳、延伸拓展---升华主题、背诵。这类传统的诗歌教学套路是没有问题的,甚至可以说“圆满”,但是这样的教学味同嚼蜡,毫无新意,课堂必然死气沉沉,扼杀了学生的诗歌学习兴趣,也淹没了诗歌的独特意蕴。在诗歌教学方法上也较为单一,一般采用教师讲授讲解,学生笔记练习的形式,像参与式、互动式、活动式教学方法极少采用,更别说是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了。在读书方面,教师范读之后就任由学生自由发挥,学生极少能真正领会诗歌的结构美、韵律美、意象美,感受诗歌的凝炼性、抒情性、音乐性,同时较难感受创作背景和诗人的深沉感情。

二.对于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思考

1、朗读对诗歌教学的重要性

朗读是诗歌学习必要而有效的方式之一,其重要性体现在:一是领悟深层意境,与作者情感共鸣的需要。学生只有在朗读时的过程中才能细细体味作者的感情,才能将不同时空的作者和自身联系起来,身临其境,与作者共鸣。二是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题的需要,例如陶渊明的《饮酒》 (其五) 要读出淡雅闲情来,感悟其悠然南山的隐士情怀。第三是培养自身文学素养,增强自身文学功底的需要。诗歌或清新自然或优美淡然或沉郁顿挫或高亢自由,对诗歌的学习是培养高尚性灵的需要,也是自身求得全面发展的需要。“旧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2、以读带讲的教学方案

“讲读法”或“美读法”是诗歌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以《再别康桥》为例,分别阐释诗歌课堂中的初读、讲读和朗读。

初读,主要目的在于感知文本内容,激发读书热情。教学伊始,教师和学生轻轻地哼读“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体味诗人轻快愉悦、自然恬淡的艺术风格和感情;三个“轻轻的”巧妙运用,渲染出日暮黄昏之时的康桥宁静的氛围,颇有几分“近乡情怯”的味道,点明诗人依依惜别之中的惆怅与潇洒,造成一种灵动的艺术美。

讲读,一般由学生自由诵读、教师范读、精读讲解三步,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介绍诗歌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生平,讲解课文,引导学生体会徐志摩对康桥的深深依恋,在作者的精神家园中放歌。诗人回康桥“寻梦”,不仅歌咏了康河的柔美,表达对康河的神往眷念之情,更是对岁月流逝哀叹自身命运的希冀。

朗读,以正确的字音带词义、以恰当的重音带逻辑关系、以不同的节奏(停顿) 带意象变化、以语调的变化带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师和学生通过朗读不仅能够积累诗词,提高文学修养,更能塑立科学的“三观”。但以读带讲的方法必须注重字音、节奏、语调的把握,“轻轻的”,“悄悄的”,来康桥,离康桥,诗人的这种反复吟诵不能出错;文章各个阶段的层次、节奏、语音、语调等必须相得益彰,才能体会《再别康桥》轻柔婉转、荡气回肠、空灵高洁的艺术特色。

猜你喜欢
康桥考试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雨巷诗人”与“康桥诗人”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郑州康桥悦蓉园新中式院墅
你考试焦虑吗?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准备考试
康桥,我心中的圣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