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高考微型小说情节创作方法

2014-03-21 09:33黄运娥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家庭教师误会县长

黄运娥

黄运娥,教师,现居广东龙川。

作文创新是多方面的,立意固然很重要,构思也不可忽视。在历年高考作文中,写散文占了非常大的比重(70%以上)。因此,要想在构思方面创新,创作微型小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何创作?巧构情节是关键,下面我简要谈谈巧构情节方 法。

一.巧合法

通过人物出乎意料的奇遇或事情的某种巧合,构成曲折故事,来表现微型小说的主题,我们称之为“巧合法”。由于偶然巧合,才构成了动人的故事,使得文章波澜起伏,妙趣横生,从而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创作空间。

我们来看2005年河北考生优秀作文《约会》是怎样运用巧合法的:女主人公因感情寂寞而上网,结识一个异性网友,他俩相约咖啡厅见面。当她听到约定见面曲目《孤单北半球》时,巧合的是发现手抱吉它的他,身影是那么熟悉;当他俩四目相对时,不禁吓了一跳!脱口而出:“老公”“老婆”……小说构思了夫妇的巧合,塑造了两个感情出轨的夫妻形象,含蓄地阐述了“出乎意料和情理之中”话题的理解。

完美的巧合,宛如偶然翩翩飞过窗前的一只彩蝶,总带给人无法言喻的惊喜。但是,必须注意:在一篇文章之中,不能设置太多的“巧合”,否则就会使故事失真,让读者产生反感。

二.误会法

误会法是指作品中的人物迷惑于事物表象,从而引起矛盾,推动情节发展,造成悲剧或喜剧性的冲突,来表现微型小说的主旨。其目的在于力避叙事平铺直叙、一览无遗,营造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从而增强故事的趣味性,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例如2003年湖南考生满分作文《保姆与家教》 正是运用误会法来进行创作。来自乡下的小保姆因为长得清纯,又很能干,柳教授视其为亲妹妹;而家庭教师似乎“工作做得不够好”,柳教授考虑要换一位。当柳教授为参加新学年报告会从衣柜里取出长裙时,却发现裙子下摆破了个大洞……由于感情的亲疏,她对家庭教师产生了误会和猜疑,认定是家庭教师所为。在这误会和猜疑驱使下,柳教授精心设计并实施“捉贼”方案,当“扳过对方的身子”时,没想到“对方”竟然是自己十分喜欢的小保姆,而且“她的脖子上还多了一串项链”。至此,谜底终于被揭开,从而演绎了“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

运用此技巧来创作微型小说,一定要注意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正如契诃夫所说:“如果在第一幕里你在墙上挂了一支枪,那么在最后一幕里就得开枪,要不然,就不必把它挂在那儿。”并要尽量安排得巧妙、合理、自然,否则就可能露出人为编造的破绽,给人留下笔法拙劣的印象。

三.悬念法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我援引小说家所常用的诡计:从小说的中间或结尾抽出几个卖弄玄虚的场面来,将它们放在开头的地方,并且给装上一层迷雾。”这“迷雾”说的就是“悬念”。所谓“悬念”,就是在作品某一部分揭示出矛盾的端倪时,把它悬置,暂不予解答,故意造成疑问,引起疑虑、猜测等心理情绪,从而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

且看2003年河南考生满分作文《县长的笔记本》 是如何运用悬念法的。小说开头说从外地调来一个新县长,辉认县长为大姑夫,其目的在于要做“官”,县长夫人也对辉说以后让你大姑夫给你说句话,而县长只是笑笑没言语,这给人留下疑窦——究竟替不替辉说话?这是“悬念”设置。转眼三个月过去了,辉的工作一点也没变化,这实在让人费解,这是“悬念”发展。县长来局里检查工作,这可是个好机会,文章特意设置一个细节:“辉的任务是给县长倒水”。可是县长对辉连声都没吱,不免让辉误解,更让人纳闷,这是“悬念”高潮。正当读者误认为县长不徇私情时,文章出人意料地写道:县长像是想起了什么,叫住了正要往外走的辉,“哎,小辉哪,我还有个笔记本忘拿来了,你替我跑一趟!”县长边说边掏出了钥匙,“我的笔记本在我办公桌中间的抽屉里,坐我的车去给我取来!”这一点睛之笔,将县长任人唯亲的嘴脸彻底暴露,“悬念”至此也得到开释,从而诠释了“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这一话题。

以上介绍的是微型小说情节创作的一些常用技巧,作为叙事文体,其完全可以为高考作文借鉴。翻阅近几年高考作文,如2002年的《第九次微笑》、2004年的《昭君行》 等,都采用了微型小说形式进行创作,由于其构思新、质量高,都获得了满分。高考作文的成功例子,证明借鉴微型小说的创作技巧进行作文,必将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和作文应试能力。

猜你喜欢
家庭教师误会县长
县长干过啥
误会
A 17-year-old helps to feed 12,000 homeless people
精灵当家⑰ 家庭教师
in class
家教热现象透析
误会
县长帮了一个忙
《你误会了》等
县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