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科技期刊如何利用微博与微信进行出版

2014-03-21 05:16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辽宁大学科技期刊学报

李 超

(辽宁大学 学报编辑部,辽宁 沈阳 110036)

数字化时代科技期刊如何利用微博与微信进行出版

李 超

(辽宁大学 学报编辑部,辽宁 沈阳 110036)

作为传统的媒体,科技期刊如何在3G时代获取更多的关注和寻求更大发展已成为其面临的重大挑战.结合微博与微信的特点,将科技期刊的论文采用微博与微信进行“微出版”,既提升了期刊在作者和读者中的关注度,也提高了编辑的出版效率,减少了出版时滞.

数字化时代;微出版;科技期刊;微博;微信

引言

随着3G时代的到来,微信和微博继博客之后成为网络通信的新宠[1].微博,即“微型博客”,也称即时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作为Web 2.0的产物,微博属于博客的一种形式,具有内容碎片化、使用方式便捷、传播迅速、交互性强等特点[1],以一种放松的方式、可以随时随地地告诉朋友你现在的状态.微博虽然只有140字的文字表达,但通过超链接、图片和视频,每条微博都可以有丰富的延伸,给予使用者简便的阅读体验和自由度的同时,也提供了多元、多层次和多角度的扩展性能.

微信是一种类KIK的应用软件,KIK是一款基于手机通信录与QQ好友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沟通的通信工具,将现实社会中人们的关系沉淀到手机上从而实现了现实与虚拟世界的“无缝链接”[2-4].微信可以通过QQ号直接登录注册、手机号或者通过邮箱帐号中的任何一种绑定方式注册.第一次使用QQ号登陆时,微信会要求设置微信号和昵称.微信号是用户在微信中的唯一识别号,必须大于或等于6位,注册成功后允许修改一次.昵称是微信号的别名,允许多次更改.

对于传统的纸质媒体——科技期刊而言,如何在3G时代获取更多的关注和寻求更大的发展就成为科技期刊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笔者尝试结合微博与微信的特点,将科技期刊的论文采用微博与微信进行“微出版”,提升期刊在作者和读者中的关注度,同时提高编辑出版效率,减少出版时滞.

1 “微出版”的可能性

微博的140个字的文字信息与期刊对摘要的字数要求不谋而合,同时微信拥有用户量庞大、流量小的优点且支持语音对讲的功能,这样交流和互动更加便捷,而论文的精华部分摘要本身字数符合微博的字数要求,而用微信出版摘要则可以缩短出版时间,节省编辑部的费用,因此论文摘要具备“微出版”的前提.

2 “微出版”的可行性

在微博上发表文章的摘要,既让读者看到了论文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引起读者足够的兴趣去阅读全文(要看全文就要负担一定费用),又避免了在网上提供全文免费阅读而带来的版权问题,这种利用微博出版摘要的可行性已经被证明[5].《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已经开始将已经刊发的优秀论文的摘要发表在微博上,并将已经通过外审的论文在与作者签订发表出版协议后的论文摘要,先于纸板和网络平台优先发布于微博和微信上.《科技导报》于2007年11月开设博客,发布每期特色栏目内容、选登专稿及优秀论文摘要、预告期刊目次等,至今访问量已超过73万人次,发表日志1 526篇,更好地促进了公众对《科技导报》的关注[6].《辽宁大学学报》也着手建立微博、微信平台,准备将微博、微信粉丝关注和经常提问的已发表论文(尤其是系列论文和相近学科论文)的摘要经过整理后发表出来,希望能引起粉丝的关注,同时增加本刊在学术网站的下载频次,拓展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微博与微信出版的侧重点要有不同.微博出版侧重广泛性,即发布的微博吸引粉丝群“围观”和“转播”,扩大出版的影响力;微信出版侧重录用文章的语音介绍及精华图表的赏析,通过语音介绍最新录用文章的题目和作者基本情况,而微信本身带拍摄功能,省去了扫描及图片格式转化的麻烦,节省编辑输入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语音播放也可以吸引一些不喜欢阅读的读者,让他们对期刊的论文内容感兴趣.《建筑与结构》杂志于2013年4月25日发布了一条微信:将在5月中旬刊出对“赶赴庐山地震第一现场的结构人”的报道信息,同时发布了报道的摘要部分.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庐山地震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以往这种信息都被报纸类媒体抢先了报道,但是期刊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将业内知名专家的观点通过微信“抢先出版”,既基本达到了与报纸媒体同样的时效性,同时又能科学、客观、准确地以期刊人的视野引领广大的微信粉丝,非常值得推广.

3 拓展“微出版”的影响力

3.1扩大公众参与

一些期刊为举办会议做了许多宣传,花费较多可是与会人数总是不理想,主要原因就在于关注人数不多且最新进展不能实时与想参加会议的人共享.有了微信,情况就不同了,《建筑结构》杂志开通官方微信[7],将举办的“汶川地震5周年工程抗震设计与新技术应用研讨会”通知同时将报告内容的摘要、主要嘉宾、报名情况等情况在微信上实时出版,想参加会议的人就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了解会议的准备情况,还可以将自己希望听到的报告的内容与会务组沟通,而编辑部通过微信出版做宣传又节省了大量的宣传费,据会后统计,与会人数超过历届会议.《辽宁大学学报》为了扩大公众参与,在未来承办和协办学术会议时,会积极利用微博与微信,与广大的参会人员联系,同时将会议的情况实时在微博与微信的平台上与广大的读者、作者分享,进而提高期刊的公众影响力.

3.2提高经济效益

科技期刊的广告效果并不是很好,主要原因在于期刊发行量比较少、影响力不高.有了微博就不同了,期刊将摘要出版于微博上,就会吸引大量的微博的粉丝,而广告添加形式既灵活又可以随时更新,从而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暖通空调》杂志利用新浪微博平台形成了“杂志+网站+微博”三位一体的新出版模式,不仅增强了互动性和交流性,同时也增加了期刊的效益,2011年期刊广告收入比2010年增长30%,微博出版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可观的经济效益[5].

3.3减少出版时滞

科技期刊由于出版周期的原因,很多投稿时是“新闻”的内容在刊发的时候就成了“旧闻”,这也是困扰科技期刊的出版时滞问题.有了微出版,可以有效减少出版时滞.例如:《建筑与结构》杂志在微信上刊出对“赶赴庐山地震第一现场的结构人”的报道,既基本达到了与报纸媒体同样的时效性,同时又能以科学、客观、准确的期刊人的视野指引广大的微信粉丝,为其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推广效果相当明显.作为博客的及时精华版,在微博上发表文章的摘要,供读者阅读评论,也是同样可行的.目前,《辽宁大学学报》即将把已经刊发的优秀论文的摘要发表在微博上,并准备于2015年起将已经通过外审的论文在与作者签订发表出版协议后的论文摘要,先于纸板和网络平台优先发布于微博上,同时将微博粉丝关注和经常提问的已发表论文(尤其是系列论文和相近学科论文)的摘要经过整理后发表出来,希望能引起粉丝的关注,同时增加《辽宁大学学报》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国内知名数据库的下载数量及引用频次,进而提高《辽宁大学学报》的学术影响力.

4 “微出版”的保障

微博、微信作为一种聊天工具,就会有聊天内容丢失或微信号被盗等不安全因素存在的可能,一些中介结构,利用作者对期刊情况的不了解,冒充期刊官方的微博、微信等联系作者,收取费用.例如,辽宁大学学报编辑部曾经收到一位作者查稿的邮件,编辑在投稿系统里并没有查找到这篇文章,与作者详细沟通发现,作者是在微信上与一名自称是本刊编辑的人联系并被要求缴纳200元审稿费再审稿,作者比较警觉,查找到本刊的邮箱后咨询,避免了受骗.编辑部查找到这个假冒微信,与管理人员联系后,将这个微信查封了.此类事情难以避免,希望期刊在申请官方微信方面能出台相关政策,确保期刊和作者的利益.为此,需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保障微出版的安全:

4.1相关政策法规的颁布实施

随着3G时代的来临,包括微博、微信、飞信等新的信息传播技术亟待有相关的政策法规出台,来解决新技术带来的安全隐患[8.9].例如:完善著作权法有关新技术版权的内容,同时科技期刊应该制定适合每个期刊的制度和规范,防止剽窃、抄袭或者是一稿多发等学术腐败问题的产生[10].

4.2防抄袭技术

由于在微博、微信上出版论文属于出版数字作品,结合数字作品本身的信息技术特点,可以利用数字版权保护技术(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即DRM)和数字水印(Digital Watermark)技术,将关键的数据、表格、图谱等印上期刊的刊名即LOGO,或者使用下载实名制等手段,防止抄袭、侵权等行为的发生.

5 结语

综上所述,微博、微信的“微出版”具有操作简便、超强互动性、花费少、可以随时随地手机浏览等功能,使得“微出版”的形式更易于被作者、读者所接收,虽然“微出版”很可能带来数字作品的著作权侵权问题,但是科技期刊作为科技传播的主导,要积极应对挑战,使其更好地为科技期刊服务.

[1] 潘明志.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实现远程校对的可行性探讨[J].科技传播,2012,13(1):5-6.

[2] 张光斌.科普期刊的微博内容分析及其应用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2(6):106-109.

[3] 方志鑫,蔡莉白.从传播学角度看微信的兴起[J].科教导刊,2012,12(3):219-220.

[4] 艾小群,冯守哲,吴振东.数字化技术影响下的空间形态构成研究思路与实践刍议[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9(4):217-321.

[5] 姜燕梅,郭晓芳,王曙名,等.新媒体在科技期刊广告经营中的运用:以《暖通空调》为例[J].编辑学报,2012,24(3):277-278.

[6] 吴晓丽,陈广仁,严佳君.科技期刊品牌建设及延伸经营:《科技导报》办刊实践探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1):99-104.

[7] 建筑结构编辑部.欢迎关注《建筑结构》官方微信[J].建筑结构,2013,23(3):124.

[8] 陈雅静.微信,还能红多久?——以经济学SWOT理论分析微信[J].新闻知识,2012,17(6):83-84.

[9] 何姗.微信在警务信息处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2(18):40-41.

[10] 史春薇,陈平,朱伟,等.微型博客应用于科技期刊的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1):134-135.

HowtoUsetheMicro-blogandMicro-messagePublishedforJournalofScienceandTechnologyintheDigitalAge

LI Chao

(EditorialDepartmentofJournal,Liaoning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110036,China)

As a traditional media,how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s in the era of the 3G get more attention and seek greater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major problem f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i-tech periodicals.This paper tries to co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blog and Micro message.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s by micro-blog and Micro message of “micro publishing”promote the attention of periodicals in the authors and readers,while improving the editing and publishing efficiency,reduce the publication lag.

The digital age;Micro publishing;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Micro blog;Micro-message

陈 欣)

2014-05-21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科技期刊学研究基金项目(GBJXC1227).

李超(1972-),男,辽宁本溪人,辽宁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从事期刊出版及编辑学研究.

G237

A

1008-2441(2014)04-0107-04

猜你喜欢
辽宁大学科技期刊学报
科技期刊的分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科技期刊的分类
致敬学报40年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An Analysis of Deviation in Oliver Twist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细则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