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报道的关键:找准支撑点

2014-03-21 07:28刘洋洋
记者摇篮 2014年3期
关键词:支撑点三农农民

刘洋洋

当前,在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三农”报道面临着新的课题,也是摆在新闻媒体面前的新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要找准“三农”报道的支撑点,立足农村、服务农业、心系农民,切实为农业的改革发展、农村各项事业的进步和农民的致富增收,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一、着力加强“三农”报道的导向性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党领导下的新闻宣传工作的显著特征。对于“三农”报道来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要求各媒体要引导“社会进步、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正确方向,就是要求各新闻媒体要把党的对农政策及时准确地宣传出去,把农民的心声及时准确地反映上来。为了充分体现这一鲜明的导向性,发挥其重要的支撑作用,“三农”报道必须切合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发展的现状和农民生活水平的实际,有针对性且行之有效地做好舆情引导,使之更好地服务“三农”。

当前,农村改革开放向纵深延伸,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兴未艾,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这一新形势下,“三农”报道就必须突出重点,有目的地强化对农、惠农政策的宣传,强化对粮食和农业生产新形势的宣传,强化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三农”典型的宣传,大力宣传好农村基层的好经验、好做法及在改革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为了充分发挥“三农”报道的导向作用,搞好“三农”工作的报道,在每年的备耕春耕时节,我台都经过认真策划,陆续播出有分量有指导作用的典型报道。

二、不断提高“三农”报道的服务性

“三农”报道是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生产力。为“三农”服务,是“三农”报道的基本属性,也是做好对农宣传的支撑点。

在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新形势下,农民能不能增产增收,农村经济能不能繁荣起来,取决于生产和流通这两个环节配合得如何。目前,我国农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企业、市场农业转变的过程中,传统农业所具有的分散、闭塞、落后的弱点,还是没有根本性改观。如何把一家一户分散的、规模很小的农业生产与社会化的大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单靠行政手段是不够的,主要应当依靠加强信息服务、拓宽产品交换渠道、引导和组织农民按市场需要来发展生产。

根据这一思路,我们新闻中心负责农村报道的记者经常跑政府机关、商品流通和农业科研部门,了解掌握商品供求变化及其趋向,及时收集发布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使广大农民能够随时了解市场需求,知道应该发展什么,怎样去发展。从而确定发展生产的品种和数量,尽量减少生产经营中的盲目性,给农民当好参谋,做好助手。可以说,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法规,宣传各地科技兴农、振兴经济和农用资金筹措管理、人才培养、技术推广等新鲜经验,满足市场农业对各方面的需求,这样一些以教育和导向为主的重大题材也往往渗透着较强的服务性。如我台记者采写的《种粮大户的“致富经”》、《农企双增路宽广》等很多指导性、服务性俱佳的作品都给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和很大启迪。

面对新时期、新任务、新特点、新要求,作为从事农村报道的记者,应该起到农民政策服务员、信息“红娘”、科技参谋、生活“知音”等作用,使自己和农民的思想、生产、生活贴得更紧;使广大农民朋友能够听得懂、学得进、用得上、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

三、努力增强“三农”报道的可听性

农村报道面对农民,要为农民说真话、办真事、办实事,及时正确地反映民心和农情,这是每个新闻记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农村报道的可听性,主要取决于新闻内容的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实用性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使“农”味更浓,更符合农民的“口味”。

2012年秋天,本台《盘锦新闻》节目中播发的特写“父子赛种粮”,就采取讲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大洼县有一位姓王的老汉,他种了30多年的水稻,有丰富的经验,但脾气倔强,只认老办法种植。儿子虽然经验不足,但善于动脑筋,采取新技术。父子俩谁也不服谁。经过两年的较量,最后老子服了儿子,也服了科学技术。短短的2分30秒,有情节、有起伏,人物有血有肉,让人听得有滋有味。今年春天,本台在《盘锦新闻》节目里播发的“春耕时节唱大戏”这条新闻,给听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城里人也知道春耕时节是农村的大忙季节,哪有空闲唱大戏。听完节目之后才明白,这是一条突出机械化作业提高生产效率的新闻。由于这条报道题目出人意料,音响语言风趣热闹,采访朴实无华,听起来让人觉得身临其境般惬意开怀。由此可见,农村报道的可听性还表现在它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

此外,广播新闻的农村报道,还需善于运用农民喜闻乐听的语言以吸引听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语言、文字也要发展和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仍要保持农民这一阶层的语言特色。农村报道的语言要求文字通俗易懂、口语化。如《盘锦新闻》在榆树村为农民致富修路的报道中,用农民的话来形容现在的路“溜直”“溜平”,又用顺口溜说过去的路难走;“骑着车子去赶集,一筐柿子颠稀碎”,听起来很顺耳。为此,建议搞农村报道的记者在采写消息稿件时要做到开门见山,让受众一听就明白;写言论要拉“家常话”,平易近人;通讯要写农民身边的人和事,多用录音说话,让农民的身边人,讲自己身边的事,让身边的事,来教育身边的人。

总之,“支撑点”是事物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各新闻媒体搞好“三农”报道的重点所在。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今天,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新闻媒体应当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农村报道题材广大,需要广大从业者能够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吃透政策精神,洞察市场状况,积极开动脑筋,千方百计地找到、找准农村报道的支撑点,全心全意为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民增产增收做出自己的贡献,以实际行动满足广大农民朋友的需求,尽到一个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完成好自己的历史使命。

(作者单位:盘锦广播电视台)endprint

猜你喜欢
支撑点三农农民
问题与征解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饸饹面“贷”富农民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找准科学养护的支撑点——江苏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策略思考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