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edin入华难掀波澜

2014-03-22 00:45王沛霖
中国计算机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领英通讯录邮件

王沛霖

近几天,笔者的工作邮箱中收到好几封邮件,内容都是“您好,我在LinkedIn(领英)拓展职业人脉,希望能与您建立联系。”而发来邮件的都是笔者邮件通讯录中的好友。

没想到,2月25日才正式进军中国市场并推出简体中文版的Linkedin动作如此之快。而进入Linkedin的起始页面后,用户已经可以不必进行注册,只用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的账号、密码就能直接登录,并通过关联用户微博和邮件通讯录中的好友,找到已经入驻Linkedin的朋友,或者通过邮件来邀请他们加入Linkedin。

显然,这家全球知名的商务社交网站此次是有备而来。Linkedin不仅取了一个中文名称——领英,还选择了一个本土CEO沈博阳(前团购网站糯米网的创始人)作为中国业务的负责人。此外,Linkedin推出了经过潜心研究的中文版,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网站内容进行了删减,比如减少了新闻分享等栏目。更为重要的是,Linkedin此次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与有着丰富本土市场经验的红杉资本和宽带资本成立了合作企业。红杉资本的沈南鹏和宽带资本的田溯宁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而这两家企业投资的众多国内互联网公司将给Linkedin带来最急需的合作资源。

虽然商务社交的概念很广,而且聚焦的是比较有价值的白领群体,但整体来看,它还只是一个比较窄众的垂直领域,目前在国内的互联网圈还不被重视,更何况全球知名的互联网巨头还鲜有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先例。虽然英文版的Linkedin已经拥有了400万中国用户,但与其他社交媒体动辄几亿的用户数相比,这个数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此次Linkedin进军中国市场,有机会,但更多的是挑战和风险。

在国内的商务社交领域,不乏畅享、天际这样的同行企业,它们都曾经是Linkedin的追随者,服务于精英高端人群,并以此人群为资源开展各种业务,但这些网站目前的生存状态都不容乐观。

再看网站的收入模式。Linkedin收入的50%多来自需要企业买单的人才招聘业务,而在这个领域,国内已经有了智联招聘、前程无忧、51job、大街等诸多招聘网站,而且已经基本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竞争态势。Linkedin此时能否携其在外企圈子中的号召力虎口夺食,改变市场格局,尤其是高端人才的猎聘市场格局,还未可知。而Linkedin另外两种重要收入来源——营销方案和高级订阅,是需要用户付费的。让习惯了享受各种免费大餐的中国用户为内容付费,恐怕目前还不现实。

中国庞大的商务人群为Linkedin们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如何能将其转化为企业实实在在的业务和收入,恐怕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领英通讯录邮件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本期石友通讯录
通讯录
本期石友通讯录
来自朋友的邮件
美食通讯录
CMailServer
一封邮件引发的梅赛德斯反弹
世界
微软262亿美元收购领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