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事业单位科研设备固定资产管理

2014-03-24 19:33贾颖
北方经贸 2014年2期
关键词:管理问题固定资产事业单位

贾颖

摘要:科研设备是事业单位中重要的固定资产,其在科研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购置决策、日常管理、会计处理等方面对这类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科研设备;固定资产;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2-0103-01

科研设备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和研究手段,也是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基础。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和贯彻落实,中国科技已基本走出了经费短缺的时代。从河南省的科技经费数据来看,从2005年至2008年,河南省地方财政科技拨款规模基本保持在全国第8名,呈现了一个快速平稳的增长过程。随着投入的增加,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设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科研设备在单位总资产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成为科研单位重要的固定资产。如何科学有效的管理这些科研设备成为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也是相对薄弱的环节。现就事业单位中的科研设备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探讨,为此类资产的管理提供借鉴。

一、科研事业单位科研设备的现状

(一)设备购置决策机制有待提高

由于科研事业单位的设备费用属于专项经费的申请,基本上都属于财政拨款,因此,经费来源相对较为宽松,尤其是在科技拨款逐年提高的十二五期间更是如此。这种环境下科研单位对于科研设备过于求新、求全,势必会带来一些功能和经费方面的浪费。在是否购置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随意性和攀比心理,重复购置的情况也较多。由于缺乏系统的前期论证和科学的决策机制,有可能造成一些设备因使用环境和条件过于苛刻而无法正常使用;也有可能设备因功能不全或性能与研究要求有差距而被闲置等等。

(二)重购置,轻管理

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普通存在的“重购置,轻管理”的情况在专项设备中表现的也较为明显。科研设备需要通过政府采购进行,各方面监督措施较为完善。因此,科研事业单位对于购置环境较为重视,在申请资金、公开招标等方面都较为积极主动。然而一旦完成采购使设备进入到科研单位,成为单位的固定资产,而如何运行管理好设备就成为单位内部的事,基本脱离外部监管。对于这种大型的科研设备的管理模式,科研单位基本属于谁使用谁管理的情况或者由设备操作人员兼任资产的管理人员,管理方式一般靠人员的自觉性和责任心,缺乏明确的奖惩制度。日常的管理也缺乏财会部门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共同参与,不能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落到实处。这种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制度缺失形成的弊端,往往会随着设备使用部门人员的调整造成设备处于无人管理的情况,严重的也会造成资产的流失。

(三)科研设备日常维护较差

由于科研设备一般都是精密仪器,而其操作人员或管理人员大多为兼职人员,由于专业、时间、精力等因素,对科研设备的维护较差。往往只能依靠设备的售后服务,一旦出现故障,维修时间长且费用很高,这些都影响了设备的使用效率。

出于科研需要,科研单位愿意花费大量精力来申请购买科研设备,而在申请大量经费采购的同时,却很少考虑设备的日常运行和后续维护费用。由于许多大型、高端科研设备的使用、维护费用都相当昂贵,且一些重要部件也有一定的寿命要求,如果没有长期和固定的经费支持,常常会造成仪器搁置。现在科研设备更新换代较快,对闲置或使用率不高的仪器缺乏必要的保养和维护,就会造成仪器设备的性能下降、损坏甚至报废,至于因维修而影响到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所造成的间接损失,则更加难以估量。

(四)重自用轻共享,使用率过低

根据高校的统计调查,价格超过40万元的大型设备年机时利用率不满800小时的近50%,有20%处于闲置状态,综合评价不合格的约占30%。根据河南省财政厅提供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显示了同样的问题:河南省现有原值50万元以上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745台,其中利用率在30%以下的有171台,占总数的23%。这些数据表明,科研设备在单位间的共享率较低,使用范围基本封闭在本单位的情况。尽管近些年来国家科研主管部门在大型科研设备共享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河南在2005年就制定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共用管理制度,不仅成立了一些设备共享平台,规定购置的设备必须对社会开放共享,也对参与共享的设备提供了经费等优惠政策。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着这些障碍和问题,即使在同一科研系统中的不同单位在共享大型设备时也遇到很多困难,有些单位的科研设备仅限自己单位或本课题组使用,严重的甚至沦为某些科研人员的专用设备。这种利用率偏低对有技术生命周期的科研设备来说,是一种严重的无形损耗。

(五)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方式简单

我国2012年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规定,科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可以根据相关的财务规定来确定是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目前事业单位基本还都按照原来的资产核算方式。对科研设备只核算账面原值,不计提折旧。虽然会计核算较为简单,但是存在明显的弊端:首先由于当期不提折旧,属于一种人为减少成本支出的情况,因此,无法反映科研活动中真实的支出情况;其次造成设备资产净值与账面价值不符,在资产负债表中不能反映设备资产的折损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程度更加严重,无法对固定资产现状提供客观准确的评价。

二、对科研设备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决策水平,强化运行指标

应强化科研设备购置的可行性论证,按照“立足需求,科学论证,关注效益,合理布局,结合实际,避免重复”的购置原则,做到科学决策。决策中不仅要对科研设备的必要性、先进性、适用性进行预测分析,更要对年承担任务量的情况进行了解,参照大学的标准设置较为合理的机时数,并对科研设备的使用环境等辅助条件进行现场考察,根据综合评价来确定设备是否购置。

(二)落实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

对于设备的管理应按照国家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管理、定期盘点等制度。从制度上既能保证设备资产的安全,也要满足设备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要求,应设定固定资产登记薄和固定资产卡片,按照设备资产的类别、项目和使用部门等进行明细核算。此外,设立专业的设备资产管理人员也是落实管理制度的必要保证。

(三)加强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

科研设备作为一种较为重要的固定资产,在管理的同时,应明确财务部门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从设备资产的预算管理、资产清查、及成本折旧核算等开展全方位的管理。根据新会计制度的要求计提折旧,同时应安排好科研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日常支出,由于该支出费用较高,因此在预算管理中应予以专门的费用保证,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保证科研工作顺利开展。通过对设备计提折旧、日常维修管理等方面的支出统计,客观准确的核算科研成本,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使用情况的年报告制度。

科研设备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这类固定资产的管理既要满足国家的有关规定,做到账物相符,严格管理制度;更要满足其科研工具的特点,在其使用年限中做到物尽其用,保证有效的运行,在科研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中应对此类特殊的固定资产应给予重视。只有做到管理有序,保证运行才是其管理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玉楠.河南省科技投入状况及发展对策 [J].河南科技,2012(8).

[2] 许大光,颜 伟,杨 欣等.农业科研单位仪器设备管理现状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1).

[3] 孙海涛,卢福强.提高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使用率的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3(23).

[4] 莫颖宁.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0(10).

[5] 苏光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财会研究,2008(22).

[6] 刘军民.科研经费乱与治[N].东方早报,2013年10月22日(4).

[责任编辑:纪姿含]

猜你喜欢
管理问题固定资产事业单位
新形势下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解析
消防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问题研究
基于云会计的A集团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实施探析
关于村级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