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护理干预在儿童精神分裂症记忆损害患儿恢复中的应用

2014-03-24 10:01郎春英李伟丽王锋锐许小娜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年7期
关键词:短时记忆状况精神分裂症

郎春英 李伟丽 王锋锐 许小娜

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多伴有认知功能损伤,有研究已证实[1,2],精神分裂症患儿的杏仁核和内侧颞叶功能存在异常,记忆功能损害尤为明显,对患儿的学习和认知造成严重影响。但有关儿童精神分裂症记忆损害状况的研究并不是很多,相关论文的研究内容也不是很完善[3,4]。为此,本研究选取40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的记忆损害状况进行认知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如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年龄16岁以下;病情稳定,且住院次数≤2次;患儿家属自愿填写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儿未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或系统治疗<4周、病程<12个月;合并心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合并癫痫、多发性硬化、精神发育迟滞及全面发育障碍等疾病,无头外伤史。男22例,女18例。年龄8~15岁,平均年龄(11.25±3.65)岁。受教育年限2~7年,平均(4.38±2.12)年。采用阳性和阴性量表(PANSS)对入选患儿精神状况进行评定,阳性症状精神分裂症患儿6例,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患儿18例,混合症状精神分裂症患儿16例。随机将患儿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认知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通过交谈、行为观察患儿或其家属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患儿对相关疾病的认识以及目前存在的不良问题,护理人员根据相关信息把握患儿的需求,同时选择相应的疾病知识进行讲授,讲授方式包括讲座和情景模拟,情景模拟可以选择患儿常见的不良行为或错误认知加以夸大后表现出来,让患儿了解其危害。(2)健脑训练。借助电脑软件对患儿的思维进行训练,如培养患儿的理解记忆可以借助声音模拟软件对患儿加以训练,辨别不同的音调和抑扬感;随着患儿状况的不断好转,可以适当地增加难度,如要求患儿听完故事后阐述自己的理解。(3)行为训练。组织开展娱乐活动和社交活动,训练患儿的生活技能和社交技能,同时使用积分制对患儿加以奖励,如患儿做出符合要求的行为反应,护理人员可以在患儿的积分卡上记1分,1周结束后,患儿可以用所积分值换取相应的礼物,以此方式对患儿的正确行为加以强化。(4)组织患儿参加集体活动或娱乐活动,提高患儿的活跃度。(5)心理支持。虽然患儿的精神或行为有些异常,但是他们和正常儿童一样需要尊重、理解和呵护,护理人员在与患儿沟通时态度要和蔼,当患儿出现不良行为时,护理人员应耐心地加以诱导和启发,不可批评、打骂患儿。

1.3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MS)对患儿的记忆状况进行评定,该量表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3个部分:(1)长时记忆。包括个人经历、时间和空间的定向、数字顺序关系(1~100的顺数、100~1的逆数、累加)。(2)短时记忆。包括视觉再认(再认)、图片回忆(记图)、视觉再生(再生)、联想学习(联想)、触摸测验(触摸)和理解记忆(理解)。(3)瞬时记忆。此项目为背数(顺背和倒背数字)。比较实施认知护理干预后2个月两组患儿记忆状况的评分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表1)

表1 两组患儿记忆状况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儿记忆状况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 瞬时记忆观察组20 41.54 ±13.61 65.94 ±11.17 9.62 ±3.12对照组 20 33.09 ±10.41 60.55 ±11.17 7.48 ±3.01 t值0.0335 0.0196 0.0334 2.2054 2.4375 2.2076 P值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儿童精神或行为异于常人,思维活动和情感反应不能与外界刺激相匹配,且外界刺激对大脑激活度减弱,均存在一定的记忆损害,该病终身患病率为0.4% ~1.0%,患病后患儿无法正常学习,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5,6]。因此,如何对患儿记忆损害进行护理干预成为医务人员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组精神分裂症患儿的记忆障碍广泛分布于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且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但这种损害并不是不可逆的,通过适当的训练和激励,可以减弱患儿的慢性退缩行为,增加患儿大脑活跃的内在驱动力,进而对外界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

观察两组患儿经过2个月认知护理干预后,其记忆状况出现一定程度的好转,这是因为:首先,对患儿训练之初要对患儿的需求进行评估,了解患儿普遍存在的不良行为和认知需求。其次,根据这些需求对患儿进行相应的知识教育和训练,如知识教育帮助患儿正确地认识疾病,而健脑训练和行为训练有助于激活患儿大脑活跃度,增加患儿的注意力。同时,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患儿的良好表现加以奖励,从而强化对良好行为表现的记忆力,避免慢性记忆消退。表1显示,实施认知护理干预后2个月观察组患儿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既往研究报道的结果一致[7]。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记忆损害,这种记忆损害是原发性的,不能从年龄、教育程度、精神状况等方面加以解释[8],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适当的认知护理训练,可显著改善患儿的记忆损害状况,但是本次研究的样本较小,且缺乏认知功能训练对阳性和阴性精神分裂症记忆损害患儿产生的效果差异,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完善。

[1] 王秀珍,李 坚,陈桂兵,等.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儿及其一级亲属认知功能的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23(3):167-169.

[2] 王秀珍,陈桂兵,辜卫红,等.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23(4):225 -227.

[3] 潘友葵,苏保育,梁卫峰,等.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认知水平与患者康复效果的相关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3):2977-2978.

[4] 张明园.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及其评估[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2,45(1):4 -6.

[5] Gerson LD,Rose LE.Needs of persons with serious mental illness following discharge from inpatient treatment:patient and family views[J].Archives of Psychiatric Nursing,2012,26(4):261 -271.

[6] 俞 玮,沈燕敏,顾丽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照顾者疾病负担调查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1):1338 -1340.

[7] 师凤彩,赵文慧,郭素芹,等.儿童精神分裂症记忆损害状况及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职业与健康,2011,27(11):1318-1319.

[8] 朱翔贞,汪 凯,张 蕾,等.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记忆损害的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2):74 -76.

猜你喜欢
短时记忆状况精神分裂症
基于非稳态调和分析和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河口潮位短期预报混合模型
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动力电池剩余容量预测方法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短时记忆理论的影响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