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斜疝和鞘膜积液486例体会

2014-03-25 12:54蒋英俊
当代医学 2014年28期
关键词:鞘膜横纹阴囊

蒋英俊

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斜疝和鞘膜积液486例体会

蒋英俊

目的 探讨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斜疝和鞘膜积液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486例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斜疝和鞘膜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15min,其中复发4例,阴囊血肿3例,伤口感染1例。结论 该术式治疗小儿斜疝和鞘膜积液创伤小,手术恢复快,不留瘢痕,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小儿;腹横纹小切口;腹股沟疝;鞘膜积液

在小儿外科,小儿斜疝和鞘膜积液均是常见病症,通常采用手术治疗,但是传统手术创伤大,从而导致患者恢复慢,并且非常容易留下切口瘢痕。本研究采用腹横纹小切口(1~2cm)行斜疝疝囊高位结扎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这一手术不但切口选择具有灵活性,并且还具有手术快、切口小、恢复快以及不留瘢痕等优点,同时有一部分患者还无需住院,大大节省了医疗费用,从而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均来自2007年8月~2011年7月在富川县人民医院治疗的斜疝和鞘膜积液患儿,所有患儿均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共486例,平均年龄(2.5±0.3)岁,其中男461例,女25例,单侧475例,双侧11例,其中鞘膜积液97例,而女性均为腹股沟斜疝。

1.2 手术方法 采用氯胺酮麻醉。取腹横纹小切口(1~2 cm),切口位置选择依据单侧或双侧病变决定,单侧切口选择第二腹横纹同侧,双侧切口选择脐下第二腹横纹。用小弯钳钳尖插入切口扩开,向深部实施钝性分离,一直到腹外斜肌基腱膜层为止,之后在向下将其外环口精索外膜筋稍微进行分离,向上牵拉腹外斜肌腱膜显露腹股沟管,在切口处把提睾肌或子宫圆韧带(女性)周围的组织钳起,在采用蚊氏钳对其实施钝性分离之后,即可将瓷白色组织找到,确认患儿病情,将其游离到高位,即为内环口处,采用1号或4号丝线将其多余疝囊或者鞘膜囊进行“8”字缝扎,并将其进行剪除。如果患儿的疝囊比较大,那么则可以首先将其横断,在其远端实施旷置开窗,在其近端在进行游离至高位实施缝扎,并在手术过程中注意实施止血。在手术结束之后,即可从阴囊底部把精索和睾丸牵拉出来,放置正常位。对其手术切口实施皮内缝合或不缝合,用组织钳将皮缘对合并夹闭约2min,创可贴粘贴伤口[1]。

2 结果

斜疝389例,复发4例,占1.0%,3例经再手术痊愈,鞘膜积液97例,无复发。阴囊血肿3例,之后全部自行吸收痊愈。其中出现1例伤口感染患者,换药之后痊愈。所有患者进行1~3年随访,其原切口均未出现瘢痕。

3 讨论

早期睾丸出现在胎儿腹膜之,经过腹股沟管在7~9个月即可下降到阴囊,从而导致睾丸上附着的腹膜也会下降,从而出现腹膜鞘突。在胎儿出生之后,其精索部分的鞘状突会逐渐发生萎缩闭合,如果其在不同部位出现闭合不全情况,就会导致各种鞘膜积液的发生。近年研究发现,儿童小儿鞘膜积液都能找到未闭的鞘状突管[2]。笔者术中常可看到,在闭锁的鞘膜囊向腹腔探查,往往可找到再次扩张的未闭鞘状突,如针尖样。对10岁以下不同类型的先天性小儿鞘膜积液,实施常规探查过程中,一定要到内环口处,并且需要对鞘状突高位结扎术进行采用,这一手术简单,局部损伤小,疗效可靠。

3.1 手术适应证 该术式适用8个月~10岁患儿。8个月以前的婴儿疝囊壁薄,游离时易撕裂致复发,同时随小儿生长发育有自愈可能。10岁以上儿童,腹股沟管长度增加,而且通过腹壁肌层,不切开腹外斜肌键膜,不能完全保证能将疝囊完整游离至内环口处,术后也复发。李鑫等[3]认为,小儿鞘膜积液在l岁以内婴儿有自行消退的机会,小儿疝囊在2岁以前有自行闭合可能,因此,l岁以内小儿鞘膜积液及2岁以前小儿斜疝均不主张积极手术。若鞘膜积液张力较高,会影响睾丸血运,斜疝发作频繁或经常嵌顿,会导致肠管炎症粘连,出现上述情况,仍需尽早手术。

3.2 该术式优点[4-5](1)采用腹横纹微创切口,并进行皮下缝合,可以很好地实现皮肤无瘢痕,同时还能够避免对身体一些不必要的损伤;(2)皮下缝合,有效地对切口死腔进行消灭,预防切口下积液和积血问题的出现,从而有效地降低切口感染率;(3)实施切口缝合,不但损伤小,同时其张力也较小,可以有效减轻术后切口疼痛;(4)不会引起严重并发症的发生;(5)不必进行换药和拆线,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从而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6)即使发生切口感染或者裂开情况,经过换药也可以迅速愈合。

3.3 并发症的预防及注意事项 (1)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为出血和术后阴囊血肿。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手术过程中应该最大化地采用钝性分离,严格进行止血,特别是在手术结束时,应该对其睾丸及远端精索实施常规挤压,并于术后切口加压包扎,即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出血,并对其术后阴囊血症进行预防。在本组患者中,出现3例阴囊血肿患者,经分析其原因均为横断阴囊远端止血不彻底引起的。(2)容易损伤精索血管和输精管。在手术过程中,其操作一定要轻揉、精细,对于没有完全确认的组织不要轻易间断,患儿的输卵管非常细,并且和疝囊紧贴,因此在横断中一定要对其明确辨别,以免造成精索动脉损伤。(3)发生医源性隐睾。在术后,必须立即从阴囊底部将精索睾丸牵拉复位,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采用弯钳从切口插入,将睾丸系带部钳住,以协助其复位。(4)发生切口感染情况。这一手术切口小,并且全程为无菌手术,感染问题发生非常少。(5)术后疝复发。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有约3%的复发率,其主要原因是未分离至高位即行疝囊结扎、内环口结扎线撕割组织、结扎线断裂而致复发,因神经损伤、腹壁薄弱也可复发。所以如果患儿疝块较大,并且其内外环缺损比较严重,那么就要对其切口长度适当延长,并将其缩窄内环口缝合,以避免疝复发。而对于复发疝,则尽量行疝修补术。

3.4 该术式在基层医院推广的意义 符合“以最小的损伤获得最满意的手术效果”的微创理念[6],手术和住院时间较原有斜切口术式明显缩短,在有条件的医院可在门诊手术,降低了医疗费用,可作为常规术式临床推荐使用。与应用单孔法腹腔镜来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7]相比,下腹横纹小切口手术不需要特殊的手术器械和很高的手术技巧,可在基层医院推荐使用。

综上所述,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斜疝和鞘膜积液具有以下特点:(1)三小:切口小、创伤小、瘢痕小;三快:恢复快、愈合快、出院快;(2)二低:技术要求低、复发率低。符合现代医学微创理念的要求,符合基层医院技术要求及社会需求,值得临床推广。

[1] 杨乾坤,李建元.小横切口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80例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6):763.

[2] 余亚雄.小儿外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09-210.

[3] 李鑫,荣雪香,李伟.796例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疗效分析[J].中原医刊,2006,33(4):39.

[4] 马清涛,郭胜利,张玉博,等.不缝合皮肤小儿腹股沟斜疝腹横纹切口108例诊治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09,6(11):43-44.

[5] 思一泉.小儿腹股沟疝应用腹横纹下小切口治疗225例[J].医药前沿,2013,3(17):124-125.

[6] 姜洪池,代文杰,陆朝阳.普外科微创理念与实践[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5):292-294.

[7] 李美荣,陈伟强,刘杨桦,等.改良一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8,13(3):234-235.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8.084

广西 542700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外一科 (蒋英俊)

猜你喜欢
鞘膜横纹阴囊
掌小横纹穴按摩辅助消风止咳汤加味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IL-17A、CCL11表达水平的影响
阴囊湿疹的尴尬,用蜂房粉解决
睾丸鞘膜结石一例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On the Generic Taxonomy of Opisthotropis balteata (Cope, 1895)(Squamata: Colubridae: Natricinae): Taxonomic Revision of Two Natricine Genera
小儿推拿“四横纹穴”定位考究
超声诊断阴囊珠1例
患了睾丸鞘膜积液该如何治疗?
新型外螺纹横纹管管外强化传热分析
睾丸鞘膜孤立性纤维假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阴囊超声显像在诊断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