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35例临床分析

2014-03-26 09:43温心明
当代医学 2014年29期
关键词:睫状体虹膜眼压

温心明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35例临床分析

温心明

目的 探讨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2007年9月~2013年6月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给予相应的临床治疗,记录资料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患者中保守治疗32例35只眼,手术3例3只眼,治愈34例37只眼,治愈率97.37%;住院时间7~28 d,平均(13.2±2.5)d;随防3个月无复发。结论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经过及时诊断,积极治疗,治愈率高,预后良好。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临床诊断;治疗

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的一种十分严重、不可逆性的致盲性眼病[1]。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简称青睫综合征)是青光眼中一种特殊类型,为继发性青光眼,特征性临床表现是单眼反复发生非肉芽肿性睫状体炎,程度轻,发展时眼压增高且反复[2]。如果诊治不及时,则可能使眼压增加而引起眼底杯/盘比值增大,出现功能性损害如视野缺损等。因此,及时诊断与有效治疗对于患者预后非常重要,现将本科有关青睫综合征的临床情况报道如下,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诊治水平,避免出现视力损害等,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9月~2013年6月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38只眼青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1例22只眼,女14例16只眼;左眼15只,右眼20只,双眼3只;年龄17~72岁,平均(46.3±4.8)岁;病程3个月~12年,平均(2.8±1.2)年。

1.2 临床表现[3-4](1)眼内压:处于31.9~59.8 mmHg,其中31~40 mmHg者14例16只眼,大于40 mmHg者21例22只眼,每次发病眼内压增高持续2~15 d。(2)瞳孔:患者中22例23只眼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余13例15只眼瞳孔大小正常,反射亦正常。(3)充血:12例14只眼睫状体轻微充血,余23例24只眼正常。(4)角膜水肿:26例患者角膜后可见些许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的羊脂状沉着物,余患者未见这种现象。(5)房水:11例12只眼前方病变发作,出现轻度闪辉,24例26只眼房水丁道尔现象为阴性。(6)杯盘比:较正常值大者4例6只眼,正常者31例32只眼。

1.3 治疗方法[5](1)抗炎治疗:口服糖皮质激素或局部滴眼以控制炎症。急性期可以使用前列腺素拮抗剂如口服或患眼滴入非甾体消炎药,值得注意的是该病不会发生虹膜后粘连、睫状肌痉挛,故不必使用睫状肌麻痹剂。(2)降低眼内压:首选β受体阻滞剂或拟肾上腺素类药局部治疗,例如肾上腺素、噻吗心安、地匹福林及对氨基可乐定等;若局部用药眼内压效果不佳,则可以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严重者考虑应用高渗剂,但一般不用缩瞳剂。(3)手术治疗:若眼内压持续增加超过1个月、药物无效且发生青光眼改变时,则需考虑抗青光眼手术治疗。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眼内压降至正常,角膜后沉着物及自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6];未愈:眼压仍高,临床症状、体征未见减轻。

2 结果

经过积极治疗,本组35例患者中保守治疗32例35只眼,手术3例3只眼,治愈34例37只眼,治愈率97.37%;住院时间7~28 d,平均(13.2±2.5)d;随防3个月无复发。

3 讨论

3.1 诊断及鉴别诊断 青睫综合征以20~50岁中青年男性居多,常常单眼起病,双眼较少;临床特点为发病时患眼轻度不适、眼胀眼痛、视力轻度降低或正常;检查睫状体无或轻微充血、房水偶有浮游物、闪光呈弱阳性、瞳孔略微增大、无虹膜后粘连或虹膜周边前粘连;发作时眼内压显著上升,多为40~60 mmHg,房角开放,前房的深度正常,视野及视乳头检查未见异常。反复发作或长期高眼压者可发生视盘、视野改变。根据以上表现急性发作期诊断多不困难,但因多数患者症状轻,高眼内压持续时间短,就诊时眼内压增加可能消失,因此,给诊断带来困难,容易误诊误治。因此,还需要做好以下鉴别诊断[7],(1)开角型青光眼:部分青睫综合征患者发作时眼内压升高、房角开放而无羊脂状角膜后沉着物,需要长期观察以鉴别。(2)虹膜异色综合征:主要表现是虹膜异色,轻微睫状体炎,不融合的灰白色角膜后沉着物,前玻璃体内可见白点状混浊,房角镜可见新生小梁血管。(3)剥脱综合征:角膜后面、表悬韧带、晶体虹膜表明及睫状突可见灰白色、无定形的碎物聚集,可并发青光眼。(4)色素性青光眼:色素由虹膜色素层合成、释放,经过房水循环而沉着在角膜后、虹膜前表面、晶状体及小梁网,从而形成色素性青光眼。

3.2 治疗 治疗原则为积极抗炎、降低眼内压治疗,急性期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以控制炎症进一步发展,高眼内压者应使用滴眼液局部降眼内压,因青睫综合征和前列腺素关系密切,严重者给予碳酸酐酶抑制剂以及消炎痛等阻止合成前列腺素。不需要散瞳,更应禁用缩瞳剂,以免加重炎症。因手术不能阻碍复发,因此,不宜施行手术,但并发开角型青光眼、长期药物无法控制眼内压或视功能出现损害者,应考虑手术[8]。本组35例患者中保守治疗32例35只眼,手术3例3只眼,治愈34例37只眼,治愈率97.37%;平均住院时间(13.2±2.5)d;随防3个月无复发,取得了满意效果。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最佳治疗方法,必要时给予手术,从而提高治疗水平及效果,让患者最大程度受益。

[1] 李高坚.青光眼的临床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当代医学,2012,18(10):21.

[2] 罗谦,程依琏,杨影.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9,9(7):1293.

[3] 龚永建.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0,29(32):24.

[4] 李棐朝.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临床分析[J].健康之路,2013,12(6):181.

[5] 翟文娟,郑曰忠.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治疗[J].眼科,2004,13(3):191.

[6] 彭南祥.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52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08(10):54.

[7] 王少华,尹婕,薛春燕,等.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48例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2005,31(3):216.

[8] 刘志恒,郑曰忠.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30(8):1000.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9.058

河南 465350 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人民医院眼科 (温心明)

猜你喜欢
睫状体虹膜眼压
双眼虹膜劈裂症一例
基于轮廓匹配和多项式拟合的虹膜分割算法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刷眼”如何开启孩子回家之门
钝挫伤致眼睫状体脱离/分离的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玻璃体切除联合不同睫状体复位术式的疗效观察
睫状体脱离的病因分析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