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茶叶全产业链提升发展建议

2014-03-26 19:16叶火香刘林敏张林福姚孟超
茶业通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松阳茶园产业链

叶火香,刘林敏,张林福,周 为,姚孟超

(浙江省松阳县农业局,浙江松阳 323400)

松古盆地是丽水最大的农耕园,“百里乡村百里茶”是松阳茶叶真实而形象的写照,早在三国时期松阳就盛产茶叶,卯山仙茶在唐代就被列为贡品,下街茶、横山茶是当时享誉一方的地方名茶,1929年松阳茶获首届西湖博览会金奖。2013年松阳茶园面积7706.67 hm2,产量1020万kg,产值9.05亿元。目前,松阳以占浙江省 4%的茶园面积,生产出占全省6%的茶叶产量,产出占全省8%的茶叶产值。全县从事茶产业人员达 10万人,如今,茶叶已真正成为松阳农业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民生产业。

1 松阳茶产业链中各环节的发展概况

1.1 在种植环节,实行茶园管理科技化

从 2010年开始,在茶园中安装频振杀虫灯、信息素色板等,积极推广生态绿色防控技术,推行茶园病虫害统防统治管理,实现了信息素防治全覆盖,降低了农药防治次数和用量,使松阳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县;开发了松阳县茶园地力管理和配方施肥信息系统,推广茶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善茶园地力,提高茶叶品质。

1.2 在加工环节,实行茶叶加工清洁化、标准化

从2004年开始,该县实施茶厂优化改造工程,改变茶叶加工小、散、乱的局面,严格茶叶加工企业准入机制,大力推进茶厂优化改造,重点扶持清洁化、标准化茶叶加工企业,促进企业规模化发展,培育了12家市级以上农业(茶叶)龙头企业,3家省级农业(茶叶)龙头企业。

1.3 在流通环节,实行茶叶质量可追溯化

组建茶叶质量检测中心,启用浙南茶叶市场质量 IC金融卡溯源管理系统,构建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等覆盖整个茶产业链的质量追溯体系集成系统,实现茶叶生产全程可追溯,为保障松阳茶产业安全,实现松阳茶产业技术升级构建了公共服务体系框架。

1.4 在品牌建设环节,实行茶叶产品品牌化

为做大做强松阳茶叶品牌,2004年,对全县茶叶品牌进行整合,确立了松阳银猴为全县公用品牌,成功开发了松阳银猴、银猴山兰、银猴龙剑、银猴白茶、松阳香茶等系列产品。为进一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信誉度,松阳县委县政府投入巨资打造松阳银猴品牌,从 2008年开始,连续举办了七届中国茶商大会松阳银猴茶叶节,连年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进行品牌推介、宣传,让“松阳银猴”成功蝉联了第一、二届“浙江省十大名茶”,品牌价值达14.99亿元,居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第16位。

1.5 在三产服务业环节,实行产业融合化

近2年,松阳县开始探索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在茶提取物、含茶食品、含茶保健品领域进行了一些开发,生产的产品有各类速溶茶、茶爽、茶宁片、茶葆素、茶多酚片、茶叶籽油、茶叶年糕、茶叶香肠、茶叶熏腿等,将茶叶由传统饮用拓展到医药保健、食品等领域;同时,开始了结合茶园观光、引入茶园骑行活动,发展休闲养生产业的尝试,吸引了上海、杭州等地游客10余万人次,2013年茶园骑行收入就达7万元。三产环节的发展,为茶资源综合利用,茶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 松阳茶叶全产业链提升发展的必要性

当前,松阳茶产业产业基础良好,为松阳茶产业拓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影响力不断提高,给松阳茶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然而,在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提升茶叶产业链的整体效益上也遇到了瓶颈,松阳茶叶正处于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型的关键阶段。

2.1 全国茶产能快速扩张与传统茶产品市场容量相对有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近几年来,贵州、四川、湖北等中西部地区茶叶种植与加工规模快速扩张,浙江省内周边产茶县(如新昌、武义、景宁)迅猛发展,产能不断释放,产地市场复制等问题将日渐暴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据统计,从2009年到2013年,全国茶叶面积增长38.2%,产量增长40.6%。茶叶生产连续19年增产增收,走的是重规模、轻质量,重扩大面积、轻提高单产和品质的发展模式,根本的是靠不断扩大种植面积来实现的,这将对整个茶叶市场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同样对仍处于“以量取胜”阶段的松阳茶产业也形成巨大的挑战与压力。

2.2 多元化市场消费需求与单一滞后的生产经营模式之间的矛盾日趋显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尚健康理念的普及,人们对茶叶的消费行为从被动消费向主动消费、门店消费向网络消费转变,消费内容也从传统的喝茶向吃茶、用茶、乐茶等多功能化消费转变,消费需求逐渐向产品优质化、品种多样化方向发展。而松阳茶产业“低、小、散、乱”的生产格局依然没有根本改变,产品以中低档粗制茶为主,同质竞争激烈;以茶叶精深加工为重点的第二、三产业滞后,茶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各有归属,造成茶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短,茶产业潜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2.3 农民持续增收与传统茶产业增收的“天花板”现象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

目前,松阳全县40%的人口从事茶产业,农民收入50%源于茶产业,农业产值60%来自茶产业,决定了茶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重要地位。但经过近 20年的发展,松阳茶叶在一产的增值空间相对有限,完全依靠在低端产品上寻求突破,必然会遭遇“天花板”制约,要确保农民从茶产业上持续增收,就必须从全产业链发展上下功夫。

3 松阳茶叶全产业链提升发展的建议

茶产业全产业链的提升是松阳县从茶叶大县转变为茶叶强县的必然途径,按照“质上提升、链上延伸、服务上提高”的总体思路,以增强茶产业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转变增长方式为途径,实现茶产业全产业链的提升。

3.1 加强建设生态茶园科技示范基地

茶叶基地是茶叶产业的根基,建设高科技生态茶园是实现全产业链提升发展的根本。一是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持续强化生产标准化建设,推进茶叶全程可追溯管理体系应用,打好生态牌,做好有机、绿色、无公害茶园的扩面提质工作。二是强化茶园基础设施建设,争取通过5年甚至10年的建设,增强茶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茶叶靠天吃饭的局面,基础条件好的茶园与旅游结合重点开展茶园防护林、景观林建设,推行标准化、清洁化、机械化生产;三是进一步加强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提高茶叶品质;引进茶园物联网管理方式,实现茶叶农技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四是创新“茶叶提取-速溶茶粉-茶渣加工饲料-饲料喂猪-猪粪生产有机肥-有机肥种茶叶”的生态内循环利用模式,发展茶叶复合生态生产,拓展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

3.2 打造精深茶产品研发制造基地

运用“跨界开发,综合利用”理念,实现茶叶由传统向现代转变。一是加快茶叶精深加工园区建设。通过精深加工实现茶叶从初级农副产品到工业产品转化,优化中低档茶叶及废弃物的资源利用,变资源优势为绩效优势。二是研究探索茶叶循环利用途径,注重高科技终端产品的研发应用与推广,加快茶科技成果转化。三是提升茶叶初制水平。加快设备更新改造,创新制作工艺,不断改进茶叶制作、包装和品味,研发更多的新产品,避免低档次产品竞争。

3.3 建设茶文化休闲旅游基地

围绕打造“古韵茶乡,田园松阳”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品牌目标,突出“田园风情、休闲养生、农耕文化”特色,坚持错位发展,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发展体制机制,积极培育茶文化主题旅游,充分开发、利用茶文化资源,做到茶文化、茶产业与休闲旅游业三者有机结合,以新兴茶产业综合体4A旅游景区建设为载体,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茶文化休闲旅游,促进“吃住行游购娱”联动发展,促进茶产业与茶文化融合、与旅游对接,开拓全新的业态,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茶产业链的重心从传统的一产领域延伸到二三产领域,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3.4 建设茶文化养生基地

依托《松阳县茶产业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建设,发挥松阳独特的茶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突出“生态”、“休闲”、“养生”、“度假”四大主题,结合发展教育培训、休闲娱乐、医疗养生、健康管理以及休闲养老房产等休闲养生产业,深入挖掘松阳深厚的道教文化、茶文化,把道家养生文化与开发茶养生产品有机融合。努力打造集休闲娱乐、养生康体、健康咨询、健康消费、健康运动等为一体的休闲养生(养老)基地。

3.5 建设全国绿茶交易集散中心

建设“荟萃天下茶商、集散四海佳茗”的全国绿茶交易集散中心。一是建设以浙南茶叶市场为中心、乡镇茶青市场为骨干、县外茶叶直销窗口为依托、网上销售及上市交易为补充的茶叶市场网络。完善茶青市场的基础配套设施,建立电商交易平台,实施“电商换市”工程,打造“网络绿茶第一市”。二是突出茶叶交易、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信息发布、检验检测等功能的完善和提升,不断扩大“中国绿茶集散地”、“全国绿茶价格指数发布地”的影响力,建设全国绿茶交易集散中心。

3.6 建设全国茶业人才集聚中心

一是构建以院士工作站、浙江省茶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为依托的技术支撑体系,与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联合,将松阳打造成茶叶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的研究、实验、实习基地,在与他们合作的同时提高松阳茶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水平;二是结合松阳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 “千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等高层次人才;三是重视本地人才培养,打造“松阳茶师”品牌,实施“松阳茶师”百千万工程,为松阳茶叶“走全国、种全国、卖全国”实现松阳茶叶总部经济,培养提升茶产业不同人才档次。

猜你喜欢
松阳茶园产业链
筑牢产业链安全
茶园飘香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茶园之晨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楼上楼下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松阳:以科技为引领 推进产业转型林业增效
松阳香榧迎来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