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性天气对胡萝卜生产的影响及其防御

2014-03-27 05:42李永辉
长江蔬菜 2014年7期
关键词:灾害性胡萝卜暴雨

李永辉

胡萝卜别称红萝卜、红人参、金笋、丁香萝卜等,是我国的一种重要的大众化蔬菜,全国各地均有种植。胡萝卜富含矿物质、糖、淀粉、维生素,特别是胡萝卜素含量较多,胡萝卜被列为重要的保健食品,可鲜食、加工。据200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我国胡萝卜种植面积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35%左右,是世界胡萝卜第一生产国和主要出口国,胡萝卜种植对我国农业经济特别重要。但近年来,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强降温、冰雪、洪涝、高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日益增多,极端天气造成的毁田事件时有发生,给胡萝卜生长造成很大损失,主要表现在产量和品质降低,或是延误了生长发育,甚至造成绝收。灾害性天气对胡萝卜生产和市场供应影响很大,给农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胡萝卜生产管理中,要注意经常收听收看天气预报,针对不同灾害性天气及早采取科学、积极、正确有效的预防措施和灾后处理等管理措施,防患于未然,对充分挖掘胡萝卜生产潜力、提高生产效益十分必要。

1 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1.1 冻害

胡萝卜在黄淮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冻害常发生在11月下旬到12月上中旬,在京津地区发生在11月上中旬,东北、西北高寒地区发生在10月中下旬到11月初。此时,露地胡萝卜还处于肉质根生长阶段,如此时突然出现强冷空气入侵,发生大风、大雪、强降温、降霜天气,气温急剧下降,最低气温降至0℃左右,部分胡萝卜品种承受不了突然高强度降温的影响,肉质根就会受冻,引起冻害。如遇-3℃的低温,即使受冻的肉质根在天气转暖后也能够复原,但食之已有异味,品质变劣,失去食用价值,损失极为严重。

设施胡萝卜生产的主要季节在春季。而1~2月常出现强寒流及暴雪等灾害性天气,成为春保护地胡萝卜生产的一大隐患。强寒流有明显的降温或降水过程,早春的寒流常常引起范围较大的阴雨天气,这种低温、阴雨天气会影响胡萝卜生长,引起春化作用,造成先期抽薹。大雪还会压坏棚室,出现棚杆断裂、棚面凹陷、棚膜破损的现象,使冷空气进入棚内而引起温度降低,气温骤降导致冻害发生。

1.2 低温

胡萝卜种子在幼苗期、肉质根生长期以及贮藏期,均可能受低温影响而通过春化。春季前期气温偏低且气候不稳定、变化剧烈,常有倒春寒天气,由于受低温的影响胡萝卜通过春化而抽薹开花,形不成经济产量的现象时有发生。低温是胡萝卜花芽分化的必要条件。不同类型的胡萝卜品种所需的温度和时间不同,一般北方生态类型和西部高原生态类型的品种要求的温度低、所需时间长,而南方生态类型的品种所需温度较高、时间也较短。在同一地区和同一季节里,不同季节品种对低温的要求也不一样。一般春季类型的品种要求的温度低,时间长;夏秋类型的品种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也可通过春化阶段。春季栽培的胡萝卜如果播种过早,遇到低温天气,正好满足了花芽分化的条件,特别是一些对低温敏感的品种,几天的低温就可能使其通过春化阶段,而生长后期时数加长,又满足了抽薹开花对长日照的要求,便加速抽薹。

1.3 冰雹

冰雹也是易发生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冰雹是一种直径大于5 mm的固态降水,冰雹的为害程度取决于雹粒的大小、持续的时间和密度,以及发生的时期。冰雹为害严重时,会将胡萝卜叶片打落,没有了叶子,只剩下光秃秃的菜头,肉质根也会被冰雹砸伤、打穿,甚至砸烂,从而造成减产甚至绝收等毁灭性为害。

1.4 台风、暴雨或高温干旱

在6~9月常出现台风、暴风骤雨及高温强日照等突发性灾害天气。台风除在侵袭过程中发生的暴雨和入侵前的干热风不利于胡萝卜生长外,更主要的是由于狂风吹刮和雨水的冲击,使胡萝卜幼根和茎叶受到严重的机械损伤,同时台风常常带来暴雨和海潮,引起内涝使胡萝卜受浸死亡。夏秋胡萝卜生长期内,尤其发芽期和幼苗期,正处于高温多雨或高温干旱的气候,均不利于胡萝卜的生长,会造成幼苗出苗不齐、植株生长瘦弱。暴雨可将胡萝卜幼根冲出土外使幼根表皮受到严重损伤,造成缺苗断垄、大小苗;植株被吹歪,茎叶折断;在热暴雨后,胡萝卜茎叶粘附泥沙,叶片上的气孔被堵住,严重影响胡萝卜的呼吸蒸腾和光合作用;暴雨的袭击,常使土壤地表板结,对土壤的通透性造成严重破坏,使胡萝卜根系不能正常发育;暴雨引起土壤表土层温、湿度的变化经常处于不规则状态,致使胡萝卜的根系生长不良,导致胡萝卜抵抗力大为减弱,会诱发胡萝卜软腐病、黑腐病等病害的发生。

夏秋季节常遇上异常高温干旱,胡萝卜植株的的正常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引起高温热害。胡萝卜发芽期、幼苗期遇到久旱无雨,气温偏高会带来巨大为害。一是会造成幼苗发生干芽及出苗不整齐,特别是整地不平、浇水不足的地块发生严重;二是容易引起病虫害的发生,尤其是蚜虫的发生,它又是传播病毒病等病害的主要媒介,容易诱发胡萝卜的病毒病,温度越高病害越严重,致使产量低而不稳。此外,胡萝卜在高温干旱条件下,尤其是晚上温度高时,会生长停滞,消耗大量营养物质,导致空心。

1.5 湿害与涝害

湿害和涝害都是由于水分过多而对胡萝卜造成减产的为害。

湿害是由于水涝后土壤内长期排水不良,或阴雨而使土壤水分过多持续处于饱和状态而形成的,它主要是因为土壤孔隙全部充满水分而使其长时间缺氧,影响矿质营养的供应,增大土壤溶液的酸度,致使胡萝卜根系呼吸困难,对肥水的吸收受阻,进而损害根系,影响根部生长,而且它的为害不易被人们所重视。湿害主要发生在胡萝卜苗期与肉质根生长盛期,其表现根毛尖端发褐,吸水肥能力逐渐减弱,进而造成地上部植株叶片生长速度减缓、叶片颜色变黄、肉质根皮孔加大,影响外观品质,产量下降。

涝害常因大雨或暴雨时间过长,土壤积水而形成。积水淹没胡萝卜局部或全部时,轻则影响胡萝卜正常生长,使植株生长受阻,叶色变黄,产量降低,重则可使胡萝卜根系在较短的时间内因缺氧窒息死亡,为害明显。

2 灾害性天气的防御措施

由于灾害性天气突发性和为害的严重性,一旦发生往往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在胡萝卜生产中,除要求加强科学管理外,还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针对胡萝卜不同生育时期的要求,充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切实做好在灾害性天气情况下的防御和管理,将损失降到最低,提高胡萝卜生产的经济效益。

2.1 建立健全灾害性天气的防御体系

气象灾害的预防主要应从两方面努力,一是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工作,提高预测预报的及时性和准确率;二是建立健全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和评估系统,应该建立健全暴雨、洪水等突发性气象灾害信息及防灾决策信息快速传递系统。力争做到家喻户晓,指导菜农做好预防工作。生产上要根据天气预报加强栽培管理。

2.2 开展胡萝卜抗逆性遗传育种研究

解决灾害性天气对胡萝卜生产影响的最根本途径就是培育抗逆性强(抗病性强、抗寒又耐热、耐旱又耐涝)的品种。选育出能抵抗御气候异常变化,在高温干旱、低温连阴雨等逆境条件下,仍能保持一定品质和产量的胡萝卜新品种;对胡萝卜品种的审定、鉴定要提高门槛,增加耐受灾害性天气的试验,提高品种抗御灾害性天气的能力;对社会发布的审定公告,要全面说明种子性状和栽培技术方面应注意的事项,以增强菜农的防范意识。

2.3 合理安排提前防范

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合理进行茬口安排,避开灾害性天气经常发生的季节,以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夏季可采取合理的间作套种规避高温热害。选用优型材料,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地理位置建造结构合理、设施完善的合适棚室。合理选择地块,建好排水设施。选择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以提高对不良天气的抵抗能力,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播期,并加强生长期田间管理。

2.4 加强设施栽培

针对不同类型的胡萝卜种类,在不同的季节进行设施栽培。在早春季采用保护栽培,抵御严寒,大力发展地膜覆盖。保护地胡萝卜生产在寒流来临时,可在生产棚内设小拱棚、挂草帘、安装火炉、暖气加温等方法,临时提高棚内温度,并控制好棚室的温度。在夏季采用遮阳网、防虫网等覆盖栽培,不仅能降温、遮荫,还具有防虫、分散雨滴、防止暴雨和冰雹为害的作用,可提高产量。搭建简易遮阳棚,上面用树枝或作物秸秆覆盖,可使气温下降3~4℃。采用温室大棚栽培的,夏秋季节覆盖遮阳网遮阳,可降温4~6℃,并能防止暴雨、冰雹及蚜虫直接为害胡萝卜。

2.5 做好胡萝卜生长期的科学管理

春露地或地膜覆盖栽培胡萝卜采用深沟高畦,有利于排灌,防止渍水;要适时中耕,有利于土壤通气和提高地温。

露地秋冬胡萝卜大雪降温前还未完全收获,应对其进行灌水,借助水蓄热,保持土壤和胡萝卜中下部空间有适宜温度,对减轻冻害效果明显;在植株顶部平盖一层塑料膜形成一个个小的倒扣槽形保温棚,使地热不散,防雪防冻效果佳。

保护地栽培的胡萝卜在大风降温、大雪灾前定期检查棚膜牢固情况,灾害来临前在草苫上加盖一层塑料膜或尼龙编织袋,防止雪水浸湿草苫,确保大棚的保温性能;备好草苫、纸被、苫上膜等保温物品及火炉、燃煤或移动式热风炉等增温物品。降雪时及时清除棚膜上的积雪,以免雪量过大压塌棚室。此外,通过人工加热增温,可促使棚膜上的雪加速融化。降温降雪前控制灌水,防止棚温降低。若室外温度低于0℃,土壤墒情不足时要灌水,以增加热容量大的土壤水,天气放晴后,要间隔揭帘子防止胡萝卜植株萎蔫。及时喷水可增加棚内空气湿度,稳定棚温,并能抑制受冻组织的水分脱出蒸发,促使组织吸水。连阴雨雪天中午或降雪间隙,要揭草帘、保温被,使胡萝卜见光1~2 h,以满足胡萝卜植株对光的需求。合理施肥,提高地温及抗寒性。增施有机肥,埋入猪、牛粪、碎草等酿热物提高地温;降温前,用冷冻素400~700倍液喷洒;胡萝卜受冻后叶面喷施速效肥,能促进植株恢复生长,可施0.3%磷酸二氢钾或1%硫酸钾水溶液;增施二氧化碳肥,为胡萝卜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原料,可使胡萝卜生长健壮、早熟、增强抗冻性。

高温干旱时进行浅中耕松土,切断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结合中耕松土,在植株基部地面覆盖杂草,降低地温。对受涝地块要尽快抢排积水,降低外围水位。水系不健全的,要及时搞好田间沟系配套,突击增挖排水口、出水沟,尽快做到雨止田露,田面、墒沟无积水。同时扶正植株,适当培土护根,让其进行各种正常生理活动,尽快恢复生长。

2.6 及时迅速抢收

受灾较重的应抓紧采收上市,尽可能挽回损失。采收后,要及时清除田间枯叶、黄叶及已枯死的植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和减少病原。

2.7 因地制宜,及时改种补种

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对因灾造成胡萝卜绝收的地区,应根据当地农业气候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及时改种补种速生叶菜类蔬菜或其他适当的作物,以减少灾害损失。

2.8 注意病虫害防治

灾害发生后应及时打药预防,防止病害蔓延。

猜你喜欢
灾害性胡萝卜暴雨
“80年未遇暴雨”袭首尔
暴雨
七招让胡萝卜出好苗
如何让胡萝卜出好苗
当暴雨突临
如何保证秋季胡萝卜早出苗、出齐苗
暴雨袭击
灾害性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分析及应对
数理统计方法在海浪灾害特征分析中的应用
西藏南部灾害性天气中气象服务的思考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