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流制排水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03-28 02:28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年21期
关键词:合流制调蓄检查井

(中山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广东 中山 528400)

分流制排水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培明

(中山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广东 中山 528400)

分流制排水体制在许多旧城区实施难度大,同时初雨带来的污染也未得到解决。本文将分析并解决分流制排水体制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排水体制的优化以及水体环境改善提出新思路。

分流制;排水体制;初期雨水

1 分流制排水体制改造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为改善水质环境,我国从大城市到农村对旧排水系统(主要为合流制)进行了雨污分流改造。旧合流制向分流制排水体制改造时存在许多问题,如当遇到旧城区房屋密集、人口密度高、旧建筑物破损严重、保护建筑多、街道狭窄,街道下市政管线种类繁多等问题时,往往很难再安排新增管道,暂时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替代,从而造成排水体制滞后。此外国内外研究表明,降雨形成初期径流携带大量的污染物,其浓度和城市污水厂的进水水质接近,甚至其中某些重金属的浓度已超过污水厂的进水水质。污染主要来自气体沉降,地面垃圾和尾气排放以及地面的冲刷侵蚀等。通过数据表明,环境差、径流污染较严重的城市中,分流制中初期雨水的污染高于截流式合流制溢流污染。因此只进行雨污分流的管网改造,不考虑初期雨水的处置,仍无法改善水体环境。本文将针对分流制排水体质改造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今后水体环境的改善提供新方法。

2 分流制改造中问题的解决

2.1 纵向并列布置雨水、污水管道,使分流制排水体制的可行性提高

当受到市政道路空间限制的问题时,可在现状原合流管道纵向并列新置一条管道,从而解决水平增加管道困难的问题。污水管道一般要低于雨水管道,因此将污水管布置下层,雨水管道布置于污水管道正上方,同时将设计范围内的雨水支管及污水支管分别接入上层的雨水管道与下层的污水管道,使旧城区可以实现完全分流的目的。方案如图1、图2所示。

对于检查井的安装可将污水检查井与雨水检查井合并为一个排水检查井。井室内的上层作为雨水检查井室,井室内的下层作为污水检查井室。为方便污水管道的清淤及维护,对排水井下层的井盖用有机复合井盖,因其重量较轻,以便工作人员开启,并将井盖置于井室的中心位置。对下层的污水井盖上要安装排气孔,以免下层的污水管沼气累积浓度过高,造成危险。

通过纵向并列布置雨水、污水管道的方案,可实现完全分流制排水体制。该方案优点在于,与截留式合流制排水体制相比,避免污水处理厂因水质不均而提高污水厂工艺负荷以及工程投资。此外,也避免了合流管道溢流的混合污水。该方案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污水管道置于雨水管道下方,造成管道敷设过深。需要对工程资料准确查明,以便合理设计管道标高。

2.2 采用设置初期雨水调蓄池在末端对旧城区排水体制进行优化

初期雨水是从降雨形成地面径流开始,前12.5mm降雨形成的径流量,可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初期雨水的污染物主要集中于最初的毫米雨量之中,因此只要对初期雨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处理,即可控制其对环境的污染。通过结合雨水管道末端的排涝泵站,新建初雨调蓄池以实现避免初期雨水直接排入水体,使水体环境的改善,从而达到提高水环境质量。

初雨调蓄池的工作原理主要为,根据水位来控制调蓄池的进、出水闸门以及泵站的出水闸门。在降雨初期,开启进水闸门,关闭排涝泵站的出水闸门,使雨水全部排入调蓄池内。当调蓄池达到设定的水位后,即初雨收集完成,关闭调蓄池的进水闸门,开启排涝泵站的出水闸门以及初雨调蓄池的出水闸门,使此时进入排涝泵站的雨水排入河水中,而初雨调蓄池将收集到的初期雨水通过设计管道送至污水处理厂,使进一步处理达标后排放。

初期雨水的调蓄池的布置方式两种,一种是与排涝泵站分开建设,另一种是与排涝泵站合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与排涝泵站分开建设的特点是两者的基础埋深较浅,因此基坑的开挖也较浅;而与排涝泵站合建则将初雨调蓄池建于泵站的下方,这种方式可减少土地使用面积,但基础埋深较大,增大施工难度,提高工程造价。

结语

我国水体污染非常严重,就目前截留式合流制向分流制过渡需要漫长的时间。通过利用纵向并列布置雨水、污水管道的方案和初雨调蓄池的建立,两者结合即可优化分流制排水体制,消除其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明显改善水体环境,为排水体制的改造提供新思路。

图1 道路下现状合流排水管道横断面图

图2 道路下纵向双层管道布置横断面图

[1]杨东,赵刚.合流制排水管渠系统的改造[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0).

[2]隋旭红,张小侠,夏振飞,曹生群.城市初期雨水分离方案研究[J].北京水务,2014(02):18-21.

[3]刘翠云,车伍,董朝阳.分流制雨水与合流制溢流水质的比较[J].给水排水,2007,33(04):51-54.

[4]宋宜嘉,梅凯,王先明.我国城市合流管网雨污分流改造的思考与对策[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3,20(01):63-64.

[5]徐飞飞.北京老城区改造胡同排水新思路雨污水管线双层排放设计工程实例--北京市东城区中绦胡同雨污水改造的设计方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0).

[6]麦穗海.上海市CSOs和初雨径流污染控制对策及除黑技术研究[C].2009城镇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3.

[7]金敦.城市排水系统中初期雨水调蓄池的设计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07):130-132.

TU992

A

猜你喜欢
合流制调蓄检查井
◆ 雨水井、检查井
雨水井、检查井
◆雨水井、检查井
长春市某雨水调蓄池的工艺设计与计算
◆ 雨水井、检查井
调蓄池在合流制污水系统中的应用
关于城市排水体制的探讨
浅析城市排水体制的选择与管理
郴州市雨水调蓄利用对洪涝的影响初步探索
调蓄池在新老城区雨水工程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