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门诊就诊人员梅毒检测情况分析

2014-03-29 03:23钟江红
当代医学 2014年28期
关键词:性病梅毒阳性率

钟江红

梅毒是因为苍白螺旋体导致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是临床最常见性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较高。本研究通过对性病门诊就诊人员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并采取TRUST法及TPPA法对患者疾病进行确诊,对其梅毒检测情况进行了解,从而切实采取安全性行为教育,有效控制疾病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娄底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76例性病门诊就诊人员,其中男398例,占33.84%,女778例,占66.16%。抽取患者静脉血,于分离血清后进行检测。

1.2 使用方法 通过使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对血液样本进行初筛,后使用明胶颗粒凝聚试验(TPPA)进行后续确证,结果判定依据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试剂种类 TRUST试剂采用北京诺尔生物科技公司生产的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诊断试剂,TPPA试剂为广州考比特生物科技公司生产的明胶颗粒凝聚试验试剂。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检验方法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检测结果比较 对所选取的1176份血清样本进行检测。通过采取TRUST法检测,检测结果总阳性率为24.58%(289/1176),其中男性患者梅毒阳性率为16.58%(66/398),女性患者梅毒阳性率为29.18%(227/778),女性梅毒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70,P<0.01,见表 1)。

2.2 已婚和未婚检测结果比较 1176份血清标本中,已婚人员699人,占检测人数的59.44%,其中梅毒阳性率为35.19%(246/699);未婚人员477人,占检测人数的40.56%,梅毒阳性率为13.42%(64/477),已婚人员梅毒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婚人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20,P<0.005,见表 2)。

表1 男女两性两组梅毒检测结果比较

表2 已婚、未婚两组梅毒检测结果比较

2.3 男女两性职业情况比较 男性就诊人员主要为企业管理工作者和从商者,分别占36.93%(147/398)和32.66%(130/398);而女性则以自由职业和家庭妇女居多,分别为23.01%(179/778)和 38.30%(298/778)。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梅毒发病率逐步增加,已成为具有较大危害性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1]。在我国,梅毒的流行形势日益严重,预防控制任务十分艰巨。梅毒地区分布具有较大差异性,以东部沿海地区发病率较高,如长江三角洲流域的上海、浙江地区,珠江三角洲流域的广东、广西等地区,而交通相对闭塞、经济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则发病率低。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病,其病程发展过程中可侵犯人体多种脏器与组织,如皮肤、黏膜、骨骼、心血管等,并出现不同临床症状与体征表现,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性接触途经传播,其次为母婴的垂直传播[2],若不慎输入带有梅毒螺旋体的新鲜血液,将可能导致梅毒的传播。而随着人们性观念的改变,生活方式也正在渐渐发生诸多转变,客观上促进性病的传播与蔓延。因此应在了解梅毒疾病检测情况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从而有效控制疾病发病率。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女性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究其原因与女性临床症状表现较不显著及缺乏相关医学知识有关,女性于感染梅毒后就诊主动性较弱,同时女性处于相对的弱势,属被动感染居多。而男性由于其解剖生理特点、经济条件相对优越、社会地位优势等原因,造成男性患病风险相对较低,且男性在高危性行为中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多会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防范手段,如佩戴安全套等,从而有效降低疾病传染风险。虽然有关资料表明近几年女性自我保护及防范意识有一定提高,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就诊者进行安全性行为的教育指导工作,同时需进一步加大对暗娼的干预力度,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和有效率[3]。

由相关数据可知,本次检测梅毒感染率与全国其它地区资料相比处于较高水平[4-5]。其中,未婚人群占检测人数的梅毒检出率达到13.42%,表明年轻群体性行为相关卫生知识较为缺乏。且近年来,人们首次性行为年龄逐年提前,促使很多未成年人过早有性行为经历,且年纪小、知识少,所采取的有效措施相对不足,导致有一定水平的梅毒检出率,因此需加强对大中院校学生等年轻群体进行道德教育指导和行为干预。梅毒为性病中最为主要和常见的一种疾病,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破坏,需通过防御和采取相应措施来减少疾病发生率。

综上所述,应通过加强血清学疾病监测及安全性行为教育,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和深度,从而切实预防、控制梅毒疾病的传播、蔓延,抵制不良日常生活习惯,有效防范疾病传播。

[1] Cabié A,Rollin B,Pierre-François S,et al.Reemergence of syphilis in Martinique,2001-2008[J].Emerg Infect Dis,2010,16(1):106-109.

[2] Farhi D,Dupin N.Syphilis,10 years after its comeback[J].Ann Dermatol Venereol,2009,136(12):859-860.

[3] 谭盛葵.暗娼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现状[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23(3):177-179.

[4] 张英霞,林海涛,俸卫东,等.柳州市不同层次暗娼人群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状况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1,11(3):337-339.

[5] 崔禹哲,朱琳,袁丽丽,等.哈尔滨市2006-2009年暗娼艾滋病知识行为情况及HIV梅毒感染状况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1,17(3):351-352.

猜你喜欢
性病梅毒阳性率
Nucleation and growth of helium bubble at(110)twist grain boundaries in tungsten studied by molecular dynamics∗
医疗机构在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探求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
IgM捕捉ELISA法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
欧美的猫弓形虫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125例梅毒分析
性病传播谈论多 专家探讨正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