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召开2013年度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工程总结推进会

2014-03-29 05:00向保秀
成才 2014年3期
关键词:教育局武汉市建设工程

武汉市召开2013年度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工程总结推进会

本刊讯(记者 向保秀)2014年1月14日上午,“武汉市2013年度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工程总结推进会”在武汉市教科院隆重举行。会议由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朱长华主持。出席会议的有武汉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彭建设、武汉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夏春胤、体卫艺处处长曹文伟,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池富,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碧武以及武汉市教科院相关处室的负责人。参加会议的除了受表彰的“高效课堂十佳模式”学校的代表和校长、教师代表外,还有来自全市各区分管中小学工作的局长、中小教科科长、中小学教研室主任、体卫艺站站长、市教育局各直属学校校长以及新闻媒体的记者等近200人。

大会开始,武汉市教育局基教处夏春胤处长宣读了“武汉市教育局关于表彰全市中小学2013年高效课堂建设工程十佳及优秀教学模式和先进个人的通报”。随后武昌区三道街小学等10所“十佳教学模式”学校、江岸区长春街小学等20所“优秀教学模式”学校和武汉市育才汉口小学范丽等206名高效课堂建设“先进个人”代表上台领奖。武汉市硚口区东方红小学校长瞿莉玲、武汉市杨园学校校长周少勤和武汉市黄陂区第一中学的江传佳老师代表“十佳教学模式”学校作了经验交流,武钢三中的张怡老师、江夏区实验小学的闵素华老师代表先进个人上台发言,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教科中心毛祥林主任代表教研室、武汉市江岸区教育局黄运萍副局长代表教育局在会上总结交流了他们在高效课堂建设工程中的经验。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教研室副主任李光杰和中学教研室副主任雷刚分别对他们的发言进行了点评。

李光杰副主任认为,武汉市硚口区东方红小学校长瞿莉玲校长介绍的“践行个性发展生本理念 建构‘学·问’型教学模式”让我们了解了瞿校长带领她的团队在创模过程中的心路历程:模式的构建不是目的,构建模式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低效的问题,研究课堂生态,使校园充满生活气息,探索理念物化的问题,使课堂成为文化的载体。正是有了这样的思维方式,才使他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根有花有果,才使她们的模式在众多的课模中脱颖而出,进入十佳模式的优秀行列。当前,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已成为武汉市小学高效课堂建设的主旋律,各校都在探寻一种适合校情、学情、能够直接接地气的课堂教学最优结构,学模、研模、建模、创模、用模已成为武汉市600多所小学的共识。先进个人闵素华的发言,更让人心潮澎湃,17个春秋的青春岁月奉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因为她深深地知道,一位教师要想适应时代要求,实现课堂的高效,必须要有一颗不甘平庸也不能平庸的进取之心。正是有了这样的教育情怀,才使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雷刚副主任认为,随着武汉市教育局《关于实施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工程的方案》的颁布实施,武汉市中学高效课堂建设工程圆满地完成了第三年头既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当选的“十佳”和在会上作经验交流的杨园学校、黄陂一中、洪山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华科大附中、七一中学等单位就是中学中的典型代表。这些单位的做法虽然各具特色,但在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方面表现出诸多带有共性的本质特征,凸显了建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和普适价值。纵观武汉市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创建以来的实践和探索,概括起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内涵发展,区域辐射。武汉市高效课堂建设工程是对素质教育内涵和新课改理念的实践表述。课改的深水区在课堂,课改的症结和点睛之笔在课堂,教与学方式变革的具体表现也在课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效课堂建设工程进入第三个年头后,从关注课程到关注课堂,从“教”的技术探究到“学”的内力驱动,从课堂流程再造到课堂文化建设,从遍地开花式的建模、入模到主动寻求内涵发展和自身突破,从各自为战的游击战到个性化经验与区域实际有效融合,进而形成区域辐射效应,武汉市各中学一年来在高效课堂模式的建构中经历了涅槃式的跨越发展。(二)一主多翼,和而不同。高效课堂的灵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无疑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和终极目标,也是贯穿课堂教学全程的鲜明主题。与此同时,围绕这一主题,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也应体现区域、层级、学科等方面的不同特质,从而形成“一主多翼,和而不同”的模式格局。一年来,许多学校把课堂教学改革的视角从注重教的模式转向了理想学习模式的探索,一批校本化、学段化、学科化模式逐渐形成、不断丰富和完善。(三)以“学”为先,注重体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倡导自主学习,应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促学、以学评教等基本原则;体验是教学的起点,课堂教学中应重视生命的体验,强调感受和分享;高效课堂应该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这些基本的课程理念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四)多元互动,效益显著。高效课堂模式建构的重要一环是打造模式但不唯模式,常规模式和随机变式互为依托,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诸多要素的综合效应。一些学校自觉关注课堂改革中的难点、重点、疑点问题,牢牢抓住了课堂实践中的关键环节,并取得了可喜的突破。(五)翻转课堂,网络助推。2013年高效课堂建设工程的年度主题是“运用现代技术促进高效课堂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化,如何将高效课堂的先进理念与现代技术嫁接生成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新技术与新的教育文化的高度融合,已成为武汉市中学进一步丰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内涵、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升级版的重要课题。一年来,武汉市很多中学都安装了网络环境下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广大的一线教师正在更新观念,努力学习探索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教学的多元化和创新,使建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有了重要的技术依托和支持。武汉市教科院按照今年的主题工作要求,组织了中学各学科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展示课。人机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一定的时空维度内交互合作正在进行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学校开始了“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其外显的特点是课堂教学时空的翻转。这些翻转对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由于这种翻转在本质上迎合了学生身心发展和人性的特点,顺应了教育教学规律,因此真正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最后,王池富院长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实施高效课堂建设工程三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号召大家向受表彰的先进学校和先进个人学习,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三点意见: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切实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自觉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要进一步熟练掌握技术,切实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努力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三要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切实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最终实现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

猜你喜欢
教育局武汉市建设工程
江都市教育局
云梦县教育局举行实验教学说课比赛活动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BIM技术在现代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科教新报》2020年度十佳通讯员、优秀通讯员名单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电网建设工程通用造价管理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