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临床观察

2014-03-29 13:23霍顺璞赵奕娜王有明张堃周鹏军吕向坤
河北医药 2014年20期
关键词:伤患柱状红外线

霍顺璞 赵奕娜 王有明 张堃 周鹏军 吕向坤

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被宫颈柱状上皮所替代,称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上多用宫颈红外线凝结法破坏糜烂面的柱状上皮,使其坏死、脱落,便于新生的鳞状上皮长入,覆盖肉芽面,达到治愈目的。但由于宫颈红外线凝结法治疗受时间限制,术后多有大量白带自阴道流出,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阴道出血现象,创面愈合时间较长。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属于FGF家族,是一种肝素结合生长因子,作为一种新型基因工程类药能够促进包括间叶细胞、神经外胚层和血管内皮细胞在内的一系列细胞的增殖,在体内还具有潜在的促血管生成活性,可使损伤组织得到较快修复,可以使一些常规疗法难以治愈的创面,如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溃疡、褥疮等常规疗法难以治愈的创面的愈合[1,2]。目前有关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研究文献较少,本研究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入院86例患者采用宫颈红外线凝结法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252医院和丰宁满族自治县医院妇科就诊的有性生活史(已婚或未婚)的宫颈柱状上皮患者86例,年龄19~51岁,平均(35.51±17.63)岁,近期未接受其他有关治疗,阴道清洁度为Ⅰ~Ⅱ度,对病变区进行多点活组织检查,以排除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同意参加本试验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按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奇数入选观察组,偶数入选对照组。观察组中单纯型14例(包括Ⅰ度6例、Ⅱ度6例、Ⅲ度2例)、颗粒型14例(包括Ⅰ度2例、Ⅱ度7例、Ⅲ度5例)、乳突型15例(包括Ⅰ度5例、Ⅱ度6例、Ⅲ度4例);年龄19~50岁,平均(34.83 ±16.53)岁;对照组中单纯型14例(包括Ⅰ度7例、Ⅱ度5例、Ⅲ度2例)、颗粒型14例(包括Ⅰ度3例、Ⅱ度5例、Ⅲ度6例)、乳突型15例(包括Ⅰ度5例、Ⅱ度7例、Ⅲ度3例);年龄20~51岁,平均(36.07±18.10)岁。2组在年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类型及程度等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主要药物与仪器 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由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每瓶15 ml,每喷300 AU。3000型妇科光谱治疗仪由上海维世康医用电子有限公司提供。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依宫颈上皮异位面积,给予每次262.5 U/cm2上药。操作方法如下:将充分溶解的冻干粉直接涂于伤患处或将充分溶解的冻干粉喷湿消毒纱布包扎伤患处。隔日换药1次,7 d为1个疗程。上药前以稀释碘液及0.9%氯化钠溶液冲洗阴道并以消毒棉球拭干;对照组则以光谱治疗仪照射宫颈伤患处,至伤患面呈灰白色。根据宫颈上皮异位程度,对20级光功率输出进行选择。所有患者于治疗30 d后复诊,观察伤患面愈合情况。

1.4 疗效判断标准[3]痊愈:子宫颈表面及外口光滑,宫颈柱状伤患面消失,无炎症及瘢痕。显效:伤患面积缩小50% 或Ⅱ度好转为Ⅰ度,Ⅲ度好转为Ⅱ度。有效:伤患面积缩小不足50%;伤患面积明显缩小,但好转不足Ⅰ度;伤患面无缩小,但颗粒型转变为单纯型,乳突型转变为颗粒型。无效:伤患面无缩小或增大。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FGF与红外线凝结法对不同类型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疗效比较 bFGF与红外线凝结法治疗单纯型、颗粒型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乳突型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红外线凝结法优于bFGF(P<0.05)。见表1。

表1 bFGF与红外线凝结法对不同类型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疗效比较 例

2.2 bFGF与红外线凝结法对不同程度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疗效比较 bFGF治疗轻度、中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重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红外线凝结法优于bFG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FGF与红外线凝结法对不同程度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疗效比较

2.3 2种疗法的不良反应应用bFGF治疗的观察组均无中阴道出血及特殊不适;而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阴道出血,包括颗粒型3例、乳突型4例阴道出血量较多并伴有凝血块。

3 讨论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指颈管外口黏膜的鳞状上皮细胞脱落,宫颈管被增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覆盖,其表面光滑或高低不平,颜色鲜红,是慢性宫颈炎常见的一种病理改变形式。女性宫颈上皮由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和宫颈管柱状上皮组成。青春期后,随着雌激素分泌的增加,宫颈发育增大,宫颈处柱状上皮及其下的间质成分扩展到达宫颈阴道部,来源于青春期前形成的原始鳞状柱状上皮交接部外移,称柱状上皮异位。交接部内侧的柱状上皮菲薄,其下间质透出呈红色,外观呈颗粒状的红色区。由于肉眼观察似糜烂,过去称为“宫颈糜烂”,按照目前的医学概念,““宫颈糜烂”只是一个症状学描述,而不是一个临床诊断,是由于激素变化导致的,鳞状上皮抵抗力较强,而柱状上皮抵抗力较弱,易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临床上治疗的目的只在于缓解和消除症状。一般认为采用传统的红外线凝结法要比外用药物效果好,痊愈快[4],在给未生育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治疗时,一般不采用红外线凝结法,因为采用该法后,易在宫颈留下瘢痕,影响患者以后的正常生育;另外宫颈经过物理疗法的创伤性治疗后,宫颈虽然可以重新生成鳞状上皮,但因其弹性恢复较差,易影响患者愈后性生活质量[5]。

bFGF是一种体内广泛存在的多功能细胞生长因子,是损伤愈合过程中相关细胞的促有丝分裂原、趋化及调节蛋白[4,5]。能刺激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来源细胞的增殖,能加速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间蛋白质的合成,增加局部纤维连接蛋白的形成[6];还能促使毛细血管向损伤区延伸,为组织修复提供营养,促进新毛细血管的珙成[7];bFGF作用范围非常广泛,对与创伤有关的几乎所有细胞均有促进增殖和分裂作用,并可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嗜功能,提高机体免疫活性,明显降低创面被感染的机会。还可增强上皮细胞的增殖和感觉功能,同时抑制胶酶的表达,防止形成病理性瘢痕。由于体内bFGF含量甚微,损伤后创面局部虽然会有多种生长因子聚集,但时间短而不稳定[8]。而应用外源性bFGF可以增加其他生长因子的量,有利于创面的快速愈合,对于难以治愈的创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bFGF治疗对于单纯型、颗粒型及Ⅰ度、Ⅱ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bFGF具有较好的疗效,与传统的宫颈红外线凝结法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副作用较少,说明bFGF是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有效药物,它可以促进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面上皮储备细胞增生并化生鳞状上皮,从而使上皮异位面迅速修复。bFGF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不损伤宫颈机能等优点,但对于重度及乳突型的治疗效果不及传统的红外线凝结法。

1 付小兵,郭振荣,盛志勇,等.bFGF加速慢性难愈合创面愈合.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9,13:270.

2 Fu XB,Shen ZY,Chen YL,et al.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use of topical 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or second-degree bu rns.Lancet,1998,352:1661.

3 钱止维.人重组α D型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中华妇产科杂志,1987,22:235.

4 傅林凤.宫颈糜烂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4,7:1521-1522.

5 邱清清.电凝加阿希米片剂治疗宫颈糜75例临床观察.疑难病杂志,2006,5:50-51.

4 Brew EC,Mitchell MB,Harken AH.FGFS in operative wound healing.J Am College Surgeons,1995,180:499.

5 沈林南,魏东芝,俞俊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生物工程进展,1999,19:25.

6 呙长模,张代录,吴凯南.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生物学功能及应用综述.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7,11:272.

7 付小兵,沈祖尧,陈玉林,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创面修复:1024例多中心对照临床实验结果.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8,12:209.

8 Kingsonrth NA,Slavin J.Peptide growth factors and wound healing.Br J Surg,1991,78:1286.

猜你喜欢
伤患柱状红外线
硅片上集成高介电调谐率的柱状纳米晶BaTiO3铁电薄膜
红外线应用在体检人群的效果探讨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与紫外线
基于彩色滤光片柱状隔垫物高度的液晶滴下工艺
一种柱状金属物质量检测器的研究
红外线控制自动水龙头的设计
南海北部柱状沉积物中黄铁矿的分布特征和形貌研究
中药外敷配合红外线治疗药物性静脉炎41例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