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诊断和治疗

2014-03-29 13:23周军车虎森
河北医药 2014年20期
关键词:脱髓鞘炎症性泼尼松

周军 车虎森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又称慢性复发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是慢性进展或复发性周围神经疾病,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腱反射消失、感觉缺失、肢体无力等,从病理上看,本病与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有相似之处,诊断时应注意鉴别[1]。临床上治疗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的方法较多,本研究为25例患者联合应用泼尼松、桂龙通络胶囊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入住我院的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患者49例,入选病例均符合《实用神经病学》[2]中的相关标准,将49例患者分成试验组25例,对照组24例。试验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20~66岁,平均(53.2±2.4)岁;病程5 个月 ~5 年,平均(3.2 ±0.5)年;对照组:男12例,女12例;年龄20~67岁,平均(53.3±2.4)岁;病程5 个月 ~5 年,平均(3.3 ±0.4)年。入选病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组性别比、年龄、病程比较,存在可比性(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疾病诊断标准[2]:①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颅神经障碍、中枢神经系统障碍;②神经电生理检查提示脱髓鞘改变及神经传导异常;≥1条神经有CB或TD;≥2条神经的DML延长;<2条神经的MCV减慢;③CSF检查:CSF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蛋白最高可达正常值的5~10倍;④神经活检:轴索损害、髓鞘脱失、髓鞘再生、炎性反应。

1.2.2 排除标准:①呼吸功能极度衰竭需应用呼吸机维持生命者;②患有明显精神障碍或痴呆;③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④1个月内应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者;⑤妊娠及哺乳期女性;⑥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口服泼尼松片(山西曙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5 mg/片),清晨顿服,药物剂量为15 mg,用药3个月后评价治疗效果。

1.3.2 试验组:联合应用泼尼松、桂龙通络胶囊(由地龙、桑枝、桂枝、鸡血藤、生地、黄芪等组成,河北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桂龙通络胶囊0.38 g/粒,6 粒/次,3 次/d,泼尼松用药剂量及方法同对照组,用药3个月后评价治疗效果。

1.3.3 效果观察:应用0~5级评定法[3]评价2组患者四肢肌力,完全瘫痪,为0级;肌肉收缩无肢体运动功能,为1级;肢体不能抬起,但可以水平运动,为2级;能做主动运动,为3级;能抵抗阻力运动,为4级;肌力正常,为5级。治疗结束后应用诱发电位仪/肌电图仪分别测定入选病例腓总神经、尺神经的M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L(末端潜伏期)、S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做好相关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患者肌力等级统计 治疗后,试验组上肢近端、上肢远端、下肢近端、下肢远端平均肌力等级为(4.37 ±1.03)、(4.12±1.21)、(3.35 ±0.38)、(2.92 ±1.5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肌力等级统计±s

表1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肌力等级统计±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 上肢近端 上肢远端 下肢近端 下肢远端试验组(n=25)4.37 ±1.03 4.12 ±1.21 3.35 ±0.38 2.92 ±1.54对照组(n=24) 3.55 ±1.26 3.56 ±1.33 2.94 ±0.27 2.21 ±1.62 t值6.201 6.105 6.331 6.011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患者尺神经、腓总神经电生理测定值统计试验组尺神经电生理测定值、腓总神经电生理测定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患者尺神经、腓总神经电生理测定值统计±s

表2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患者尺神经、腓总神经电生理测定值统计±s

组别 尺神经MCV(m/s) ML(s) SCV(s)腓总神经MCV(m/s) ML(s) SCV(s)试验组(n=25) 36.6 ±5.5 3.6 ±0.6 36.6 ±5.5 39.8 ±6.2 5.1 ±2.3 41.3 ±5.2对照组(n=24) 30.6 ±8.6 4.4 ±1.6 34.2 ±6.2 32.1 ±4.3 6.1 ±3.2 36.5 ±5.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病程缓慢易复发,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参与了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的发病过程,为患者应用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可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4]。

大量研究证实,桂龙通络胶囊可改善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增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提高感觉敏感度及日常生活能力[5]。有学者为30例患者应用桂龙通络胶囊治疗,结果显示,患者感觉障碍、四肢运动功能明显改善,下肢肌力明显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临床总有效率为90.0%[6],提示桂龙通络胶囊可保护神经、营养神经,促进神经传导,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四肢肌力等级、尺神经电生理测定值、腓总神经电生理测定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近似于相关文献[7],表明联合应用泼尼松、桂龙通络胶囊治疗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效果优于单用泼尼松。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NCV减慢往往比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严重,可将尺、腓神经传导速度作为判断神经病变的一项标准,此外,神经电生理检查、CSF检查、神经活检均是诊断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有效方法。从治疗角度看,包括抗炎、免疫调节和免疫抑制。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属中医络病范畴,认为与督脉亏损,督络气机虚滞相关,临床治疗时应遵循滋润通补、补气通络的原则,桂龙通络胶囊中含多种中药,生地、黄芪可荣养络脉、益气养血;地龙熄风解痉通络;桂枝寒通络等,鸡血藤养血祛风散邪通络;诸药配伍,可共奏滋润通补、补气通络之效。现代药理学证实,黄芪对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具有“适应原”样作用,可增强免疫功能,促进细胞生理代谢,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黄芪中含有的黄芪多糖可对抗氢化泼尼松产生免疫抑制作用[7]。

综上所述,泼尼松、桂龙通络胶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各级医院应用、推广。

1 胡军勇,陈金亮,张志慧.桂龙通络胶囊与泼尼松合用治疗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30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649-651.

2 尹燕红,李国忠.380例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临床特征分析.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9,9:241-244.

3 陈远春,钟敏.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药物治疗现状.儿科药学杂志,2010,7:54-57.

4 张爽,何志义.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辽宁医学杂志,2011,14:139-141.

5 徐洁莲.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外医学研究,2011,13:136-137.

6 宋施仪,满玉红,于挺敏.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3:5635-5637.

7 夏德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炎性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7:1142-1145.

猜你喜欢
脱髓鞘炎症性泼尼松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激素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的疗效观察
有些疾病会“化妆”成脱髓鞘
3例颅内脱髓鞘假瘤的影像学表现
泼尼松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IgA肾病伴新月体形成的疗效及对脂联素的影响
甲基泼尼松龙在治疗急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