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控制对危重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

2014-03-29 13:23李云会
河北医药 2014年20期
关键词:压疮出院护理人员

李云会

临床上压疮主要是指由于长期局部压迫,引起该部位组织血液循环障碍,进而使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发生缺血、缺氧而出现破溃坏死的临床并发症[1]。压疮的发生不仅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且可以引起严重感染,甚至出现败血症,危及患者生命[2]。持续质量控制是在有效评估患者压疮发生风险的基础上,采取分级管理,使压疮控制更具有科学性及实用性,更好的预防压疮的发生[3]。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即探讨持续质量控制对危重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为其临床预防提供可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连续收集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ICU病房的危重症患者170例作为控制前组,其中男88例,女82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38.5±5.2)岁;同时应用持续质量控制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按计划、实施、检查与处理循环的方法实施早期目标控制,选择2013年1至6月180例ICU病房的危重症患者作为控制后组,其中男91例,女89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38.6±5.6)岁。2组间性别比、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及免疫系统疾病等。

1.2 方法 详细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措施,控制前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气垫床,定期翻身、按摩、擦洗,进行适当的肌肉锻炼,保持床单等干燥、干净。控制后组患者给予持续质量控制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按计划、实施、检查与处理循环的方法实施早期目标控制:(1)应用Braden评分表进行压疮的风险评估,最高为23分,最低为6分,轻度危险为15~18分,中度危险为13~14分,高度危险为10~12分,极度危险为<9分。入院2 h内即对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对得分≤12分的患者进行登记,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3 d1次定期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2)对护理人员进行压疮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考核;(3)与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并告知其风险,取得其配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压疮发生情况:(1)出现红肿热痛为淤血红润期(1期);(2)受压皮肤出现紫红色,有小水泡形成为炎性浸润期(2期);(3)水泡破溃有创面及脓性分泌物为浅度溃疡期(3期);(4)坏死组织侵入肌肉层,且出现黑色有臭味为坏死溃疡期(4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卧床患者床上擦浴法、受压部位按摩法、单人翻身法、双人翻身法4项技能进行考核,同时比较Braden评分复合率(应用Braden评分表符合次数/应用次数×100%)。出院时采用Likertscaiing量表进行满意度评价,满分为10分,7~10分为满意,5~6分为一般,1~4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人员培训情况分析 护理人员培训情况分析结果显示,持续质量控制后操作技能达标率93.89%及Braden评分复合率83.33%均明显高于持续质量控制前达标率87.64%、复合率73.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人员培训情况分析

2.2 压疮发生情况分析 压疮发生情况分析结果显示,控制前组170例患者中31例患者发生压疮,占18.23%,其中 1期 13例,占 7.65%,2期 11例,占6.47%,3 期5 例,占2.94%,4 期2 例,占1.18%。控制后组180例患者中8例发生压疮,占4.44%,其中1期5例,占2.78%,2期3例,占1.67%,无3期、4期发生。2组间压疮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压疮发生情况分析 例(%)

2.3 出院时患者满意度分析 出院时患者满意度分析结果显示,ICU出院患者中,实施持续质量控制的患者满意率明显升高,且满意度评分亦明显高于实施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出院时患者满意度分析 例(%)

3 讨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为避免压疮的发生,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持续质量控制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于ICU危重症患者而言,由于其长期卧床,不能自行翻身,同时由于该类患者多存在昏迷等意识障碍,不能及时反馈并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发生压疮的风险更高[4]。

本研究分析持续质量控制对护理人员培训情况的影响发现,持续质量控制后操作技能达标率及Braden评分复合率均明显高于持续质量控制前。可见持续质量控制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压疮护理技能。分析原因认为持续质量控制对压疮预防与控制中的关键控制点、操作步骤进行细化、量化和标准化,更好的用以指导和规范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过程中防控压疮的发生[5]。邵培双等[6]分析质量控制对危重症患者压疮的预防作用,结果发现干预组专项技能操作达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82.89%,且Braden评分复合率75.06%亦明显高于对照组66.8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前压疮的发生情况是护理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分析压疮发生情况,发现控制前组170例患者中31例患者发生压疮,占18.23%,其中1期13例,占7.65%,2 期 11 例,占 6.47%,3 期 53 例,占2.94%,4期2例,占1.18%。控制后组180例患者中8例发生压疮,占4.44%,其中1期5例,占2.78%,2期3例,占1.67%,无3期、4期发生。可见持续质量控制明显降低压疮的发生风险。分析原因认为持续质量控制是通过对压疮的管理标准操作规程及压疮的防控进行深层次的制定,覆盖了从流程管理、质量管理、知识培训及各项技术操作等各方面,因此最大程度的对压疮的防控进行了规范[7]。

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出院时患者满意度发现,ICU出院患者中,实施持续质量控制的患者满意率明显升高,且满意度评分亦明显高于实施前。可见在积极控制压疮发生的情况,明显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度。王晓庆等[8]分析持续质量控制在预防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压疮中的作用,结果发现持续质量控制组满意度85.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在ICU病房预防压疮管理中引进持续质量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压疮护理技能,最大限度降低压疮的发生风险,同时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出院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Ausili E,Paolucci V,Triarico S,et al.Treatment of pressure sores in spina bifida patients with calcium alginate and foam dressings.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2013,17:1642-1647.

2 刘玉芳,薛娜娜,赵书云,等.两种不同压疮护理方法的分析比较.河北医药,2012,34:1736-1737.

3 房海鹰,张喜峰,刘美玉.脑卒中患者合并压疮的护理体会.中国医药导报,2011,8:111-112.

4 杜艳梅,郑向晖,杜艳萍,等.七味药酒治疗压疮的观察与护理体会.世界中医药,2013,8:399-401.

5 李秀珑.住院患者发生压疮原因分析.河北医药,2011,33:3195-3196.

6 邵培双,邵培艳,陈丽丽,等.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在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护理管理杂志,2012,12:801-802.

7 Bogie K,Powell HL,Ho CH.New concepts in the prevention of pressure sores.Handb Clin Neurol,2012,109:235-246.

8 王晓庆,张玉莲,罗存珍,等.持续质量控制在预防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压疮中的作用.上海护理,2013,13:34-36.

猜你喜欢
压疮出院护理人员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第五回 痊愈出院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