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①

2014-03-30 03:37向东圆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8期
关键词:中学生学校孩子

向东圆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1 手机对中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1.1 手机作为沟通工具,促进感情交流

近几年来,手机已明显趋向大众化。小学就拥有手机的儿童也有,初高中生更加普遍。当然,手机对初高中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首先,手机的通话功能方便初高中生与亲人之间的联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强,很多家长将孩子送到离家较远的城市学校上学,父母与孩子处于分离的状态。这些初高中生过的是一种独立的生活,他们远离家人。通过手机,可以即时告知父母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近期思想动态,或者就学习生活中的麻烦寻求帮助。手机在无形中拉近了孩子与亲人的距离,加强了情感的交流。从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可知,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处在自我同一对角色混乱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父母的关心与倾听,从侧面帮助孩子形成角色统一,顺利渡过青春期。而对于一些学校离家较近的孩子来说,手机能方便与父母联系,不错过父母接送其去学校的时间。其次,学校对学生管理也越来越依赖手机的通话和短信功能。现在很多学校在学生报到时,都留下了家长的手机号码,学校有什么事情会通过短信的形式告知。使得家长更加及时的知道学校举行的活动、考试、放假等消息。通过学校不时的反馈,父母能更加准确的知道孩子在学校的一些情况,更有利于对孩子进一步的了解,父母也能更好的了解照顾好自己的孩子。现在很多学校采取手机短信提醒父母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方方面面,家长可根据需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通过手机,父母也可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这也加深了亲子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增进感情。

1.2 方便学生查阅学习资料,增长知识

随着手机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手机应用软件也注意到学生这个群体,开发了许多贴近学生学习的应用软件,如有道词典、新华字典、成语词典、给力背单词等软件,可以帮助学生用来学习。传统的字典都是几百页一本,携带不方便。有了手机这个工具,可以提前下载好这些应用软件,遇到不懂的知识,就可以拿出手机查找资料[1]。手机不仅体积小方便携带,而且拥有强大的知识储备,极大地方便了初高中生查阅工具书。对于手机这样的功能,很多学生都是非常青睐的,省时省力解决了学习上的一些困难。同时,初高中阶段学习的东西很多,许多知识学生都不会一下子就能理解,手机具有上网功能,弹指间就能通过百度查阅到自己需要的资料。手机的上网功能让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搜集到所需材料,也使学生能够了解到一些自己感兴趣领域的知识,扩大知识面,对学习有着促进作用。

2 手机对学生发展产生的阻碍作用

2.1 手机阻碍一些孩子与家长的交流

日常生活中,手机的存在也不利于孩子与家人的沟通,扩大了隔代之间的距离。卢梭曾说过:“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社会风气毒害的最好良剂。”[2]真实、爱、温暖、不孤独——始终是人类感情需求的主体。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家长都外出工作,白天在公司上班,下午6点后才能回家,有些甚至晚上要加班。不规律的工作,导致父母与子女间的沟通时间变少,有些父母根本就没时间坐下来与孩子一起聊天。学生放假回家,因父母加班,没事时要么看电视,要么用手机上网玩游戏,而当父母有事情时,也会找借口推脱,很少主动帮父母做事。数码产品逐渐一步步控制着人们的生活,虽然它们快捷、方便,但是渐渐的,人们不再愿意行动,不愿意与社会交流,反而更愿坐在沙发上当拇指一族。曾有新闻报道,一家人聚餐,餐桌上的年轻人都是每人一个手机,或上网聊天,或刷微博,就是没人与老人沟通。结果是:老人生气离席。

2.2 过多手机使用对身体健康与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手机的显示屏伴有辐射,过于强烈的刺激或者长时间的注视,使儿童视觉神经疲劳,容易对人的眼睛造成伤害,甚至导致近视、青光眼的产生。同时,学生沉溺于玩手机就会对其他活动兴趣减弱。过度使用手机会使参加外界活动的时间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变得不再好动,对身体健康不利。同时,对学习产生不良影响。部分同学上课都在使用手机,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和警告充耳不闻,影响上课气氛和课堂互动。有的学生或发短信、或聊QQ,一方面降低了听课效率,耽误学习,同时也影响老师的上课心情,甚至在老师再三警告无果的情况下,会发生老师训骂学生和摔学生手机的过激行为,影响师生情谊。有些学生上课不认真,对学习兴趣不大,考试的时候就想舞弊,手机成了考试舞弊的工具,不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

2.3 不良信息使学生认知产生偏移

经常看新闻的人会发现,现在的报道负面消息很多。中学生已不再是那个唯父母是从的幼儿,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时候需要父母细心的发现问题并关心孩子。缺少父母关心的儿童容易在心里形成一种孤独感,时间一久,孩子与父母间变得不再沟通,没有共同语言,距离越来越远。这时,就会向外界寻求依靠,手机刚好弥补了这个空缺。用手机可以上网,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找到安慰。手机QQ、手机小说、手机游戏等,可以用来打发无聊时间。弗洛伊德认为游戏也有潜意识的成分,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事件的手段。中学生与成人一样,在生活中也有种种欲望需要得到满足,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有些欲望是不为客观环境容许接纳的,从而使内心产生焦虑。游戏则是一种保护性的心理机制,它能使孩子摆脱现实的强制和束缚,尝试不能在现实中实现的冲动,缓和内心的紧张,发展自我的力量以适应现实的环境。手机在儿童缺少父母关心的时候,充当了亲密伙伴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如果不能过滤掉一些不良信息,就会使认知朝错误的方向发展。初高中生正是形成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手机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会让一些无法做出正确选择的学生误入歧途。观察周围不难发现,有的中学生有时会让人觉得冷落麻木,缺乏年青人该有的真诚和善良。这也是太多的负面消息传递给学生而使学生失去对美好的向往。

2.4 认知产生的错误,导致行为上的偏差

中学生处于一个尚未形成成熟思想的时期,做事的行为很多都存在不理智现象。很多学生在对手机的品牌上,有一种攀比心理。许多学生要求父母给自己买名手机,基本拒绝山寨版,对于家庭富裕的孩子来说这个要求很容易满足,可是对于家庭条件差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很苛刻的要求。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不懂事,也不会替父母考虑,只有父母顺从自己才是爱自己,这样使得与父母的关系变得紧张,很多学生因为手机这一小事与家人产生隔阂。曾有新闻报道过,有学生为了买苹果手机瞒着家人去一些不正规的医院做卖肾手术。这是一种疯狂的行为,是一种不理智的做法,为了物质上的满足不惜损害自己的身体。

3 建议

3.1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初高中阶段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同时要懂得劳逸结合,休息的时间不是用来玩手机的。父母可以培养一些和孩子共同的兴趣,让孩子能学的开心,玩的尽兴。加强与孩子沟通,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敏感、情绪多变,需要细心的关怀。如果孩子的一些需求得到了满足,就不会过多的在手机上寻求安慰,而是更加积极乐观的去探索更多现实社会的知识。除去手机沟通的功能外,父母一定要培养好孩子自制的能力,过分依赖手机,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

3.2 加强管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学校要制定相关措施,严禁学生上课时间使用手机。上课时候手机突然发出的声音,会影响上课的秩序,这对老师和同学都是一种不尊重的行为。同时也要教会学生主动过滤不良信息,自觉地不去接触不健康的内容。初高中生很多思想都还没成熟,这时候需要学校的正确引导。学校的任务不仅是教会学生怎么读书,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一种良好的品德。

3.3 关注学生自身修养,避免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不仅要会学习,同时要懂得去处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一些学生不堪忍受学习的巨大压力,用其他的方式来释放这种情绪。很多学生沉溺于手机游戏、手机网络交往,逃避学习。针对这些,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加强自身修养。学生要培养自己各方面的兴趣爱好,多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远离手机游戏、手机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

手机作为现代文明的产物,带来的影响是一分为二的,正确的引导中学生使用手机,让手机变成有助于学生学习的工具。正确合理的使用,会对学生学习的进步产生很大的积极意义。

[1]郭楚生.网络自主学习与听力策略训练[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62-65.

[2]王惠平,孙宏伟.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中学生学校孩子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学校推介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