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LI理论的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探讨

2014-03-31 07:20牛磊磊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事务管理事务专业化

牛磊磊

(徐州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

基于SLI理论的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探讨

牛磊磊

(徐州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

SLI理论以学生学习为导向,关注学生的“全人发展”。本文通过对美国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发展进行分析及SLI理论的具体解读,提出我国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发展的一些建议。

学生事务;专业化;SLI理论

1 美国学生事务管理的发展与SLI理论

学生事务(student affairs)一词源于美国,是指学生课外活动和非学术性事务,其涉及领域广泛,包括招生、报到、注册、行为管理、住宿生活、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学生组织、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经济资助、健康服务、个人咨询、档案管理等[1],相当于我国的学生工作或学生管理。

1.1 美国学生事务管理的发展

美国的高等教育非常发达,其学生事务管理的发展经历了替代父母制(In Loco Parents)、学生人事工作(Student Personnel Work)、学生服务(Student Service)、学生发展(Student Development)、学生学习(Student Learning)几个阶段。从各阶段颁布的纲领性文件[2]可梳理出美国学生事务管理发展的轨迹。各发展阶段的特点及纲领性文件详见表1。

1.2 SLI理论

美国学生事务管理历经长期的发展,目前处于学生学习阶段,这个阶段的开启以1994年美国大学人事协会(ACPA)发表《学生的学习乃当务之急——对学生事务的建议》(Student Learning Imperative:Implication for Student Affairs,SLI)为标志。该理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现已成为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最根本的理论。

SLI理论强调传统高等教育,将其活动分成学术事务(学习、课堂、教育、认知发展)和学生事务(课外、学生活动、感情或个人问题),强调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3]。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历经了在替代父母制、学生人事等阶段的分离后,在学生学习阶段中,以SLI理论为指引,二者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促进。在“全人发展”的理念之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应将学生学习和学生服务、学生发展结合起来,尊重学生的个体存在,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

表1 美国学生事务管理发展各阶段的特点及纲领性文件

2 美国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的内涵与特征

2.1 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的内涵

美国学生事务历经几个阶段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一个职能多样化,工作标准化,人员职业化,研究学术化,理论综合化,运行高级化的专业领域[4],对此领域的专业化研究也较深入。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是指通过制定培养和管理制度,颁布行业规则与专业标准,依托专业建设,明确管理者需遵循的科学的教育及管理理念,实施教育与培训,使学生不断改善知识结构并提升从业能力。

2.2 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的特征

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要求将学生事务管理作为学科领域的一个具体专业,从业者需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及技能,在工作实践中表现出较强的专业性。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独具特色并已形成体系,其管理呈现全球化、全人化、法制化、专业化、人性化、全员化、多样化等特点[5]。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根据国家不同时期的特点,在工作中摒弃传统的经验模式,秉承学科化、学术化、研究化、科学化、专业化理念,制定相应的专业标准,并颁布纲领性文件,要求和规范学生管理职业群体,不断推进学生事务专业化进程。依据学校办学理念、层次规模、运行机制及学生特点,按照功能种类及服务类别设置学生事务管理部门,通过高校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分工的高度细化,学生管理专业化可呈现不同范式,如设立咨询辅导、素质发展、文体活动、健康服务、宿舍管理、就业指导、学籍管理、生活资助等相应部门。

从整体上看,美国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具有以下特征:(1)学生事务管理有系统科学的理论基础;(2)学生事务管理机构设置独立化和功能的高度分化;(3)学生事务管理的职业化和人员的专业化[6]。从个体而言,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是指依托专业背景,通过专业组织或机构的培训及自学,更新教育、管理与服务理念,遵守专业道德,习得专业知识、理论与技能,逐步提升素质水平的专业成长过程。

3 对我国学生事务管理的启示

我国学生事务管理起步较晚,缺乏准确的定位、科学系统的理论支撑、完善的制度及专业化的队伍,在日常工作中具有经验性、应急性、临时性、随机性等特点,缺乏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和长远性。因此,加强对学生事务管理的深入研究已刻不容缓。美国学生事务管理的发展、理论及专业化特征对我国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3.1 更新理念

滞后的学生事务管理理念制约着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发展。相对于我国强调的“全面发展”,美国则更注重“全人发展”,即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以及公民权、平等权、自由权、隐私权等,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关注学生的性格、道德、人格、信仰、知识、能力、适应性等方面的发展及行为养成。在此理念下,学生的期望、需求、经验和满意度成了衡量学生事务管理质量乃至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准,评估的结果通常用来评判和改进学生事务工作[2]。SLI理论是目前学生事务管理的主流思想,它强调: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学生应有综合的认识能力,在职业、家庭或生活的其他方面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够处理实际问题,对于人类差异的理解,实际竞争能力以及关于个人、自尊、自信、诚实、审美和公民责任的整体观念[7]。

我国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者应该加快转变理念,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品质塑造及能力培养。全面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评判能力、思辨能力、反应能力、沟通能力、创造能力、适应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对学生的自尊、自信、诚实、守信等品格的塑造及意志力、责任感的培养。应加强学生事务管理的学科建设、制度建设、专业队伍建设,并通过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协调与配合,搭建完善的教育网络,增强教育合力,提高对学生教育、服务与管理的有效性。

3.2 构建学科体系

美国学生事务管理的专业学科体系已经比较成熟,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及完备的课程体系。我们应重视学生事务管理的学术研究,建立理论体系,加强课程建设,为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

(1)理论研究。我国学生事务管理应重视对学生发展的科学研究,结合教育学、管理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理论探索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在规律,建立学生事务管理的理论体系。在借鉴SLI理论的基础上,关注学生“全人发展”,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将学生的学习、发展、服务、管理相结合,努力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

(2)课程建设。在美国,每个州至少有一所大学开设学生行政专业。美国的高等教育博士培养计划中亦有学生事务这一培养方向,例如,哥伦比亚大学将学生人事管理列为高等教育博士培养计划的适用领域,在培养高等教育博士所开设的62门课程中关于高校学生管理的就有12门[8]。全美有一百多个硕士点是专门针对学生事务管理的,一般设在教育管理学科之下[9]。目前全美有三百多个学生事务管理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5]。相比之下,我国高等教育培养计划中几乎不见学生事务管理专业的踪迹,只有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而二者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式等方面均没有突出学生事务管理的专业特色,以致造成学科建设落后、专业人才缺乏,严重制约着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的发展。应通过设置学生事务管理专业,研究制定专门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为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提供学科保障,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3.3 成立专业协会

美国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协会对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发挥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专业协会加速并引领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的进程,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学科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0]。在美国,学生事务管理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协会是美国国家学生人事管理者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udent Personnel Administrators,NASPA)和美国大学人事协会(American College Personnel Association,ACPA),NASPA提出《学生权利与自由的联合声明》《学生事务观》等,ACPA提出《明日高等教育工程》《SLI》等,二者还联合颁布了《良好的学生事务的实践原则》《有力的伙伴关系:分担学习责任》《反思学习:在全校范围内关注学生的经验》等。这些纲领性文件的颁布,对美国学生事务管理的功能、职责、价值观念、理论基础和法律边界等都做了详细的定义和说明[4],对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我国也应成立相应的学生事务管理领域的专业协会和学术期刊,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加强理论研究、业务指导与监督评估,制定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具体实施方案及相应的专业标准。

3.4 制定专业标准

1986年,美国高等教育标准促进委员会(Council for the Advan -cement of Standards in Higher Education,CAS)制定了学生事务管理的专业标准,在学术指导、咨询服务、校园活动、留学生计划等35个学生事务管理领域规定了具体标准与指导方针,并于1988年建立自我评估指引(A Self-Assessment Guide,SAG),引导学生事务管理者根据CAS标准进行评估[11]。SAG是目前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运用CAS标准的有效工具,通过收集评估资料,将定量与定性数据存储到自我评估资料库,运用专业标准量表进行审查,之后进行讨论与评定,并提出改进建议与实践方案。我国也应通过成立专业协会,组织专业人员研究专业建设,制定专业标准,搜集数据资料并进行分析、测定、评估与反思。通过制定我国学生事务管理专业标准,更好地指引、规范并促进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3.5 完善制度建设

要推进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必须加强学生事务管理的制度建设,这是顺利实施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制定完备的规章制度,详细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规范、实施细则及评估办法。其次,重组、调整组织结构,细化组织功能,完善学生事务管理机构,健全多样化、综合化、快捷化、先进化的服务体系,提高工作的可操作性、专业性、有效性。第三,通过制定职业准入制度、职业实务准则、职业道德规范、职业培训制度、职业晋升标准等,加强学生事务管理队伍建设,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综上所述,SLI理论以“全人发展”理念为指引,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结合起来,使学生事务管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认为大学和学院必须更多地致力于学生的学习及有教育意义的养成上,这对我国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具有借鉴意义,应结合国情及高校实际,更新理念,加快变革,努力推进我国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进程。

[1]彭道发,李万成,丁保胜,等.高校学生事务专业化探析[J].中国地质教育,2007(3):21-26.

[2]李奇.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纲领性文件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78-83.

[3]欧玉芳.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历史嬗变[J].新课程研究,2012(2):182-184.

[4]毛爱军,郭为民.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2):95-102.

[5]袁本新.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现状、特点及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0(2):84-86.

[6]蔡国春.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的发展及其特征[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6(1):73-76.

[7]蔡国春.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比较及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3):65-70.

[8]陈学飞.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

[9]文晓灵.从中美比较看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J].比较教育研究,2005(2):65-69.

[10]刘子真.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的内涵与特点[J].现代教育管理,2009(6):81-83.

[11]储祖旺,戢慧.美国高校学生事务CAS专业标准自我评估指引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11(5):60-64.

G40-058

A

1671-1246(2014)05-0032-03

猜你喜欢
事务管理事务专业化
基于分布式事务的门架数据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CAS生涯服务专业标准述评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河湖事务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基于OCC-DA-MCP算法的Redis并发控制
高校学工事务管理流程标准化及教育路径初探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关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法制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