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29例的出院健康教育

2014-03-31 16:13王国芬李荷君罗晓萍邢丽云
护理与康复 2014年8期
关键词:早产儿出院患儿

王国芬,李荷君,罗晓萍,邢丽云

(1.绍兴市妇幼保健院,浙江绍兴 312000;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杭州 310003)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又称新生儿慢性肺病,是早产儿、尤其是小早产儿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具有独特的临床、影像学及组织学特征。由于肺部疾病特点与机体免疫力低下,以及重型BPD患儿出院后对氧气的依赖性,需要家长全面了解该病的特点及预防疾病复发、感染的相关知识,因此必须加强对BPD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绍兴市妇幼保健院针对29例BPD患儿制定全面的出院健康教育计划,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9例,男19例,女10例;胎龄28~32周;出生体重900~1 500g;日龄生后15min~2h;原发病: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9例,动脉导管未闭19例;29例患儿均有气促、呻吟、三凹征和紫绀;根据BPD分度诊断标准[1],轻度22例、中度4例、重度3例。入院后予持续或间断用氧,其中10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3~21d,19例行无创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1~27d,均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结合应用激素、利尿剂及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

1.2 结果 29例患儿住院31~60d,出院体重1 800~2 010g,出院时奶量30~32ml每3h 1次。24例X线胸片显示肺部病变改善,停吸氧后出院;3例患儿出院后需继续家庭氧疗及经皮氧饱和度(SpO2)监测;2例患儿家长要求签字出院。患儿出院后在第1、2周和第1、2、3月电话回访,出院后3月患儿体重增长18~29g/(kg·d)。再次感染情况:肺炎2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鹅口疮2例,无营养不良发生。

2 健康教育

2.1 预防感染 BPD患儿多数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2],因此预防感染在健康教育中尤为重要。早产儿的体温易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护理时必须警惕环境中可能导致热能散失或获得的各种因素。嘱家长患儿的房间定时通风,保持环境安静,室内温度24~26℃,湿度55%~65%。减少患儿进入公共场所或环境较差的地方,避免对患儿的各种刺激。口腔清洁每天早晚1次,用棉签蘸上适量淡盐水或温开水,先擦口腔内两颊部、齿龈外面,再擦齿龈内面及舌部,擦净嘴角,观察口腔黏膜及口腔有无异味。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取棉签蘸取消毒液体消毒脐部,每天早晚1次。本组1例因进入超市导致肺炎住院,1例因母亲感冒传染给患儿住院,2例使用抗生素期间出现鹅口疮,予及时治疗后好转。

2.2 呼吸管理

2.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BPD患儿多取俯卧位有助于减轻心脏对肺的压迫而缓解局部肺受压,从而改善通气与血流情况,还有利于肺内分泌物的引流。俯卧位时头部抬高15°,四肢呈蛙状,头部交替偏左或偏右,避免窒息。患儿平卧时肩部垫小毛巾抬高2~3cm,使颈部伸直,头稍后仰,保持气道通畅。严密观察患儿呼吸情况,一旦出现呼吸暂停,立即给予弹足底、捏耳垂、托背等刺激。本组9例患儿存在I~II级呼吸暂停,家长予弹足底、捏耳垂、托背干预后好转;1例需继续家庭氧疗患儿发生III级呼吸暂停用氧后好转。

2.2.2 胸部物理治疗 指导家长掌握叩背法:如听到患儿喉部有痰鸣音,予拍背,安置患儿侧卧位,由下到上、由外周向肺门轮流反复拍击,以使胸部产生震动,拍击速度为100~120次/min,拍击胸背部时,动作要轻柔,力量不宜过大,以患儿躯干产生震动、不产生幅度摆动为宜。拍背时严密观察患儿面色、呼吸等情况,若出现憋气、呼吸急促、面色青紫,立即停止,取侧卧位。本组18例患儿家长对叩背法掌握好;2例患儿家长在拍背时患儿出现吐奶,立即停止,取侧卧位后好转;7例在拍背时出现面色青紫,停止后好转。

2.3 氧疗管理

2.3.1 氧疗操作指导 BPD患儿氧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可能长达数年,目的是以最低氧浓度维持血氧分压>50mmHg,以缓解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维持生长发育[3]。家庭氧疗可作为长期住院治疗的安全过渡。本组3例患儿出院后需继续用氧,指导家长家用制氧机的操作方法,示范改良鼻导管的制作及胶布固定方法、氧气装置的清洗消毒方法,出院前3例用氧患儿家长已能完成以上操作。

2.3.2 吸氧护理及用氧观察 制氧机使用时氧流量调整在0.5~1L/min,试气后予胶布固定,给氧过程中密切监测患儿脉搏、呼吸、面色及SpO2,使SpO2维持在85%~93%[4],正确设置报警值。若SpO2>93%,逐步下调氧流量直到停氧,避免高氧对早产儿视网膜的损害;若吸氧情况下SpO2<85%,安静状态下脉搏>160次/min,伴有呼吸异常及面色紫绀情况,立即就诊。吸氧时将床头抬高15~30°,每2~3h翻身1次,动作轻柔。每天清洁鼻部皮肤,更换改良鼻导管及胶布。在出生后4~6周或校正胎龄32~34周进行眼科筛查[5],及时发现氧中毒所致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本组3例用氧患儿眼科筛查,发现ROP I期1例,经严格控制氧疗和应用维生素C,2周后复查正常。

2.3.3 氧气装置的清洗消毒 指导家长湿化瓶每日更换1次,清洗后用含500mg/L的84消毒液浸泡30min,清水冲净晾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吸氧导管及鼻塞每天更换,保持清洁干燥,防止分泌物阻塞,如有污染或阻塞时立即更换。湿化瓶中的湿化水使用温开水,可以保证氧气湿化过程中不会被细菌侵入,湿化瓶中的水每24h更换1次,以减少细菌的滋生,保持水质新鲜,从而提高患儿使用家用制氧机的疗效。本组3例用氧患儿家长在患儿用氧期间能规范完成氧气装置的清洗消毒。

2.4 营养管理

2.4.1 强化营养支持 制定合理的营养计划有助于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降低远期疾病发生率[6]。告知家长如母乳充足首选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时根据患儿纠正胎龄时间、出院体重、每日体重增长情况选择合适奶粉,并根据患儿的生长指标和血生化情况调整。按时补充维生素AD、钙、磷,以促进骨骼发育,避免肋骨骨架顺应性增大损害气体交换导致持续呼吸困难。本组患儿身长/体重均维持在第25百分位以上。

2.4.2 喂养不耐受的观察与干预 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普遍的喂养问题,受多种因素影响,喂养时需特别注意吸吮与吞咽协调和胃食管反流等问题。指导患儿母亲在给早产儿喂奶时观察有无不耐受情况:呕吐、腹胀,24h腹围增加>1.5cm伴有肠型;吃奶时出现紫绀;大便次数、性状、量的改变。按需哺乳,喂奶时予头高侧卧位或俯卧位头部抬高倾斜15°,保持体位舒适,喂食时间15~20min,以防过于疲劳。每次喂奶后轻拍背部以排出胃内空气,减少误吸危险。本组7例患儿喂养中出现腹胀,予体位干预后好转,1例患儿因误吸导致肺炎住院1次。

3 小 结

BPD患儿出院时对家长进行全面详细的健康教育是降低患儿再次住院率的关键。详细告知患儿家长预防感染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做好胸部物理治疗,指导氧疗操作、用氧观察及氧气装置的清洗消毒,强化营养支持,积极应对营养不耐受的情况。

[1]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16-417.

[2]Perze PG,Navarro MM.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and prematurity.Short-and long-term respiratory changes[J].An Pediatr(Barc),2010,72(1):79.

[3]王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慢性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7):1859-1860.

[4]叶娟,程晓英,朱海虹.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29例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1,10(12):1064-1066.

[5]黎晓新,陈宜.积极推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1):1-4.

[6]杨慧明,杨文旭.早产儿出院后喂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1):812-813.

猜你喜欢
早产儿出院患儿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
第五回 痊愈出院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