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刊文探讨中国梦的表达

2014-03-31 09:25
环球时报 2014-03-31
关键词:民间艺术

日本《外交学者》3月28日文章,原题:中国梦的表达 在中国各大城市的邻里,一个脸颊红润的中国小女孩蹲坐凝视的画面构成日常生活的背景。这个可爱单纯的海报女孩,是“中国梦”的主要代表。这场中国梦宣传活动常见于广告牌、临街电子屏幕和随处可见的建筑工地周围的砖墙。这些公益广告里出现的民间艺术形象和寻常的文字是对爱国主义情绪的广泛号召。这些广告呼吁民众期盼的不仅有中华民族的复兴,还有在共同的身份认同之下的国家团结。毛时代直白的社会-现实主义宣传描绘的是蓝天、挥舞的红旗和健壮、高举的手臂。而中国梦海报通常有鲜明的白色背景、一个二维码、一个代表官方许可的红色印章以及描述民间艺术风格种类和负责设计的政府机构的文字。这些海报是后毛时代儒家道德、传统中国理想、社会-经济变化、历史冤屈和日常活动的组合。如“朝夕奔梦”之类的标题以非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中国梦,旨在产生更大的感染力,也标志着远离生硬的宣传。中国梦必须面向不同的利益集团,包括担心政府对其经济权力进行管理和限制的“黑领”商界精英,担心生活质量问题如环境恶化、资源稀缺、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的日益壮大的“白领”以及社会弱势群体,如农民工和其他“蓝领”工人。中国梦以寻常的画面和非意识形态的标语,吸引各个群体的共鸣。这次宣传声势浩大,但不气势汹汹。这一点具有国际意义。那些不安地注视着中国崛起的人,从其内向的信息中找不到敌意或傲慢。2013年12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国梦的世界对话”研讨会,有李侃如和马丁·雅各等知名人士演讲;三个圆桌会议论题之一就叫“中国梦与和平发展”。▲(作者乔伊斯·李,汪北哲译)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
“一带一路”视角下中原民间艺术的传承理路
民间艺术文化如何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
中国音乐家通过音乐保存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篇
传承·民间艺术
传承与创新:民间艺术的活力之源
民间艺术
印度国庆
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