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的麻糖 甜蜜的年

2014-04-01 08:49侯晋帅
中华手工 2014年2期
关键词:糖稀老朱火候

侯晋帅

年前,家乡的亲戚捎来几袋麻糖,嚼上一块,顿时嘴里化出满口甜蜜,幸福的感觉充盈心间。

在我的家乡山西忻州市秦城乡一带,做麻糖的传统由来已久。这里的农民祖祖辈辈以做麻糖为家庭副业。听亲戚说秦城乡现在仅存一家人还在制作麻糖,我莫名地焦急起来,害怕过两年就不再有人做这糖活儿了。第二天,我就启程赶往秦城乡,决定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乡人饴糖的过程。

蒸米 熬饴

很顺利我就在秦城乡找到了唯一的饴坊,主人朱和今年已年近七旬,知道我的来意,热情地把我迎进门,这处饴坊原汁原味,木制板架、大锅、铁匙铲、挂饴棍一件件老工具各就各位,保持着老样,仿佛几十年了一直在原地待命。腊月天是老朱的生产旺季,他告诉我,别看麻糖小,工序可不少,要经过蒸米、熬饴、掉饴、切饴,最后才能做成。这几天,每天凌晨1点就忙开了,做麻糖所用的原料主要为小米和大麦,他和老伴,还有上大学放假在家的儿子,全家一天紧忙活,能熬两锅糖稀,够做出120斤左右的麻糖。

熬糖稀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先要将浸泡好的米蒸熟,然后和压碎成糊状的麦芽搅拌在一起倒入瓮中,并加适量的水搅匀,使之糖化,这个过程叫“糟”。老朱一会儿用铁匙铲翻看小米的蒸熟程度,一会又进行原料的混合搅拌,做得熟练又麻利,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连话都顾不上说。

开始熬饴了,老朱将磨好的麦浆全部倒入锅里,告诉我说,这是最重要的一步,他边说边用木桨在锅中搅动,那锅直径有一米,锅内的水温越来越高,水分不断蒸发,糖液越来越稠,越来越浓,香甜的气味开始在房间弥漫,站在灶台边的我快要流出口水了。老朱时不时用舌头添一添木桨,尝尝甜度并感觉着火候。老朱说,这时的火候非常重要,如果火太旺,就会烧干(焦),这糖就会苦;如果火候不够,就会熬不出“糖稀”,只能是糖水。我看到,在灶前放柴火的老伴与灶台前搅动的老朱配合得天衣无缝,该放一根柴的绝不放半根,对老朱的意图绝对是心领神会,两人合作得分外默契。

锅里的糖水渐渐地白了,渐渐地浓了,渐渐地乌了,颜色越深,代表糖越老;拿木桨的老朱搅动越来越吃力,如三伏天一般地挥汗如雨,糖,终于熬出来了。这时出锅的饴呈淡黄褐色,为生饴,是做麻糖的原料。老朱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也很欣慰,他感叹,年轻时,他跟大师傅学习,光是掌握火候就用了好几年,经验都是从一遍遍的操作中悟出来的。

掉饴 切饴

掉饴对于老朱这个年龄段来说是一道费时又费力的工序,不过,看到老朱悠然如打太极一般的动作,引得我快门咔咔作响。掉饴是在锅台上进行,钩捻是一块扁长的木板,一端竖起来安着一根圆棒,叫挂饴棍,另一端有孔,用来套锅台上的掉饴桩。钩捻以掉饴桩为圆心,可绕锅口转小半个圈。钩捻横穿过剂筒中心,挂饴棍置于剂筒之内,钩捻可在筒外左右挪动。掉饴时,在剂筒横板上放出气罩,气口正对剂筒中的挂饴棍。

老朱将糖饴拉成环状,套入钩捻的挂饴棍上,置锅中气口之上,使饴软化,同时在饴环中又插入一根与挂饴棍同样的木棍,叫拉饴棍。饴受热而变软,老朱用双手拉着拉饴棍,饴即被拉长,拉至两三米长度时,一手将拉长的饴折中架住,另一手持拉饴棍,向挂饴棍对叠,并将拉饴棍上的饴环套入挂饴棍上,将腾出的拉饴棍插入手架的饴环中,即刻用双手再拦饴,拉长后又折中对叠回去,翻来覆去如此拉作,动作连贯优美,如轻曼舞姿,音律跳动,一位近乎七十的老者,能有如此轻闲的步法和节奏,着实让我大开了眼界。

最后就是成品麻糖的制作了。老朱把掉好的饴拉成长条薄片,放到大案板上,老伴麻利地用刀切成短截,并拉成指头粗细的长圆棍条,我看到切法还很多,一会切糖棍棍,一会又拉成直径约2厘米粗细的圆条,切成麻糖蛋蛋;拉得再粗些,切成粗短而形似南瓜的圆扁饴块。我拿一颗麻糖放入口中,甜滋滋的,像是回到了小时候,心里充满了温馨和幸福。

看老朱一家忙活了大半天,做出了小山般的一堆麻糖,我投去了赞许的目光,老朱蹲在门口悠然地点燃一支旱烟,他看着麻糖,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透着那个亲切。“我们村制作麻糖,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从记事起,秦城乡的父老乡亲就以做麻糖为生。过去村中家家户户都在做,现在年轻人嫌这门手艺不赚钱,会做的人越来越少了。”老朱感叹道,“唉,社会发展了,传统麻糖虽然香甜可口,但是工序繁琐,收入菲薄,这个村目前只剩下我一家还在做这营生。我也几次想停下来,可实在割舍不下这闻了一辈子的糖味。”

是啊,老朱在固执地传承着这门手艺,在我的眼里,这位质朴憨实的老人,手中托起的是甜蜜生活的希望。endprint

猜你喜欢
糖稀老朱火候
《修真秘要》导引系列之十二 “吕祖破气法”“抽添火候”导引法
和糖稀
味道
没有什么火候不火候
卖花米团
妻子不在家
老朱的菜园
晶莹糖稀忆童年
自动控制火候的LED火焰
发誓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