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跨界 手作突起

2014-04-01 06:05贾霜霜
中华手工 2014年2期

贾霜霜

明星也爱Hand made(手工制作)。如果仅仅是爱好,那偶尔上个厨艺节目,或者客串设计某香水某首饰,都是雕虫小技;如果想在手作领域有所成就,就不能只是挂个名,或者画几笔草图就称自己为“设计师”。

布拉德·皮特(Brad Pitt)作为跨界手作品牌的先锋人物,被包括潮流时尚、行业内刊、财经资讯等各类媒体曝光;李宗盛大哥近年来在乐坛并无什么新作,但他的手作吉他品牌李吉他(Lee Guitars)却因为限量而备受追捧;杨澜和席琳·迪翁联手打造的珠宝品牌Lan,早早地在北京银泰中心开设了形象店……无论性别、国籍、年龄,手作不仅是明星们为自己内涵加分的秘籍,也是明星品牌真正名副其实的最佳理由。

明星品牌靠的是真功夫

也许你还是不能想象,像布拉德·皮特这样酷的男人,其实是一位有着深邃设计哲学思想、并极其热爱手工劳作的家具设计师。

我们已经看到了实物,我们瞪大了眼睛想重新了解这位不老的帅哥。我们看到的是他和镶嵌工艺师弗兰克·帕拉洛(Frank Pollaro)联手打造的Pitt Pollaro高端定制系列家具。

“皮特绝不是挂名参与者。”帕拉洛向媒体展示“Pitt Pollaro”12件家具样品。“皮特亲自绘制了所有的设计手稿,下了很多功夫制作家具的迷你模型。我所做的只是为他提供一些合情合理的建议。”说起皮特做木工活前构思的设计草图,帕拉洛评价,“线条拿捏精到、尺寸比例标注清晰,简直像设计科班学生的功课。”

原来,皮特曾在大学选修过建筑和家具设计课程,“没想到自己一不小心就沉浸在设计之中。那时,脑袋里想的都是建筑和家具,尤其是工艺与美术复兴运动时期的作品。”阅读设计图册、依样画瓢、埋首做木工活,并试图在短时间内把自己的眼睛训练成精确的标尺……皮特所下的功夫可见一斑。

他们的口号言简意赅——“皮特设计,帕拉洛制造”,每件家具都是纯手工制作的限量版。整个系列的推出历经二人数百小时的会商,力求在皮特的设计想象与帕拉洛的传奇工艺间取得平衡。作品原型经过创造、修改、再创作,直至皮特对所有设计细节都满意,同时帕拉洛也确信每件家具的舒适度和完整性。

谁说明星品牌没有真正实力?如果不是如此刻苦训练和严格要求,怎么会诞生今日明星跨界手作品牌的典范。

手作的人生内涵

一个人的穿着代表着他的态度,一个人的设计代表着他的思想。在这位大明星的设计中,你读到了什么呢?对皮特的设计理念影响最大的,是苏格兰建筑师、设计师麦金托什的画作《铿锵玫瑰》。从画作上铁艺形式的几何线条里,皮特解读到:“人这一生,从出生到死亡本该是一条直线,途中遇到了大大小小的胜利,还有突如其来的屈辱,让这条线变得蜿蜒曲折。即便如此,在被现实扭曲成各种形状的直线式的人生中,要为自己心头所爱找到一个出口,而且必须一丝不苟。”这也成为他的设计哲学,他不仅是明星设计师,也是一位细心的父亲。他曾根据自己每个孩子的不同脾性,为六个孩子每人制作了不同形状的靠背和椅脚的小椅子。他认真拍戏、也专注品牌家具的设计,想象坐在一张皮特设计的沙发里,感受到的是无尽的正能量。

父亲、演员、设计师,皮特将每个角色都认真演绎。相比皮特,李宗盛大哥这几年都在忙着做吉他,也不怎么写新歌了。说起李吉他,圈内人其实并不陌生。早在2002年,这个号称华人手工吉他第一品牌的李吉他就诞生了。

为了做吉他,李大哥从台湾搬到了北京,他说自己的作坊在北京五环外的一个小铁皮屋子里,他天天都去干活,手上老茧都出来了。据说,他每天9点准时到工厂,甚至会亲自去林场挑木材。他做琴有三个原则,一是好不好弹很重要;二是外观,琴是一代一代要传下去的,得做得扎实;三是声音,他希望他的琴要听得出东方人的血统。因为对琴的质量要求高,所以每年最多也就做50把。李宗盛感慨“做琴好过写歌”,也许手作的过程也是重新解读自己人生的旅程,明星们都乐在其中。

李宗盛也为艺人做琴,并讲究量身定做。他会根据每个人的气质、音色,打造出一款相匹配的琴。到现在为止,罗大佑、周华健、五月天、品冠、陈绮贞、朴树等人,都有了李宗盛为他们定做的琴。“后半生,做琴已经是我最重要的使命。”这个55岁的男人说。

如同音乐作品的敏锐与纤细,李宗盛所设计制作的吉他,在精致的手工基础上赋予了每一把琴独一无二的姿态。为什么打造这样一个品牌?或许对李宗盛而言是完成一个誓言。全世界每年约有30%的吉他是由中国制造,却不曾有一个举世闻名的吉他品牌由华人打造。身为以吉他为专长乐器的音乐人,希望有朝一日能亲手做出一把世界级的吉他,这个愿望是他在创作第一首作品时,就已埋藏在心里了。

跨界手作的前景

不管明星建立品牌的初衷如何,当他们创立某品牌时,几乎不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的大小,产品创新方面则更无太高要求,也就是说,他们的产品本身不需要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而是依附于明星个人品牌这个载体,产生了依附性的核心竞争力。

值得探讨的是,谁在消费这些明星产品?疯狂的粉丝们成为明星品牌的首批消费者,接下来是在明星华丽转身之后的那轮宣传攻势中被洗脑的人。再接下来呢?难道撑起明星生意的主力消费者都是些冲动人群吗?

粉丝们一直觉得手工制作是个专业活儿,明星们一旦将自己发展成为品牌手作者,并不是你为自己贴了标签粉丝就要埋单。从这些成功的例子来看,专业是第一要素,粉丝的选择越来越趋向理性,它首先是一件能使用的家具,一把好弹的琴,然后才是谁谁谁设计的家具,谁谁谁设计的琴。与此同时,粉丝们早已不满足这只是一件普通的家具,这张沙发和那张沙发除了软硬程度不同,它们分别表现出怎样的特质,而明星品牌正在填补粉丝们的迫切需求。

一把要价3500或4000美元的李吉他备受粉丝追捧,不仅在国内多家乐器行代售,甚至远销日本,它无疑是成功的。但是,明星手作品牌也不一定都等于成功。贝克汉姆的妻子,时尚女王维多利亚在2006年作为服装设计师开办了自己的品牌dVb,设计和售卖系列牛仔裤。虽然她可以让dVb品牌穿在帕丽斯·希尔顿、凯特·莫斯身上,但她显然高估了自己的大众号召力,毕竟,售价200到300美元一条的牛仔裤,普通人并不那么容易负担得起,dVb很快失宠,铺往各个名人购物商场的产品因严重滞销,而遭到勒令撤柜的待遇。

虽然前景不可预料,但越来越多明星依然表露出了对手工、定制的强烈热爱。只是,手工、定制,这些关键词还不够,究竟是谁的主意,这主意是否符合我的心意,表达了我的人生态度?SURE,就是它了。

手工、定制,无论是服装、香水、还是巧克力、饼干,这两个关键词已经势不可挡,未来将有多少明星能引领风骚呢?时尚界的历史告诉我们的答案是:COCO CHANEL是因为设计而成为了明星;TIFFANY是因为赫本而风靡全球。所以,你有自己的答案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