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阿恰渠首枢纽工程水土保持设计

2014-04-02 17:32胡文树新疆昌吉州方汇水电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4年19期
关键词:主体工程导流水土保持

□ 胡文树(新疆昌吉州方汇水电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1 项目概述

柯坪县阿恰渠首工程位于阿恰河下游冲洪积平原,地形平坦,河床纵坡为1/300~500,上游河床宽350m、下游河床宽100 m,洪水期水面高出地面,工程区地面高程在1095~1100m之间,河道流向是北南方向,工程区的地形为西北倾向于东南,即西北高,南东低,是阿恰河Ⅰ级阶地及河漫滩冲积层,此处河道两岸为荒地。土壤侵蚀级别为中度,风力侵蚀模数为2500t/(km2.a),水力侵蚀模数为200t/(km2.a)。

2 预防水土流失的初步设计

2.1 预防水土流失的目标

根据工程特点和工程所在区域的自然状况及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提出以下6项具体防治目标,作为措施布局及验收指标。

①与主体工程相结合,对防治责任范围内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和永久措施相结合的防护体系,治理工程施工扰动破坏的区域,减轻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使扰动土地治理率在试运行期达到95%。②主体工程施工区、管理区等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均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使造成水土流失面积的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85%。③利用有效、可行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预防和治理工程建设导致的新增水土流失,使项目区土壤侵蚀模数的控制比在施工建设期达到2.0,试运行期达到1.5,生态环境有所改善。④对规划渣场的地质、水文、地形等进行综合分析,按照“先挡后弃”的原则规范弃渣的施工流程,针对渣场的具体情况采取临时和永久拦挡措施,使弃渣的拦渣率在施工建设期达到90%,试运行期达到95%。⑤对工程区各单元、临时生产生活区、取料场等占地区域,在施工期以工程措施为主,施工完毕后,有条件的地段采取土地整治措施,按照“适地适草”的原则布设植物措施,使工程区防治责任范围内林草植被得到逐步恢复,植被恢复系数达到90%以上;被破坏区域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15%。⑥建立长效机制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网,实时监控水土流失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使主体工程设施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布置

2.2.1 水土流失防治的分区布置

要根据实际水土流失的现状以及水土保持工程兴建而引起的水土流失,结合主体工程的布局,将各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分为:工程管理区、主体工程区、施工道路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导流工程区、取料弃料场区。

2.2.2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的总体布置规划

必须要处理好工程建设与水土保持区域的生态环境关系,避免在项目建设中增加新的水土流失面积,根据总体工程进行布局、对水土流失的分布结合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统筹安排。

要坚持分区治理的原则,根据实际工程所属的区域水土流失分区制定有指导性的措施;各防治分区要以侵蚀地貌来划分治理单元,根据主要侵蚀部位进行系统论证,确定经济、合理、安全的防治措施布置。

3 水土保持防治工程的布置

3.1 主工程区水土保持防治布置

主体工程区主要包括泄洪冲砂闸、引水渠及上下游导流堤。依据其土壤类别来确定工程场区的施工条件,从而减少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量。采用以工程措施与防护相结合的方案:①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划定的施工范围作业,减少或避免扰动地表面积。②基础开挖需从上至下进行,可利用回填土(石)方采用就近堆放的原则,堆放在不影响施工作业且相对稳定的区域,对不需利用回填土(石)方要及时运到就近划定的场地进行填埋处理。

3.2 施工生产生活区的工程布置

依据生产生活区土壤类别、工程场区条件,从减少工程建设新增水土流失量出发,改善工程区内生态环境,确定在生产生活区采用以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防护方案:①施工期间应严格按照划定的施工区域,避免对防治区以外植被破坏,设置宣传警示牌和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教育;②对生产区的成品料堆放场地应采取遮盖措施,并按工程量合理控制运输和开采量,尽量减少成品料的堆放时间;③生产区和生活区停放的砂石料生产设备、施工机械设备、拌和设备、施工人员的临时住房及其它辅助设施,在工程结束时要对污染物进行清理或掩埋处理。

3.3 施工道路的工程布置

水土保持防治工程施工道路有永久性的和临时性的,在施工中要尽量避免过度破坏植被,就要采用工程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①施工机械在施工中要避免超范围扰动、过度的破坏地表植被而造成原有水土保持功能下降。严格控制施工道路内的车辆和重型机械的运行范围,所有车辆均采用“一”字型作业法,缩小对植被的扰动范围,保护原地表与天然植被,有效控制新增水土流失,保护工作区域内的生态环境。

②为了减少工程区的水土流失,改善工程区内的植被生态环境,经现场踏勘,在永久性道路两侧种植松树,种植松树的永久道路长度为0.50km。种植间距为1株/2m,采用挖坑种植方式。

3.4 导流明渠的工程布置

导流明渠及导流围堰全长为1.10km,围堰长为0.78km,导流明渠长为0.32km;导流渠工程区的水土保持防治工程布置采用工程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

①导流渠以挖方工程为主,导流明渠的施工由主体工程施工单位完成,必须满足水土保持工程的要求,预防因施工质量或人为破坏导致下游场区植被水土大量流失。②导流渠在主体工程结束后回填,工程竣工后导流渠周围高于地面的土方要全部填入导流渠内填平压实,使其与周围地面一致。③植物措施。为减少工程区的水土流失,改善工程区内生态环境,在导流明渠段土方平整后种植防护林,并在防护林区种草。左岸临时引水干渠总长313m,宽度15m,恢复后种植防护林,长313m,宽15m。树种为新疆杨,间距为2m(株)×1.50m(行),种草面积为7.04万m2,草籽采用撒播方式。

3.5 取料弃料场地的布置

取料场地和弃料场地会使原来稳定的地表植被受到扰动,导致地表结构疏松,成为风蚀、水蚀的根源,工程结束后必须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复原场地的水土保持功能。

①严格按照划定的施工区域堆放材料和弃料,避免对划定堆放区以外场地的占压和扰动。②土(石)料的开采和废弃料应该堆放在土(石)料开采场的周围,堆放呈梯形,取料完成后,要及时将弃土(石)料回填到取土坑内,主体工程区的弃料也可以拉运到取土(石)料坑回填平整,如有不稳定的边坡需通过削坡、平整等措施,形成平实稳定的坡度(坡比1:5)。③及时在回填后平整稳定的取料场地种上草,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取料场区的生态环境。经过测算需要种草的总计面积为1.33万m2,采用撒播方式种植。

3.6 工程管理区的布置

工程管理区包括办公场地、生产文化福利设施场地、生产设施场地。由于工程区的环境比较差,需对区内进行绿化,以达到减缓风速、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的作用,使工程管理区内设施及建筑显得和谐,以便适应工作的需要,同时也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应采用工程措施及植物措施结合的方式。①在施工期要严格按照划定的施工区域进行,以免对非防治区以外场地和植被破坏。②施工完成后土方平整,共计0.20万m2。③植物措施工程管理区为河滩地,土地平整后该区域采取人工撒播草籽,草籽选用多年生禾本科植物。面积为0.20万m2,草籽采用撒播方式。

4 水土流失防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利用主体工程施工道路及对外运输线路,确保物资以及施工期水、施工用电自备柴油发电机等条件。抽取阿恰河河水,生活用水从阿恰勒乡拉运到项目区。施工场区内外道路主要利用削坡、土地平整,采用机械施工和人工施工相结合的方法,机械以74kW推土机为主,人工配合零星场地或边角的平整。周围要以草籽、树种、绿化覆土。为保证苗木的成活率,要求苗木为2年或3年生苗,且侧根要求完整,满穴深度要比苗根深10cm,根系不能弯曲、打折,苗木栽种后将回填土踩实。撒播的草种种子应是Ⅰ级种子,且粒大饱满,无病虫害。采用手摇式播种器,装入草籽人工撤播。

5 结语

为保证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在项目管理机构编制中专设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办公室,专人负责,设兼职人员1名负责《水土保持法》的宣传、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协调水保专业队伍之间的工作。施工中设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制定检查监测制度。按国家法律、法规及工程设计、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要求制定相关岗位职责,并按职责要求落实各项工作,以保障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实施,完成治理的任务。

[1]苗志国.新疆土地开发建设项目台地水土流失防治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08).

猜你喜欢
主体工程导流水土保持
专利名称: 导流筒钼质固定装置
导流格栅对发射箱内流场环境影响研究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呼和浩特和林至羊群沟公路主体工程全部贯通
风电叶片成型所用导流网导流速率研究
非均布导流下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产量模拟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引黄入冀补淀主体工程完工
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