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治疗中出现鼻窦部不适的处理

2014-04-02 18:42聂郁林刘春霞郑小燕
海南医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窦口鼓气流涕

聂郁林,刘春霞,郑小燕

(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高压氧室,广东 深圳 518112)

高压氧治疗中出现鼻窦部不适的处理

聂郁林,刘春霞,郑小燕

(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高压氧室,广东 深圳 518112)

高压氧;副鼻窦;气压伤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气压伤并不少见,在加减压过程中均可能发生,包括耳、鼻窦和肺气压伤。临床上有时鼻窦出现不适并非气压伤典型表现,应区别对待。现将我科2010年以来5例患者发生鼻窦不适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一:25岁,男性,因“左耳被刀砍伤疼痛、流血2 h”于2010年7月23日入院,查体:左枕后见长约4 cm横行伤口,左耳廓前1/3断裂软骨暴露,从耳轮脚至耳轮横行伤口约3 cm。急诊行伤口清创缝合术,术后2 d左耳皮肤颜色仍暗红,肿痛,故行高压氧治疗。受伤前1周曾有“鼻塞、流涕”病史,服药后已愈。首次治疗缓慢加压过程中反复出现双耳闷胀感,尝试做捏鼻吞咽、鼓气动作、改变体位(仰卧位改俯卧位)、调整加压动作等措施能缓解,30 min加至0.2 Mpa,稳压过程患者采取仰卧或右侧卧位,减压将结束时患者有流涕感,鼻腔内流出淡黄色液约3 ml,无其他不适,考虑患者感冒后遗留副鼻窦积液,减压时侧卧位引流所致,无需处理,向患者解释病情,随后3次治疗时予呋麻液滴鼻,缓慢加压,治疗顺利,减压时仍有少许淡黄色液滴出,逐日减少。第5、6次治疗时无不适表现,左耳伤口肿痛缓解,皮肤颜色正常,结束治疗。

病例二:42岁,女性,因“左耳听力下降伴耳鸣5 d”于2012年6月12日来诊,无明显诱因,病后曾在外院行电测听确诊“右耳神经性耳聋”,予扩血管、神经营养等治疗无好转。经我院五官科转介高压氧治疗。加减压顺利,患者无特殊不适,治疗3次后发现患者每次出舱后均要吐痰,询问患者得知减压后期觉咽部有痰,吐出少量黄色稀薄痰,追问病史患者曾有“筛窦炎”病史,平时间歇额部胀痛,近期无不适。考虑为筛窦内分泌物随减压过程排出,无需处理,第5次治疗开始未再出现类似表现,共行20次治疗左耳听力完全恢复。随访3个月未再出现额部胀痛。

病例三:34岁,男性,因“右耳听力下降伴耳鸣6 d”于2012年7月11日入院。行电测听确诊“右耳混合性聋”,起病前后无鼻塞流涕头痛等不适,入院第2天开始高压氧治疗,首次治疗加压至0.14 Mpa时突觉额部刺痛,考虑额窦开口欠通畅,停止加压并快速减压0.004 Mpa(表压)未缓解,嘱患者捏鼻鼓气2次刺痛缓解,继续缓慢加压33 min稳压0.2 Mpa,减压过程15 min。第2次治疗前曾予呋麻液滴鼻,共治疗7次听力完全恢复,未再出现类似现象。

病例四:45岁,男性,因“右踝摔伤后肿痛不适3 h”于2013年3月19日入院。X线片确诊“右跟骨粉碎性骨折”,保守治疗8 d右踝肿胀消退,行切开内固定术后2 d右踝肿胀严重,切口附近皮肤见散在张力性水泡,遂予高压氧治疗。首次治疗加压初期双耳有闷胀感,做捏鼻吞咽及鼓气动作能缓解,治疗顺利,第2天治疗前患者诉清晨起床后鼻腔分泌物混少许暗红血丝,考虑加压时以捏鼻鼓气动作为主,可能造成鼻腔或鼻窦黏膜毛细血管破裂导致少许出血,无需特殊处理,随后2次治疗入舱前呋麻液滴鼻,加减压顺利,患者鼻腔未再出现血性分泌物,治疗10次右踝肿痛消退,切口皮肤颜色正常。

病例五:54岁,男性,因“频繁打哈欠、乏力20+d”于2013年9月9日到我院门诊就诊,既往有“慢性咽炎”病史,已愈。患者自觉乏力,频繁打哈欠,伴双眼眨眼,逐渐加重,偶有恶心,一般情况好。体查:双眼不自觉眨眼,打哈欠动作较多,余无特殊。查头MRI阅片考虑轻度脑萎缩,双上颌窦、筛窦炎,右下鼻甲肥厚。TCD示椎基底动脉、双侧半球颈动脉低流速。予以神经营养、扩张血管对症治疗,症状略有缓解。起初2次治疗顺利,患者无明显不适。第3次治疗加压过程共26 min,患者出现双耳闷胀感,捏鼻吞咽能缓解,出舱后即告知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可能,嘱注意观察,隔天起双鼻流涕、鼻塞,休息4 d后鼻塞流涕症状缓解,继续高压氧治疗,缓慢加压,患者无特殊不适,第4、5、6次出舱后鼻腔清出少许淡黄色分泌物。其后治疗中鼻腔无异常分泌物。治疗10次症状明显减轻。

2 讨论

本组患者高压氧治疗均在单人纯氧舱内进行。方案:治疗压力0.2 Mpa,1次/d,10次为一个疗程。

鼻窦气压伤是指在外界压力突然变化,鼻窦腔内压力和周围环境压力不平衡时所发生的一种急性压力损伤。其发生率在高压氧治疗者中占1.2%,比耳气压伤少4~6倍。由于额窦有较长的额窦管,因此最易遭气压损伤的是额窦,其次是上颌窦。国外资料显示70%~80%发生在额窦,19%~29%在上颌窦,10%在额窦和上颌窦,筛窦和蝶窦很少发生。由于各种原因包括窦口本身病变、鼻中隔偏曲及鼻甲肥大等鼻腔结构异常、鼻窦炎及鼻息肉等炎症、变态性鼻炎鼻窦炎等变态反应、鼻腔鼻窦囊肿或肿瘤等,加减压过程中因气压变化容易在窦口内侧或外侧造成窦口阻塞,导致窦腔内负压引起黏膜肿胀、血管扩张、浆液渗出和出血,或有血肿形成。主要表现为鼻窦所在部位发生程度不等的疼痛、压痛等,鼻腔内甚至有血性分泌物流出,严重时可导致反射性植物神经障碍或意识障碍而致失能[1-2]。

鼻窦气压伤多见于首次治疗时,要减少或避免其发生,首先治疗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尤其注意有无鼻部相关疾病,炎症急性期有鼻塞、流涕现象应待其缓解后才考虑安排治疗,必要时请耳鼻喉科会诊处理[3];单人舱空间狭小,患者容易情绪紧张影响咽鼓管及窦口开放。治疗前谈话注意结合氧舱图片介绍治疗过程及面部解剖特点,教会患者熟练掌握捏鼻吞咽、鼓气、打哈欠等咽鼓管通气动作;有时鼻部病变常压下并无明显症状,治疗前如能排除禁忌证可使用麻黄素滴鼻剂,关键在于首次治疗加压速度适当减慢,以患者治疗舒适为主,不必追求一定达到治疗压力,如加压时间超过30 min以上可适当缩短稳压时间,控制患者舱内停留时间在80 min内;操舱者尽量坐在通过观察窗能看见的地方,耐心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并予以指导,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本组病例3首次治疗加压时能及时发现额窦疼痛症状及时处理,避免了气压伤的发生;加压出现双耳闷胀感时尽量采取捏鼻吞咽、打哈欠、反复张口活动下颌,甚至改为俯卧抬头体位,做捏鼻鼓气动作避免过度用力,以免发生类似病例4鼻腔少许血性分泌物;治疗期间天气异常变化应提醒患者注意防止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初愈患者或慢性鼻窦炎患者,副鼻窦内可能有黏膜水肿或少量积液,高压氧治疗可以提高血氧分压,改善组织供血供氧,增加氧弥散半径,可促进鼻腔或鼻窦黏膜水肿消退,由于单人舱内治疗患者均采取卧位,容易使副鼻窦的窦口位置处于低位,在减压或出舱后体位变化排出窦内分泌物或积液,类似病例1、病例2、病例5的表现。

发生鼻窦不适时应及时向患者解释情况,避免误会,必要时可行鼻窦X线片或CT、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鼻窦气压伤轻症患者休息、对症处理即可,如程度严重应请耳鼻喉科专科处理。

[1]徐先荣.鼻窦气压伤—一种特殊的鼻科疾病[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24(17):769-771.

[2]王 彭.气压创伤性鼻-鼻窦炎[J].中国社区医师,2004,20(24):13.

[3]谭少平,苏炳泽.高压氧治疗并发鼻窦气压伤7例[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3,9(3):166.

R459.6

B

1003—6350(2014)10—1523—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4.10.0589

2013-11-12)

聂郁林。E-mail:n7133@sina.com

猜你喜欢
窦口鼓气流涕
鼻腔冲洗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塞、流涕的改善效果
Why do we celebrate the New Year? 我们为什么要庆祝新年?
鼻内镜下球囊扩张窦口成型术
浅议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牛瘤胃臌气的疗效
冬天吃红色食品不易感冒
顺山倒
鼻内镜术后影响上颌窦口引流的相关因素分析
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结构及变异相关疾病分析
牛和蛙
鼻内镜上颌窦开口的不同处理方法对术后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