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咏寒柳》词中“梅魂”所指

2014-04-03 01:52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钱谦益崇祯陈寅恪

孟 伟

(日本国立长崎大学 生产科学研究科,日本 长崎)

柳如是《咏寒柳》词中“梅魂”所指

孟 伟

(日本国立长崎大学 生产科学研究科,日本 长崎)

分析了柳如是词《咏寒柳》的具体内容,依据词作的写作时间,作者的人生际遇、思想精神方面的变化,以及与陈子龙交往的具体考证,探讨了词作中 “待约个梅魂”之“梅魂”所指,认为“梅魂”之所指为陈子龙,词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及对现实的反抗。

柳如是;陈子龙;梅之精神;梅魂

有恨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念从前,一点春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柳如是《咏寒柳》

《咏寒柳》是现存柳词中最著名的一首。上阕明写自己的人生遭遇,哀婉凄楚的怀念与陈子龙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以衬托自己当时的凄凉与孤寂。下阕借回忆过去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忠贞与执着。“念畴昔”“忆从前”与陈子龙短暂的欢愉为自己的生活种下愁苦的怅惘与寂寞。以“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结句,表明柳如是的追求与渴望。那么,柳如是追求的是什么?渴望的是什么?她在《咏寒柳》中所约“梅魂”又是指谁?

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中论及《咏寒柳》,对其学问与人生进行综合考察,得出“河东君学问蝉蜕,身世变迁之痕迹,即刻于金明池一阙,约略窥见”[1]339的结论,让人叹服。然陈氏未明言“梅魂”之所指。今人学者多解释“待约个梅魂”为柳如是对新感情的向往;另一说认为是指钱谦益。钱谦益在红豆山庄为柳如是建筑“我闻室”,小楼落成之日,写诗述怀,“曲中杨柳齐舒眼,诗里芙蓉亦并头;今夕梅魂共谁语?任他疏影蘸寒流。”[2]245诗尾以“梅魂”自比,迎合柳如是《咏寒柳》之意。在“良宵一刻值千金”的时刻,与寒柳“深怜低语”的“梅魂”非自己莫属。

又,钱柳唱和诗有:

“帘前宿晕犹眠柳,镜里新妆欲笑梅”(钱谦益)

“画舸欲移先傍柳,游衫才拂已惊梅”(柳如是)

“东风吹水碧于苔,柳靥梅魂取次回”(钱谦益)

“容鬓差池梅欲笑,韶光约略柳先催“(柳如是)

柳如是与钱谦益在诗中以“柳”与“梅”做喻,从上述诗中“柳”与“梅”意象含义理解,“梅魂“指钱谦益,似乎合乎情理。然从《咏寒柳》的写作时间,柳如是的人生遭遇及其思想精神等各方面进行考察,本人认为《咏寒柳》中“梅魂”应是指陈子龙。

一、从作诗时间推释

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中考证《咏寒柳》作于崇祯十二年,为陈诗《上巳行》《种柳篇》启发而得[1]335。今学者王嘉也考释此诗是崇祯十二年,应和陈子龙《上巳行》诗意而作[3]。崇祯十二年,柳如是与陈子龙分手五年,此时还没有和钱谦益结合,由于此诗未直接关涉钱柳姻缘,因此可推论“梅魂”并非指钱谦益。

崇祯十二年,钱谦益初见柳如是与其诗《西湖八绝句》,并对“桃花得气美人中”句赞赏不已。但《西湖八绝句》实乃柳如是旧情未忘,为陈子龙所作。“垂杨小院绣帘东”,陈子龙《寒食》中有 “垂杨小院倚花开”之句;“莺阁残枝未思逢”,崇祯十一年春陈子龙曾至西湖,故有此句[4];“大抵西冷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虽用孟棨《本事诗》中人面桃花之典,但与上句实为化用陈子龙《寒食》其一:“应有江南寒食路,美人芳草一行归。”《咏寒柳》虽总结了柳如是的一段感情,但之前在《西湖八绝句》中屡屡化用陈子龙的词句,可见对其感情之深与难以忘怀的心结。虽然,崇祯十二年柳如是与钱谦益共游西湖,且钱将柳比作卓文君,而柳把钱比作东汉才子马融,但从感情上说,在柳如是对陈子龙念念不忘之时,产生与陈子龙完全脱离关系的他人“深怜低语”的感情是不可能的。

柳如是崇祯十三年冬前往“半野堂”拜访钱谦益,崇祯十四年与之结合。但在崇祯十一年,柳如是在拜访钱谦益之前经汪汝谦之介,与谢三宾结识,崇祯十三年春与其绝交。即其在作《咏柳词》后目标并非直接锁定钱谦益,因此也不能断定柳如是写于崇祯十二年的“梅魂”即是指钱谦益。

二、从戏剧考证分析

陈寅恪考释《紫钗记》《还魂记》说“更疑河东君词中‘约个梅魂’之微旨,复由《玉名堂还魂记》中‘柳梦梅’之名启悟而来”[1]339,《寻梦》一节中《江儿水》云:“偶然间心似缱,梅树便。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梅树”“梅根”均指柳梦梅,“梅魂”当由此而来。“魂”字则胎息于《还魂记》的“魂”字[5]。那么,“待约个梅魂”则为柳如是视今生的爱情已去,约个来生梅魂,再深怜低语。陈寅恪所说《紫钗记》与“约个梅魂”之微旨,其因之一是《紫钗记》中霍小玉与李益的故事情节与《还魂记》中柳梦梅与杜丽娘的故事情节的主旨,均是为爱情圆满而抗争,体现主人公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精神。

生活就像一场即兴的戏剧,柳如是与陈子龙的感情之路正如这两部戏的故事情节一样蜿蜒曲折,两情相悦的两个人不得不由于封建家庭的势力而分离,生活中的戏剧会不会如剧本中的戏剧一样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呢。柳如是对封建势力的反抗,对美好爱情的幻想和渴望,对爱情的忠贞执着与对陈子龙的刻骨铭心之情通过她的《咏寒柳》表露无遗,希望通过“梅魂”,能把自己的爱情结局写成与《还魂记》一样。

陈寅恪又考证:“梅魂”之语意出于苏集《复出东门》之<二月三日电灯会客>诗,“冷烟轻雪梅花在,留得新春作上元。”柳如是因有感于《紫钗记》中上元观灯,小玉十郎相遇之事,削去“上元”之语,以符寒柳之节侯,惟梅花之魂尚留痕迹[1]339- 340。

柳如是“约个梅魂”,约定的是已逝感情的重生与复活,是让杜丽娘起死回生般的奇迹,是让霍小玉失而复得的欢愉。暗香的《桃花得气美人中》说柳如是与陈子龙分手后从南楼搬出来住进横云山的意图明显,因为那里离松江城不太远,如果陈子龙有意复合,自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般的便利[6]。可见,柳如是对陈子龙感情的期盼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三、从梅花之精神判断

梅花自古以来被作为不屈不挠、不畏艰难的精神象征,被认为是最有气节的花儿,文人骚客多以梅为题材吟诗咏歌,以抒发、表达顽强的精神,乐观的性格。陆游《梅花绝句》之三赞曰:“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崇祯十一年,陈子龙以“君子之学,贵于治时,时之所急,务之恐后”的紧迫感,与徐孚远、宋徽璧等人一起,辑成《皇明经世文编》,崇祯十二年整理《农政全书》。此时的陈子龙无论以诗遣怀或发社会评论,心里从未忘却文化复兴或政治上的振衰起弊,已显示了其梅花般高坚的精神与爱国灵魂。柳如是在《咏寒柳》中化用“梅魂”一词,其表面之意在赞梅之傲霜耐寒、不屈不挠之精神。从后来柳如是劝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便可证明,柳如是本爱国义女。从她曾与陈子龙情投意合,又对陈子龙念念不忘的情怀可以推断,陈子龙的爱国行为对她爱国民族气节的形成也不无影响。在国家动荡,个人感情缥缈无依之际,把梅花之魂与卧子的精神合为一体,把卧子视为梅则是柳如是无意识中表现的爱国精神与思想。

高启《梅花九首》之一云:“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李公明《早梅》:“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梅之精神跃然纸上。又,陈寅恪按:“梅魂”之语出自《东坡集》“长与冬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东坡此词用意遣辞,实出韩致光“湖南梅花一冬再发,偶题于话援。”[1]339梅花的那种经风经雪摧残却能绝处重生的精神,又与杜丽娘死而复生,霍小玉与李益别而再和的情节相呼应,柳如是追求的便是这种精神。她用“梅魂”代指陈子龙表现出她内心的渴望,渴望那走到尽头的高坚、纯洁的爱涅槃重生

四、从陈子龙诗考释

考察陈子龙的诗词,发现其中有关梅花意象的也不少。

陈寅恪考《癸酉长安除夕》,崇祯五年冬季卧子与河东君已相遇,此诗为相思河东君而作[1]93。“去年此夕旧乡县”相见,“今年此夕长安中”思念。“红妆绮袖灯前见”之人便是柳如是。“梅花彻夜香云开,柳条欲系青丝缠”情意缠绵之恋。二人情投意合,难舍难分之情流露无遗。

陈子龙二十六岁时为柳如是赋诗《腊日暖甚过舒章园 观诸艳作 并谈游治》“紫萼不愁寒月影,红笺先赋早春行。”杜甫有“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咏梅之诗。“红笺”,宋晏殊《思远人》有“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卧子以红笺配寒冬紫萼,即表达对柳如是情之惬,情之深,情之浓,又表明他对梅情有独钟。

同年有《早梅》:“垂垂不动早春间,尽日青冥发满山。昨岁相思题朔汉,此诗留恨在江关。干戈绕地多愁眼,草木党风且破颜。怎尔凌寒难独立,莫辞冰雪更追攀。”陈寅恪考证:卧子此诗为河东君而作更不待言。为崇祯六年冬留北京会试之时所作。“昨岁相思题朔汉”意为与柳如是初逢之情,“此诗留恨在江关”为陈子龙赴试途中,陈子龙自注“去年在幽州也”。从陈子龙频频以梅寄情可见,梅花已经成为陈子龙与柳如是爱情的见证之物。

陈子龙在病卧他乡时,因让木缄腊梅一朵相示而感作“启缄灿孤英,炯然见寒姿。”“微物欣所托,令人长相思。”陈子龙在异乡感物思人,形诸于诗。据陈寅恪考证,陈子龙关于“春”之诗有《早春初晴》“绣阁梅花堕绿玉,牙床枕角开红绵。”有《春日风雨浃旬》“梅花湿如雾,东风吹不开。”此二题言外自有人在,其为河东君而作,固不待言[1]236-238。《踏莎行》两阕,其《春寒》有“残梅落尽青苔路。”为卧子和宋辕文所作。陈寅恪云:即为和宋氏之作,必与柳如是有关无疑[2]245。又《春寒闺恨》云:“一双青雀到空庭,梅花自落无人处。”鄙意此词无论为何人所作,玩味词中意旨,与河东君有关无疑。满载着陈子龙对柳如是爱的梅香,熏染着柳如是的身心;满载着陈子龙对柳如是爱的梅魂浸透了柳如是的灵魂。

陈子龙另有《梅花》二首,其一云:“冰心窈冥晕微红,几度香魂深夜逢。书阁素娥春漠漠,荒原幽梦影蒙蒙。”陈子龙借咏梅花来述怀之情溢于诗表,定是为怀念与河东君交好之时日而作。对陈子龙以梅寄托的浓浓深情,柳如是在最后,夹杂着复杂的感情用“梅魂”响应,作《咏寒柳》,期待着那由“梅魂”见证的爱情再一次沸腾。

孙康宜说:“陈子龙是个让柳如是笑得最灿烂,也是让她哭得最彻底的人。在陈诗词里的恋人固然难免分手,然河东君与卧子的精神实已合而为一。”[7]孙康宜所说柳如是与陈子龙的精神融合,可以在柳如是的诗中得到印证。“色也凄凉影也孤,墨痕浅晕一枝枯。千秋知己何人在,还赚师雄入梦无。”“墨痕浅晕”本是梅的代言,这里柳如是暗指自己,当年陈子龙曾经把梅写得如此那般的传神,如今也只有枯萎一枝。“千秋知己何人在”对陈子龙的怀念情愫,在嫁给钱谦益后还深深存于心底,并发出“还赚师雄入梦无”的感叹。在这首《题画梅》中,柳如是画龙点睛,抒发自己孤傲情怀,鄙视世俗对她的不公,道明表现在千秋知己的两人身上的梅的精神,这也与陈子龙的爱国精神有了相互照应。崇祯十七年,柳如是在友人黄媛介的画面上挥毫写下卧子《满庭芳》的三句词“无过是怨花伤柳 一样怕黄昏”。而能够排遣柳如是恐黄昏之情的也许只有约她心底的那个梅魂,待这枯梅与之深怜低语了。

[1]陈寅恪.柳如是别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钱谦益.钱牧斋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3] 王嘉.陈寅恪与寒柳堂:“寒柳”考释[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8(5):113- 116.

[4]李圣华.柳如是[M].北京:中华书局,2010:3.

[5] 刘勇刚.感伤·自恋·憧憬:说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词一首[J].名作欣赏,2006(3):69- 72.

[6] 暗香(尚成敏).桃花得气美人中:秦淮河上的纯爱记忆[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1:48.

[7]孙康宜.陈子龙柳如是诗词情缘[M].李奭学,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90.

【责任编辑 王立坤】

“Soul of Plum Flower”in Liu Rushi’s Ode to the Winter Willow

Meng Wei
(Department of Production Sciences,Nagasaki University,Nagasaki,Japan)

The concrete content of Liu Rushi’s Ode to the Winter Willow is analyzed.The signified of“Dai Yue Ge Mei Hui”(which means waiting for the soul of plum flower)is discussed,which is Chen Zilong,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research on the time of writing,the author’s life experience,changes of ideas and his contacts with Chen Zilong.It reflects Liu Rushi’s pursuit for love and the spirit of resisting unfair.

Liu Rushi;Chen Zilong;spirit of plum flower;the soul of plum flower

I 206.2

A

2095-5464(2014)04-0571-04

2013- 11- 04

孟 伟(1971-),女,辽宁辽阳人,日本国立长崎大学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钱谦益崇祯陈寅恪
浙江图书馆藏崇祯刻本《萍社诗选》述介
陈寅恪的哀而不怨
郭沫若、陈寅恪致沈兼士——关于《“鬼”字原始意义之试探》的通信
陈寅恪与唐筼的爱情故事
钱谦益的乡居书写及其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两朝领袖』钱谦益
陈寅恪:我的徒弟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
清初杜诗研究二题——钱谦益《解闷》诗笺与仇兆鳌“四句分截”说
“有君无臣”论:明清之际崇祯君臣的历史评价与君臣观流变
崇祯朝“钦定逆案”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