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县节水增粮工程建设分析

2014-04-03 06:38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4年12期
关键词:建平县项目区节水

刘 凯

(朝阳市建平县江河流域保护管理局,辽宁朝阳122400)

1 基本情况

建平县位于辽宁省西部辽蒙两省交界处。项目区地处干旱与半干旱过渡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450.3 mm,年内降水变化较大且分配极度不均,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1%;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 850 ~2 200 mm;多年平均径流深50 ~81 mm;多年平均气温为6.7 ~10 ℃,无霜期125 ~135 d,作物生育期日照时数为1 302.7 h。项目区属于典型低山丘陵,山脉相连,丘陵起伏,土质肥沃,耕作层比较深厚,褐土为主,块状结构。干容量1.45 t/m3,田间最大持水量26%,入渗速度1.34 m/昼夜,有机质含量为中上等水平,适宜农作物生长。

2 水资源状况

建平县节水增粮工程项目区水资源总量为19 208.2 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8 106.0 万m3,地下水资源量11 540.6 万m3,二者之间重复量10 438.5 万m3,地下水可开采量为6 921.9 万m3。本次规划各片区均在老哈河、大凌河与蹦河干支流沿岸地区,水源较好。项目区地表水分布在老哈河部分河段,地下水大多分布在老哈河、大凌河与蹦河干支流沿岸地区。本规划选取P =90%的干旱年份,确定灌溉定额900 m3/hm2,计算需水量为2 287.8 万m3。

3 工程建设规模

3.1 发展面积

2012年—2015年”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发展面积254.2 km2,以旧井改造为主。灌溉工程类型为滴灌,主要种植作物为玉米。

3.2 工程布局

2012年—2015年共在27个乡(镇、场、街),165个行政村,82个片区。

3.3 工程建设内容

灌溉水源主要以地下水为主,供水工程以旧井改造为主。包括水源工程、首部工程、管道铺设工程等。水源井1 420眼,其中:为旧井改造,建井房1 420座,配套潜水电泵1 420台,IC 卡智能测控设备、压力表、排气阀等,共布设1 420 套。干、支管埋设长3 225 km,辅管铺设长2 134 km,滴灌带铺设长24.78 万km,泄水井1 420座。

3.4 滴灌系统构成

水源、首部装置、加压提水设备(水泵)(IC 卡智能测控设备)、干管、支管、辅管、毛管四级布置,干管、支管采取地埋形式[1]。

4 工程投资

本工程总投资40 569万元,亩均投资1 064元,其中:建筑工程投资11 357.41 万元(水源工程投资6 603万元,灌溉工程投资4 754.41万元),亩均投资297.86 元;设备及安装工程投资25 916.08万元(首部工程投资5 047.68万元,管网工程投资20 868.40万元),亩均投资679.67 元;独立费用投资2 114.27万元,亩均投资55.45 元;基本预备费投资1 181.63万元,亩均投资30.99 元。“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建设资金由中央、地方政府及农民筹资投劳组成。其中:中央投资22 878万元;省投资7 626万元,市投资1 906.5万元,县投资4 345.5 万元,群众自筹资金3 813万元。

5 工程项目管理

5.1 项目建设管理

县政府成立了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即建平县“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办公室,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水利局,同时组建了项目规划组、水利工程组、资金保障组、农业措施组及监督考核组5个职能工作组。县工程项目的实施在总结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县政府制定并出台《建平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明确目标任务、申报程序、建设管理和监督检查等内容,确保项目建设规范有序;参照基本项目建设管理程序,实行建设项目法人制、项目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

5.2 工程建设资金管理

通过多渠道筹集的节水增粮工程建设资金,统筹使用,专户立帐,按工程建设进度报帐后拨付。建立日常监督检查制度,严格财务管理,对报帐票据严格审核,完善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资金拨付程序,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有效[2]。

5.3 工程运行管理

工程竣工后交付项目村,采用村集体管理经营方式,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责任人,详细制定各项设备的操作规程,并张贴上墙,严格奖罚制度。县级成立工程项目技术服务小组,制定长期培训计划。乡镇水利站成立技术服务专业组,项目村设立村级水管员,争取省级补贴,建立养护经费。同时,结合县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调研活动,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和完善基层水利站,加快灌溉试验、维修服务、技术咨询等技术队伍建设,做好技术服务、设备维修、培训推广等工作,保障“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工程能够长效运行,长久发挥效益。

6 效益分析

加强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改变水利设施标准低的现状,能够同时为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全面构建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该项目实施后,改善灌溉面积254.2 km2,灌溉方式采用管灌,不仅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同时农业生产水平也随之提高。

6.1 经济效益分析

2012年—2015年,通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将会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提高灌溉的保证率。项目实施后改善灌溉面积2.542 万hm2,按平均每亩增产270 kg,2 元/kg 计 算,农 作 物 经 济 效 益 可 增 加20 590.2万元;每亩地节省用水费用7 元,节省农民用工费用266.91 万元;按100 m3耗电20°,每度电0.70 元计算,年节约747.35 万元。节约肥料费为1372.68 万元。项目实施后每年增加效益13 786.28万元。人均增收311 元。

6.2 生态效益分析

通过节水增粮行动的实施,增强了项目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提高作物生长条件,控制土地盐碱化,改变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加了土壤的含水性,改善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减少了自然灾害的发生机率。为项目区生态环境向良性、健康、循环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6.3 社会效益分析

通过节水增粮行动的实施,增加了单位产田粮食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项目区内的农业生产条件,改变了当地农民靠天吃饭的种植观念,同时提高了当地农民对科学种田、合理开发水资源、节水灌溉技术的思想意识。随着粮食质量与产量的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将不断增加,提高了农民耕种土地的积极性,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有了更高的保证。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GB50288—99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50363—2006.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S].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建平县项目区节水
坚持节水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助力建平县脱贫攻坚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建平县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恢复对策
建平县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分析
浅谈建平县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