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

2014-04-04 21:00刘诗萌
延河·绿色文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峨眉山巷子小吃

刘诗萌

成都——人们说它是悠闲逍遥之地。

去成都的想法在脑中已经酝酿很久,幻想着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去的种种,由于各种的原因与现实问题,到最后还是都没有实现,只剩我一人出发,好在远在成都上学的弟弟可以当我的导游,带我了解下这座向往许久的城市。

双流县—黄龙溪

对黄龙溪没有什么了解。因为离成都市区较远,一般人也许都没有听过这个景点,托弟弟的福可以去看看好多去成都的人都不知道的景点。

黄龙溪镇是十大水乡古镇之一,号称“中国天府第一名镇”,有1700余年的历史。黄龙溪里清代风格的街肆建筑仍然保存完好。青石板铺就的街面,木柱青瓦的楼阁房舍,镂刻精美的栏杆窗棂,无不给人以古朴宁静的感受。镇内还有六棵树龄在三百年以上的黄角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给古镇更增添了许多灵气。镇内现还保存有镇江寺、潮音寺和古龙寺三座古庙,每年农历六月初九和九月初九的庙会,还能再现昔日阳古镇的喧闹场面。

黄龙溪古镇与周庄、乌镇不同,感受到的是拥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川西水上古镇。弯弯曲曲的石径古道,河边飞檐翘角的木质吊脚楼,街道上的茶楼店铺,古庙内的缭绕青烟等,悠然自得的氛围让人不禁想停下脚步坐在水边喝喝茶。

不知道春夏的黄龙溪会不会是人头攒动的,现在这个萧条的冬季,没有多少人,两边的小贩们也是有的做生意,有的在聊天喝茶。成都人呐,不管怎样都是这么悠闲的生活着,仿佛一切都不重要,只有每天这个喝茶的时间是不会改变的。

卖花的婆婆走几步就会出现,用鲜花扎成的花环,腊梅骨朵做成的项链,不值什么钱却让人的心情特别好,腊梅真是香呐,稍戴一会取下,戴过得地方必定留香。即使花瓣都已枯掉没有水分,它依旧是香的。街旁的小商店也是很有地方特色的,有家店叫“怪难吃”,各种小吃饮料,看着明明很好吃的样子,这个店名就吸引我站在这里要都尝尝才罢休。

我确实喜欢有古味的建筑,黄龙溪镇就是如此。因为是淡季,往里走的好多商铺都不开门了,我却想执着的走到底,我想试试看在无人的巷子里独自行走的感觉,闻着雨过天晴后青石板与青苔的味道,心情是好的。

春熙路与宽窄巷子

这两个地方是去过成都的人必去的地方吧,我也不例外,随着大流来到了这里。春熙路是由军阀杨森于1924年建成。最初,成都市春熙路因杨森头衔“森威将军”而命名为“森威路”,后取老子《道德经》中:“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的典故,改名为春熙路,号称百年金街。

春熙路的前身,本是一条窄街小巷,与走马街相连,形成一条南北直线,横贯其中东大街是出东门下川东的必经之路,来往行人特别多。东大街是老成都最为富庶的一条街,绸缎铺,首饰铺,皮货铺,最大最豪华的都在东大街。这条街还是出东门下重庆至川东的必经之路,来往行人车辆络绎不绝。当时城中心已有一个商业场,是商业中心,从东门上来的客商,经东大街去商业场,中间要经过九弯十八拐的羊肠小道,实在不便。羊肠小道周围,是清朝时代的按察使衙门。民国后,衙门废置,空地上胡乱搭建的店铺不少。

春熙路就如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一般,是属于商业气息非常浓郁的商业街,每天都有熙熙攘攘的人在街中穿梭购物。路旁的小吃店也是琳琅满目,成都的著名小吃钟水饺、赖汤圆、夫妻肺片、韩包子、龙抄手都聚集在春熙路上,当然也少不了现代的快餐店和咖啡厅、茶馆等。

遇到购物天堂我就像没了命一样,冲进商店大包小包的出来又冲向另一个购物天堂,最终的许多“战利品”使我喜笑颜开,感觉到累了随便坐在那里吃吃小吃,歇歇脚。女孩子的天性就是爱逛街,在春熙路里感受着不一样的老成都。

宽窄巷子是我在还没有去成都前就心心念念的一个地方。去之前并不了解它,只觉得名字很吸引我,宽窄巷子,是又宽又窄的一条巷子吗?

“宽窄巷子”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由45个清末民初风格的四合院落、兼具艺术与文化底蕴的花园洋楼、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群落组成。

听说宽巷子是“闲生活”区,走在宽巷子里能感受到成都的风土人情和几乎要失传了的一些老成都的民俗生活场景。品盖碗茶,吃正宗川菜,由此唤起对老成都的亲切回忆,是老成都的“闲生活”。

窄巷子是“慢生活”区,有各种各样的品牌在这里,在巷子里品味缓慢的下午和时光的停驻。窄巷子,是老成都的“慢生活”。

井巷子是“新生活”区,里面以时尚年轻为主题,是生活区域酒吧区。到夜晚是最繁华的地方,年轻人的聚集地,各种的欢声笑语,充满着年轻的气息。是老成都的“新生活”。

“宽巷子不宽,窄巷子不窄”。两条250米长,不足8米宽的巷子,因有了历史装载着的故事,宽窄的感觉更在于人们的心中。宽宽的窄巷子,窄窄的宽巷子,经历着历史的风雨,细细密密地述说着成都的旧事和如今。

宽窄宽窄,矛盾的字眼,却又和睦地走在一起,叫它宽窄巷子,有意思的名字。人的一生也如这宽窄巷子一般,时而开阔时而狭窄,起起落落总是分不开,也是就这样过完一生,留下宽窄巷子一般的美好回忆。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在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汇流处岩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为弥勒佛坐像。

买票进入大佛前,我一直以为进去后就直接可以达到大佛的脚底,然后仰望上去是大佛的全身。没想到进去后还有一段的距离才是大佛,这段距离也有不少很惊叹的地方,有许多的小佛龛,有不一样姿态的佛像。尽管有些佛像已经没有,只剩一个佛洞,可是依然能够想象到曾经在这里的是一座什么样的佛像。

真正要看到大佛的时候,我是激动的。从远处看到了大佛的“头发”,真是不可思议,此时我站在高高的山上,山边看下去是江水,江风一阵阵地刮过,原来大佛就是这样坐落在这个临江峭壁上。我们要从大佛头部位置的山上一步步下到大佛的脚底。不禁要感慨修建大佛的人,在这样的峭壁上不但造出了这样巨大的大佛还要修建梯形路供参观的人行走,真的是很不容易。近乎90°的角度顺着陡梯一步一步向下走,陡梯的宽度最多也就只能容纳两个人一上一下的距离。当走到大佛脚下时,顿时所有的一切都是渺小的包括我,面对大佛,我就像是一粒尘埃。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6.7米,鼻和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9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即使江边的风吹得很大,江水也在翻滚着,看着大佛,我的心是平静的,或许佛法真有这样的魅力。

峨眉山

读过妈妈写的一篇文章是有关峨眉的,是在我两岁的时候去的,那是1992年的峨眉,现在是2013年,很想知道现在的峨眉山与十一年前的峨眉山有什么区别,是否妈妈曾走过的地方我也会走到,只是变了样,变得更加美丽……

从乐山大佛到峨眉山只有30多公里的路程,算算时间到达峨眉山之后也赶不及上山了,在报国寺附近住下第二天大早去登山吧。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出发啦。由于我们的时间有限,所以决定坐车到达雷洞坪,再从雷洞坪徒步上到山顶。7点半我们准时坐上了开往雷洞坪的车,天还是黑乎乎的,坐在车上外面到处看着都是漆黑一片,只能看到些树影闪过。到雷洞坪的车程需要两个小时左右,由于天还黑,车窗外的风景我们也看不到,车上的人大多数都选择闭目养神。到8点半左右,我们在半山的一个休息处停车休息,这时候天已经大亮,才发现原来山上全是积雪,下车走走的时候,地面是湿滑的,看来山上的气温真的是很低啊。山下明明是阳光明媚的,山上全是大雪覆盖。问过司机师傅,从休息处到达雷洞坪还要一个小时之久……

到达雷洞坪的时间是9点半左右,这个季节是淡季,来峨眉山的人不是很多,团队的人也很少,大部分都是三两个朋友或者一家三口的样子。雷洞坪离峨眉山金顶已经很近了,徒步上去的话需要两个小时可以到达,当然也有缆车,缆车只需要五分钟就可以达到。这快到山顶的积雪比山腰中的还要多,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一片白茫茫,枝头上的积雪看似快要把树枝压断了一般。

准备好赶猴棍,鞋上套着冰爪,开始我的登山之路……上山的路不平稳还很滑,即使脚上带着冰爪,有时走着也会打滑。我们沿着路的一边慢慢向上走着,途中的风景真是美不胜收,挂满雪的大树,有时走到崖边欣赏到的是满满的云雾,就好像我在云雾之上行走。10点左右的时候太阳出来了,雪开始慢慢融化,在树枝上的雪被太阳照过后像下雪一般飞下细小的雪花,金灿灿的真美,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刻。沿途有小贩,都是卖吃的,有自己家做的腊肠,糯米糕,玉米等,在这寒冷的山上,闻到这一股股的香味真的让我也觉得饿了。

峨眉山的海拔有3099米,登到金顶的时候,是太阳最好的时候,站在山顶感受到的阳光跟平时不一样。周围都是厚厚的积雪,可是好像离太阳很近似的,全身都是暖的,腿近似发烫,丝毫感觉不到冷。山顶的风景真的很美,看着周围的云雾,看着金顶四面十方普贤佛像,心中的一切好像都放下了,一心向佛。

双手合十,为家人祈福,希望一切平安顺利。

我想如今的峨眉山跟92年的峨眉山比起来也许没什么变化,山不会变,树不会变,变的只是去峨眉的人而已,妈妈来的时候是她年轻貌美的时候,现在她老了没有精力在长途跋涉。2013年,是23岁的我,是年轻的我来到了峨眉金顶。

锦里

从峨眉山赶回成都的我已经是筋疲力尽,在下山的时候由于路滑还摔了好几跤,全身酸痛啊,真是年龄“大”了,摔一下都会疼好几天,唉。成都的最后一站是锦里,来之前只听说里面有好多成都小吃,还有很具特色的酒吧,这下真的可以一睹芳容啦。

锦里的位置不是很明显,在穿过热闹的街道后就会出现锦里的大门,之前把它想象得很神秘,没想到是这样贴近生活的一个商业区。传说中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

锦里不布局是不规则的,开始是一条路往下走,到一个中点的时候又分出两条小巷,这些小巷都是相通的,从这边可以到那边,完全不会迷路。巷子两旁都是商店,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有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三国文化和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另一条巷子又通往三条小巷,巷子边上有流水,往前走去还有石拱桥,两边的建筑以明末清初川西民居作外衣。走在巷子中,即使你什么都不做,只是这么静静的走着,也可以感受到老成都的韵味。

锦里的小吃也是非常出名,往往人知道锦里都是知道锦里有许多的小吃,是不可不尝的。比较出名的如好吃街的荞面、三大炮、牛肉焦饼、黄醪糟、糖油果子等等。色香味的甜水面、凉面、卤菜都不错。还有一家卖油炸臭豆腐、洋芋的,也是四川的名小吃。另外还有久久鸭脖子、牛肉豆花、三合泥、糖油果子、撒尿牛丸、臭豆腐、油茶、牛肉焦饼、酸辣肥肠粉、荞麦面、钵钵鸡等小吃。

锦里的人络绎不绝,从大门进去开始就有好多的人进进出出,大人带着小孩,手里拿着各色的小吃。捏糖人的小铺前站的都是外国人,好奇这些新鲜的玩意。张飞牛肉的店铺有个画过妆的“张飞”在奋力叫卖着,桌前搁着的牛肉看着也是那么得诱人……锦里的一切都是热闹的,每个角落都穿梭着游客去欣赏幸福的锦里,幸福的成都。

成都之行很快就结束了,成都留给我的美好我会一直记住,成都人的热情好客也使我难忘。

猜你喜欢
峨眉山巷子小吃
峨眉山月歌
开胃小吃“丝娃娃”
峨眉山下
花巷
怕冷的小吃货 等
厦门品小吃
大家都爱吃小吃
印象成都——宽窄巷子
峨眉山游记
抢钱的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