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对话与文化比较

2014-04-04 04:30本期栏目主持人炜教授
关键词:深圳大学欧洲人杭州

本期栏目主持人:阮 炜教授

(1.杭州师范大学,浙江 杭州 311121;2.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

文明对话与文化比较

本期栏目主持人:阮 炜教授1.2

(1.杭州师范大学,浙江 杭州 311121;2.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

主持人语: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自从亨廷顿抛出文明冲突论以来,全世界的学者都喜欢“文明对话”。何为“对话”?它指至少两个言说主体就特定议题进行的宣示、阐述、评论、解释或论辩。既是对话,就应彬彬有礼、细雨和风。何为“文明”?在西文里Civilization即“文明”,指一些超大的历史文化共同体,其边界模糊不清,通常也非像国家那样是政治、经济和军事行为体,可由总统或外长等个人来代表。于是问题就产生了:文明何以对话?全世界每年发表的“文明对话”文字不知多少,但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文明既然不是政治、经济或军事行为体,可由个人来代表,所谓对话就难免成为自说自话。更大的问题是,把自说自话当作对话,就很可能对从古到今内涵丰富的文明互动视而不见,对当今乃至未来文明力量的彼消此长就会缺乏敏感性。如此这般,岂不遗憾?

自西元纪年起,历史上各大文明一直在互动,但少有彬彬有礼、细雨和风,多为刀光剑影、血雨腥风。这恐怕才是“对话”,真正的“文明对话”。历史上,一个文明是不会派出一些代表,去到某处坐下来与另一个文明的代表温文而雅地“对话”的,哪怕只是为了消除分歧,和平共处。如果真发生了对话,那也是因为一个文明自以为比其他文明优越,想要用自己的信仰来置换其他文明的价值观,明末清初耶稣会士来华向中国士大夫传教时双方发生的思想交锋便在此列。更何况和平对话告一段落后往往是图穷匕见,用军舰大炮真枪实弹来吆喝来叩门,显然比对话之嚷嚷更加有效。如所周知,在16世纪之前约一千年中,大量东方知识和技术传播到西方,加强了西方的力量,后经换代升级,竟被西方人用来凌辱、宰制和殖民东方。这当然可以视为一场“对话”,一场西方人加害东方人受害的不平等的“文明对话”。

是人类就有好奇心,欧洲人并非例外。启蒙运动期间,“中国风”盛行于欧洲,这时欧洲人喜欢“文明对话”,尤其喜欢与想象中的中国文明“对话”。但不久后,欧洲人藉工业化迅速致富,而中国的神秘面纱被逐渐揭开,于是崇拜变成了鄙夷,后来更有对崇拜对象的侵略和羞辱。直至20世纪初麻木的中国开始苏醒,崇尚强力不知收敛的西方文明则危机重重,难以为继,这才有了狄金森对中国文化的重新思考和评价,才有他与中国人的平等对话(欧战结束后更有罗素来华,想要从中国文明中寻找药方,救治病入膏肓的西方文明)。30年后,又有燕卜森来华长住,与大量知识分子和一般人进行平等的对话,努力理解异质的东方文明。但没有文明间力量的平等,便不可能有真正平等的文明对话。眼下,文明间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逆转,正往平等的方向迅速迈进,文明间真正平等的对话即将到来。

猜你喜欢
深圳大学欧洲人杭州
杭州
深圳大学与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签约共建产学研专用线站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21 年分类总目次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20年分类总目次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7年征稿细则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杭州旧影
比例原则在欧洲人权法院诽谤判例中的适用
商标权属于人权?——从欧洲人权法院判例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