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头部核磁共振影像学特点分析

2014-04-04 16:15梅瑰梁奕陈玉华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4年5期
关键词:脑微白质间隙

梅瑰,梁奕,陈玉华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头部核磁共振影像学特点分析

梅瑰a,梁奕b,陈玉华a

目的:通过分析腔隙性脑梗死(LI)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影像学检测结果对LI个体化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连续收集我院收治的LI患者100例,完善头部核磁共振(MRI)检查,包括常规MRI序列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分析其影像特点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结果:本组LI患者合并存在血管周围间隙46例(其中间隙扩大10例);存在脑白质疏松54例;存在微出血31例(SWI阳性31例,T2*WI阳性仅13例)。结论:LI可合并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白质疏松、脑微出血等;SWI对合并脑微出血的检出率高于常规MRI。

腔隙性脑梗死;磁敏感加权成像;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白质疏松;脑微出血

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作用下,血管壁发生病变,最终管腔闭塞,导致供血动脉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1]。缺血、坏死和液化的脑组织由吞噬细胞移走形成小空腔,故称腔隙性脑梗死。在影像学中,LI泛指直径<1.5~2.0 cm的梗死灶[2]。随着影像学的进步,LI的诊断率大大提高。本研究收集我院收治的LI病例,分析其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特点,为其个体化治疗和二级预防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连续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我科收治的LI患者100例。入组标准:临床症状较轻,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头晕、头痛、睡眠不佳、情绪不稳及记忆力下降等,定位体征不明显;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 表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3分;常规头部MRI检查示LI(脑部病灶直径3~20 mm,单发或多发)。排除标准:病情24 h内加重,NIHSS评分>4分,常规头部MRI检查排除LI。本组100例患者,男54例,女46例;年龄42~90岁,平均(65.7±11.6)岁;≥65岁者66例;既往有高血压史89例,有糖尿病病史41例,长期吸烟(包括戒烟史时间<2年)61例,心脏病史(除外房颤)27例,房颤病史9例,外周动脉硬化88例,颈动脉易损斑块59例,低密度脂蛋白>1.8 mmol/L86例,心肌梗死史8例,脑卒中史38例。

1.2 方法

对患者完善MRI扫描,扫描参数:采用GE Signa HDx 1.5T超导型MR和头颈联合线圈,常规行横断面 T1WI(TR1785 ms,TE20.0 ms)、T2WI(TR3880 ms,TE107.5 ms)、T2FLAIR(TR8502 ms,TE152.9 ms)及矢状位 T1WI(TR2362 ms,TE 9.1 ms),层厚6 mm,层间距2 mm。同时行磁敏感ESWAN序列,扫描参数具体如下:TR72.1 ms/TE 5.6 ms,带宽31.2 KHz,FOV 20×24,矩阵512×256,激励次数NEX0.75。同时得到幅度图和相位图,图像在工作站经Functool软件处理,经过相位图的低通滤波,幅度图像应用相位掩模以及最小信号强度投影(MinIP)等技术处理后,得到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重建图像。影像资料分析由2名接受专业培训的从事神经放射专业的医师分别进行,观察病灶的大小、形态、数量、边界、信号,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同时确定小静脉、脑血管周围间隙、白质病变及微出血病灶,并排除钙化灶。

2 结果

本组LI患者中合并存在血管周围间隙46例(其中间隙扩大10例),见图1;存在微出血31例(SWI阳性31例,T2*WI阳性仅13例),见图2;存在脑白质疏松54例,按法泽卡斯分级[3]:1级33例,2级17例,3级4例。LI的发病部位:基底核区71例(71%),放射冠14例(14%),丘脑6例(6%),脑干5例(5%),小脑4例(4%);其中多发性LI68例(68%),见图3。

3 讨论

LI的患者一般没有或仅有轻度的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一般临床症状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认知障碍、睡眠障碍、情感障碍等。本组患者年龄范围42~90岁,其中>65岁者占66%,提示LI发病年龄跨度大,老龄化可能是LI的原因之一。此外,患者多伴有一种或多种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吸烟、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过高等。

从影像学方面分析,LI的MRI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小病灶,直径<20 mm,于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多发于基底核区、丘脑及脑桥等部位,常合并脑白质疏松及微出血。脑白质疏松是1987年由加拿大的神经病学专家Hachinski等[4]提出的一个影像学诊断术语。脑白质疏松多发生于大脑皮质下或脑室旁白质,表现为点片状或弥漫性互相融合的病灶,边缘模糊,常两侧对称,T2WI为高信号。Gandolfo等[5]报道,年龄>65岁的LI患者,如果MRI有脑白质疏松表现,则其LI的复发率更高。脑微出血在常规MRI上表现为LI,而在T2*WI或SWI上则因含铁血黄素沉积而表现为低信号。本研究结果提示,SWI较T2*WI发现脑微出血阳性率更高。陈家祥等[6]对12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MR序列检查发现,伴微出血灶者38例,SWI检出微出血灶数量是T2梯度回波的4倍,显示大小是T2梯度回波的1.5倍左右,可显示T2梯度回波难以检出的微小出血灶。因此,LI抗栓治疗前是否需要以T2*WI、 SWI筛选微出血(尤其是脑血管淀粉样变性)值得进一步探讨。已有学者认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MRI上发现陈旧性脑微出血时,溶栓治疗的出血性并发症风险很高,治疗应慎重[7]。Poels等[8]提出LI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时,要注意患者的年龄、未控制的高血压、淀粉血管病变、严重脑白质病变、吸烟、阿司匹林剂量及MRI上T2梯度回波所见的微出血等重要脑出血的危险因素,以减少LI患者的脑出血。

综上所述,LI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因及发病机制也各不相同。除重视其高危因素的评估及干预外,还要强调根据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的不同进行积极的治疗及预防,并建议对LI患者常规行SWI检查以筛查是否合并微出血(尤其是反复或多发性LI)。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为单中心、小样本研究,尚需大样本研究以得到更确定的结论。

[1]贾建平.神经病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3:186-186.

[2]周佳佳,徐子奇,罗本燕.进展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预测与治疗研究现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3,46:494-496.

[3]傅建辉,赵辉.脑小血管病研究进展 [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2011,10:5-8.

[4]HachinskiVC,PotterP,Merskey H. Leuko-araiosis[J].Arch Neurol,1987,44:21-26.

[5]Gandolfo C,Moretti C,Dall AD,et al. Long-term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lacunar syndromes[J].Ada Neurol Scand,1986,74: 224-229.

[6]陈家祥,宋桂芳,马岩,等.MR磁敏感成像诊断缺血性中风的应用价值[J].上海医学影像, 2008,17:110-112.

[7]李兰玉,李焰生.不同病因的皮质下小梗死的危险因素比较 [J].中国卒中杂志,2012,1: 29-33.

[8]Poels MM,Ikram MA,van der Lugt A,et al. Cerebral microbleeds are associated with worse cognitive function:The Rotterdam Scan Study[J]. Neurology,2012,78:326-333.

(本文编辑:唐颖馨)

R741;R741.04

A DOI 10.3870/sjsscj.2014.05.027

长航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a.神经内科,b.影像科武汉430000

2014-06-11

陈玉华whchyh@163.com

猜你喜欢
脑微白质间隙
间隙
IL-6、NES以及新生儿颅脑超声对早期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的研究进展
脑微出血及其与抗栓治疗的研究进展
飞行过载及安装间隙对主安装节推力测量的影响
紧流形上的SchrÖdinger算子的谱间隙估计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磁共振成像常规序列与磁敏感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诊断价值比较
血脂与脑小腔隙灶及白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
浅谈保护间隙的利弊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