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例腕管综合征神经电生理诊断分析

2014-04-04 16:15唐娜叶茂斌李志军胡晓晴唐荣华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4年5期
关键词:腕管肌电图腕关节

唐娜,叶茂斌,李志军,胡晓晴,唐荣华

53例腕管综合征神经电生理诊断分析

唐娜,叶茂斌,李志军,胡晓晴,唐荣华

目的:分析腕管综合征(CTS)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CTS患者53例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分析其特点。结果: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延长44例,正中神经运动传导未引出电位7例,正中神经传导正常2例;正中神经SCV测定消失17例,正中神经感觉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26例,SCV减慢10例。拇短展肌可见正峰及纤颤自发电位18例。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在CTS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神经电生理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腕管内容积减小或压力增高,导致正中神经受压,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1]。临床主要表现为夜间掌面桡侧1~3指感觉异常[2],如麻木、疼痛。疼痛可放射到肘部;可伴对掌无力,动作迟钝。严重者肌肉萎缩,活动障碍。病因多为劳损、外伤、局部占位、感染、风湿免疫、肥胖、血脂异常、内分泌系统异常等。本病好发于40~60岁[3],女性多见,可单侧或双侧发病。本研究搜集CTS患者53例,分析其临床电生理特征,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CTS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门诊诊断为CTS的患者53例。入选标准: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掌面桡侧1~3指感觉异常;按压腕部掌侧症状加重;屈腕试验和Tinel征阳性;腕关节MRI提示CTS;颈椎MRI无异常;神经肌电图提示臂丛无异常。本组53例患者,男10例,女43例;年龄25~57岁,病程1月~20年。临床表现为双手麻木53例,大鱼际肌萎缩31例,手掌疼痛不适40例;近期外伤史4例,手务工作者7例,有风湿病史2例。依据症状与体征将本组患者分为3型[4]:I型(轻度)2例,发病时间<2周,仅轻度麻木,无萎缩及对掌受限;II型(中度)33例,发病时间2~6月,中度指端麻木、大鱼际肌松弛,曲腕疼痛;III型(重度)18例,发病时间6~10月,中重度指端麻木,夜间麻木惊醒,轻度肌肉萎缩,对掌力差。

1.2 方法

采用尼高力四导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完善神经电生理检测。室温24℃,表皮温度32℃,去汗液及角质。测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uron conduction velocity,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记录F波,辅助针肌电图。具体方法:①MCV:记录电极(-)置于大鱼际肌肌腹,参考电极(+)置于大鱼际肌远端肌缘骨隆突处,刺激器置于正中神经干腕部及肘部(分2次记录),地线置于刺激和刺激之间的皮肤;从脉冲波刺激开始至记录到动作电位(M波)出现之间的潜伏时间称潜伏期。使用脉冲电流对神经的各个不同端点分别进行刺激,在其所支配的远端记录到动作电位(M波),2个端点潜伏期之差称为传导时间。再测出刺激两端点间的距离。以公式测出神经传导。根据病情可选正中、尺、桡、肌皮、腋神经。②SCV:指环电极刺激+极置于指末端,(-)极置于指腹,间隔2 cm;双极电极记录置于正中神经干腕部;根据病情可选正中、尺、桡神经。③针肌电图:地线置于手臂,同心圆针刺所检肌肉,观察插入电位,静息电位,小力收缩运动单位,大力收缩运动单位募集相。神经电生理判断标准参照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电生理室正常值标准。

2 结果

53例患者中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延长44例,正中神经运动传导未引出电位7例,正中神经传导正常2例;正中神经SCV测定消失17例,正中神经感觉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26例,SCV减慢10例。拇短展肌可见正峰及纤颤自发电位18例。尺神经、桡神经检查正常。

本组Ⅰ型患者,运动潜伏期(4.1±0.8)ms,波幅(14.6±1.2)mV,传导速度(60.0±5.0)m/s,指1-腕SCV(56.0±0.6)m/s,指3-腕SCV(58.0±0.80)m/s,肌电图未见自发电位;腕关节MRI可见正中神经肿胀增粗;Ⅱ型患者,运动潜伏期(6.0±0.5)ms,波幅(13.4±4.4)mV,传导速度(60.0±5.1)m/s,指1-腕SCV(29.0±7.0)m/s,指3-腕SCV(33.0±10.0)m/s,肌电图未见自发电位,腕关节MRI可见正中神经腕管内受压变扁;Ⅲ型患者,运动潜伏期(7.2±0.8)ms,波幅(7.7±0.7)mV,传导速度(72.0±5.2)m/s,指1及指3-腕感觉神经电位未引出,肌电图可见较多自发电位,腕关节MRI可见T2WI正中神经信号增强,腕横韧带膨隆,见图1。

3 讨论

腕管是由腕骨沟和桥架其上的腕横韧带共同构成的骨纤维性管道[5],在腕管中有9条屈肌腱和1条神经(正中神经)通过。正中神经在指浅屈肌腱的浅面,位置较恒定,直接与腕横韧带相接触,这一特定的解剖关系加之腕横韧带较为坚韧,弹力纤维少,所以任何原因引起的腕横韧带变性必将引起对正中神经的摩擦及卡压,在腕背伸时更为明显。CTS是腕管内压力增高导致正中神经嵌压,神经传导阻滞引起一系列症状。本组53例CTS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神经电生理改变,表现为正中神经节腕以下SCV、MCV、神经肌电图异常,臂丛神经无异常。有学者认为可通过微移分段测定法、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对比法、正中神经和桡神经对比法提高阳性率[6]。

CTS患者临床表现差别较大,预后也不同。I型正中神经运动神经M波远端潜伏期轻度延长;积极治疗可控制病情,应避免正中神经进一步损伤。II型正中神经运动神经M波潜伏期延长,感觉神经电位低,感觉神经传导减慢;经治疗后,神经功能获得一定恢复。III型感觉神经电位可引不出,肌电图可见拇短展肌有不等量自发电位,周围神经损害严重,预后不良。

腕管MRI成像正常时腕管内肌腱呈低信号,正中神经呈中等信号,与肌肉相似,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正中神经在豆骨水平断面的膨胀率与在桡骨远端的膨胀率存在差异;正中神经在豆骨水平进入腕管时可有轻度变扁;屈肌支持带的掌侧弯曲有显著性差异;静脉回流受阻、毛细血管压力增高和水肿,正中神经在T2WI上信号强度增强[7]。本组MRI结果与此相似。

本组结果显示,神经电生理检测虽然直观性不如MRI,但对CTS的早期诊断具有灵敏性,对评估周围神经损伤程度和判定预后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1]Boulton AJ,Malik RA,Arezzo JC,et al.Diabetic somatic neuropathies.[J].Diabetes Care, 2004,27:1458-1486.

[2]Hogrel JY.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in neuromuscular disorders[J]. Neurophysiol Clin,2005,35:59-71.

[3]Onder B,Yalcin E,Selcuk B,et al.Carpal tunnel syndrome and metabolic syndrome co-occurrence[J].Rheumatol Int,2013,33:583-586.

[4]于胜吉,蔡锦方.腕关节外科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05-213.

[5]李洁荣.腕关节解剖生理和生物力学在腕部损伤的意义 [J].中华手外科杂志,1993,9: 248-249.

[6]冼珊,陈健梅,吴秋南,等.腕管综合征的肌电图检测与分析 [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09, 16:211-212.

[7]唐郁宽,马德智.腕管结构的MRI解剖研究进展 [J].中国CT和MRI杂志,2009,7: 27-29.

(本文编辑:唐颖馨)

R741;R741.04

A DOI 10.3870/sjsscj.2014.05.029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武汉4300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No.81000537)

2014-06-02

唐荣华tangrh123@126.com

猜你喜欢
腕管肌电图腕关节
超声引导腕管注射类固醇治疗腕管综合征及其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高频彩超与磁共振成像对类风湿性腕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掌区小切口腕管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54例
关于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三届《腕关节损伤新技术学习班》的通知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