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树花“小黑汀”的特性及栽培要点

2014-04-04 16:55沈高潮姚庭永姚松涛吴应淼吴建平
食药用菌 2014年1期
关键词:原基树花菌棒

沈高潮 姚庭永 姚松涛 吴应淼 吴建平



灰树花“小黑汀”的特性及栽培要点

沈高潮 姚庭永 姚松涛 吴应淼 吴建平

(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 浙江省食用菌开发中试基地,庆元 323800)

小黑汀;品种特性;栽培管理

灰树花(),又名贝叶多孔菌、舞茸、栗子蘑,富含多糖类物质,具有抗癌、抗肿瘤、治疗肝硬化及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效。庆元县栽培灰树花已有20多年历史,这里生态环境适宜、群众基础好、产供销及加工服务体系初具规模,是目前浙江省唯一的灰树花产区,年栽培量达到1 600余万袋,为全国最大的灰树花生产地。多年以来,庆元灰树花栽培品种一直沿用本单位育成的庆灰151。为改变本县灰树花栽培品种单一、出菇期集中的现状,巩固和拓展灰树花产业的优势,本单位在新育成灰树花菌株“庆灰152”的基础上,引进“小黑汀”菌株,进行适应性栽培研究。现将“小黑汀”的特性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1 品种特性

1.1 品种来源 小黑汀(国品认菌2008056)由河北燕山科学试验站选育,是河北迁西灰树花主栽品种。

1.2 形态特征 子实体群生,菌盖灰白色至深褐色,扇形或匙形,直径2~8厘米,厚0.2~0.7厘米;菌柄灰白色,肉质、柄短、多分枝、重叠成丛。

1.3 营养人工栽培时可利用杂木屑、棉籽壳、蔗渣、稻草、豆秆、玉米芯等农林副产品作为碳源。氮源以有机氮最适宜菌丝生长,生产中常添加玉米粉、麸皮、大豆粉等增加氮源。

1.4 温度 小黑汀属中温型菌株,菌丝生长温度5~32 ℃,最适23~26 ℃;出菇范围16~26 ℃,最适18~23 ℃。

1.5 水分 培养料的含水量宜58%~63%。空气湿度,发菌期宜60%~70%,子实体生长期间应控制在85%~95%。

1.6 空气 小黑汀菌株好氧性强,不论在菌丝生长阶段还是子实体发生阶段都需要充足的氧气,要注意通风换气。通气不足或二氧化碳浓度高,子实体生长迟缓、不分化,菌盖开片难,畸形菇多,并易遭杂菌污染。

1.7 光照 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原基形成需散射光的刺激;子实体生长阶段散射光光线越强则颜色越深,光线越弱则颜色越浅,加强散射光强度可减少畸形菇的发生。

1.8 pH 菌丝生长pH为4.0~7.5,适宜pH为5.5~6.5。

1.9 生长周期 代料栽培,在适温条件下,菌棒(规格为15厘米×48厘米)35~45天完成发菌,10~15天后熟,割口后5~10天形成原基,5~10天原基分化,7~15天原基成熟。温度略低生长周期延长,品质较优;随着温度升高生长周期缩短,品质下降。

2 栽培管理要点

2.1 栽培季节 庆元县灰树花栽培多在春秋两季采用菌棒式栽培。第1茬菌棒割口出菇,第2茬以覆土方式出菇。小黑汀栽培季节安排为:春栽 1~2月接种,4~6月出菇,于当年6月覆土,7~10月出菇;秋栽 7~8月接种,9~10月出菇,于次年3~5月覆土,6~10月出菇。

2.2 培养料配方 杂木屑34%、棉籽壳34%、麦麸10%、玉米粉10%、山表土10%、石膏粉1%、红糖1%,料水比1︰1.1~1.2,pH自然。配料要求选用优质、新鲜、干燥原料;棉籽壳加水预湿后再与其他原料充分拌匀。

2.3 菌棒制作 力争做到当天拌料,当天装袋灭菌,避免堆积过夜,以减少灭菌前培养料自繁微生物的滋生量。装袋要求松紧度适中,每袋(规格为15厘米×48厘米)湿料重1.7~1.9千克。培养料中因加有泥土和棉籽壳等原料,适当增加灭菌时间,98~100 ℃条件下需保持14~15小时。

2.4 接种培菌 灭菌后,料棒内温度降到30 ℃以下方可接种。通常每棒接种2~3穴,每穴接种量要适当加大。培菌环境要求洁净、干燥、阴凉、通风,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80%之间。

2.5 出菇管理 灰树花子实体对温度很敏感,在原基形成与分化阶段要求保持相对恒温状态。小黑汀栽培管理难点在原基分化环节,应根据栽培情况及时调节温、湿、光、氧,促进原基分化。

(1)第1潮割口出菇。在适宜出菇的温度条件下,将长满菌丝并经适当后熟的菌棒搬入出菇场地进行割口出菇。①割口管理: 选择菌丝生长浓密之处,用锋利小刀片将筒袋割出长1.5~2厘米的V形小口,并刮去割口处深0.5~1厘米的菌皮及少许培养料,也可用12厘米皮带冲打孔。每个菌棒割口1~2个。在菌棒割口后保持环境空气相对湿度85%~95%,温度18~23 ℃的情况下,5~15天即可形成原基。②适当增加散射光,利于原基分化。③在原基形成至幼蕾期,只能喷雾状水,切不可直接向菌棒洒水。原基分化形成叶片以后可适当增加喷水次数与强度,每天喷3~5次。在适宜条件下培养10~15天,子实体达七八成熟时即可采收。

(2)休息养菌。采收后菌棒选阴凉、通风场地以“#”形堆放养菌,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覆土,出第2潮菇。

(3)第2潮覆土出菇。采用半脱袋或脱去外筒袋覆土,段与段紧靠单层排放或多层叠放在畦床,上覆3~4厘米砂壤土或菜园土。覆土后应使棚内通风凉爽,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0%~90%、温度20~25 ℃、畦面湿润。原基形成后应增加光照强度,促使原基分化形成子实体,当子实体达七八分成熟时即可采收。

2.6 病虫害防治 ①菇蝇:幼虫蛀食子实体,致使子实体停止生长,甚至腐烂。防治措施:以防为主,栽培场地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四周使用防虫网可有效防止菇蝇进入。②黄粘菌:主要发生在覆土栽培土层表面,能直接侵染子实体,引起腐烂。防治措施:改进栽培工艺,使用覆盖物,使黄粘菌没有滋生的环境条件。

S646.1

B

2095-0934(2014)01-059-02

猜你喜欢
原基树花菌棒
感恩生活,给生命一树花开——读《花田半亩》有感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送你一树花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陇西县香菇出菇管理规程
陌上花开文学社:播撒文学之种,静待一树花开
基于群体Parrondo博弈的根分枝建模方法
香菇注水时间怎样掌握
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对家蚕翅原基生长分化的影响
Evaluation on formation rate of Pleurotus eryngii primordium under different humidity conditions by computer 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