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 “经济人”:对企业环境责任的理论探讨

2014-04-04 17:19袁红辉
环境科学导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经济人经济学责任

袁红辉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管经系,云南 临沧 677000)

超越 “经济人”:对企业环境责任的理论探讨

袁红辉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管经系,云南 临沧 677000)

中国的环境问题依然严重,作为环境问题的主要责任者之一的企业却环境责任缺失或者环境责任严重承担不足,在 “经济人”理性的价值观主导下,企业将经济利益置于首位而将其他责任置于其次,中国的现实需要企业转换其环境责任承担的价值观,超越 “经济人”,只有实现 “经济人”与 “道德人”的结合,才有望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经济人”;“道德人”;企业;环境责任;探讨

“环境问题”、“环境危机”、“环境灾难”等已经成为广大公众熟悉的字眼,我们经常能在各种媒体上看到与环境问题有关的各种报道:洪涝、旱灾、气候变暖、沙尘暴、酸雨、污染等,并且各种环境问题持续不断发生。据估计,环境恶化和环境污染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些损失将达到中国年GDP的8%~12%。另外,因环境污染而导致的疾病也迅速上升,仅仅空气污染,每年就使60~70万个早产儿死亡[1]。遍布中国的癌症村都是环境污染造成的恶果。这一切预示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正朝着不利于当代与后代的生存方向发展。环境问题的出现是与人类的行为紧密联系的。2010年2月6日,国家环保部、国家统计局、农业部发布了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告》,该公告将境内污染源区分为工业、农业、生活与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4类[2]。工业污染源是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作用因素,与工业有关的污染物有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目前,酸雨影响到中国1/3的土地,包括1/3耕地[1],而酸雨主要是工业废气二氧化硫所致。

中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是有目共睹的。面对污染,人们心存疑问:作为污染物的主要排放者、环境问题的主要责任人—企业,是否承担了相应的环境责任。

1 企业环境责任承担不足或者环境责任缺失现状

企业作为微观经济主体,就其本性而言,固然是谋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但在追求利润时也应该承担相应的环境责任。中国的很多企业,甚至大型的上市公司在谋取利润的同时并未做到这一点,表现出严重的环境责任缺失。

如果2010年7月污水泄漏事件是自然灾害所致,那么多年来与当地居民的环境污染纠纷并非“天灾”,而是 “人祸”。

紫金矿业只是环境责任缺失企业之一。根据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掌握的数据,仅政府公开的对污染企业处罚的记录,截止 2010年3月 1日,175家港股上市内地公司污染被罚超过 58000起(条)[4]。实力雄厚的大型上市公司尚且存在严重的环境责任缺失问题,更何况中小型企业。在我国,企业环境责任缺失是一种普遍现象,如 2004 年3月,川化集团污染沱江事件;2010年 7月 28日,吉林化工原料桶漂入松花江事件;2006年 8月,甘肃徽县 “血铅事件”等等。中国企业环境责任缺失的普遍性令人担忧。2010年7月,在环保部接报的突发环境事件119起中,涉及化学品的占70%[5]。

中国企业环境责任缺失并非今日现象,而是由来已久,根据 《人民日报》1987年 10月 10日报导:山西长子县化肥厂在1月4日发生 “令人震惊的水污染事件”,原因是该厂 “10年不治的污水”,在这10年中,曾经有无数群众与有关部门对该厂发出治理污染的呼声与要求,但企业未加理会[6]。由此可见,中国企业环境责任缺失现象具有普遍性与持久性。

2 企业环境责任缺失的主要动因:理性 “经济人”的价值取向

长期以来,企业作为市场中的微观主体以经济利益为中心,而将其他目标与责任放于其次。在“经济人”理性的价值观的指导下,在 “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企业向着利润目标前进。

2.1 以理性 “经济人”价值取向经营企业

现代经济学的“经济人”指的理性的、自利最大化的人。

“经济人”引发企业走向 “资本逻辑”,“资本逻辑”使环境保护服从于资本意志。马克思将资本定义为:“能够带来价值增殖的价值”,资本的本性是不断增殖的,资本逻辑在于利润。在此逻辑下,环境保护屈服于资本的意志,企业想方设法逃避环境责任,利用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将环境成本转嫁给社会,政府的环境法规约束作用甚微甚至形同虚设。

资本的趋利性使企业将获取利润做为支配性动机,拒绝了对人类在财富以外的更基本的目标的关注,对影响利润的措施一律采集消极与敷衍的态度,环保措施就恰恰被视为影响其利润的措施之一。企业对成本—收益进行权衡,将环境保护的费用置于成本项,为了使成本最低化,视环保部门对企业的环保要求为获取利润的障碍,通常采取抵制、逃避的办法,或者消极拒不执行。2003年中国政府出台了条例,规定 2004年 1月 1日以后建立的煤炭发电厂必须安装、运行二氧化硫的过滤装置,后来经过调查发现,许多电厂虽然装了二氧化硫过滤装置,但是为了降低成本,没有充分运行[1]。

“经济人”假设将人类的经济行为都视为追求最大化自利的理性行为,理性行为提供了人类选择的价值基础,在“经济人”价值观的指引下,企业环境责任的缺失,或者环境责任承担严重不足。

溯源信息管理平台分为溯源信息导入及二维码生成两部分。溯源信息导入主要为茶叶生产商信息、茶叶商品信息导入;二维码生成部分负责将茶园无线感知网络和RFID防伪平台上传的信息结合导入的商品信息最终生成二维码。溯源信息管理平台流程图如图8所示:

2.2 “经济人”命题及其理论局限性

自从亚当·斯密对 “经济人”作出详细论述以来,“经济人”命题一直是古典与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在斯密体系中 “经济人”具有利己与利他的双重属性,利己的本性构成“经济人”基础性的价值层面,“经济人”的利他是通过分工和交换实现的,也由此产生社会性的共同利益。经济人一方面是自利的,同时能无意识地增进他人与社会利益。如果说古典经济学坚持了经济学的伦理思想,那么早期的新古典经济学同样富有伦理意蕴。在 《经济学原理》中,马歇尔认为:“经济动机不全是利己的。对金钱的欲望并不排斥受金钱以外因素的影响,欲望本身也许是出于高尚的动机。经济衡量的范围可以逐渐扩大到包括许多利他的活动在内”[7]。

但是,现代经济学把人的行为动机做了非常狭隘的设定,把追求自利最大化视为人的理性行为的特征,特别是计量经济学和博弈论的出现,使得经济学几乎与伦理学无涉。在现代社会里,对经济利益的无止境的追求是 “经济人”功利特征的典型表现,“唯利是图”成为经济人的根本属性,人的其他特征、美德与经济人的功利性相比较,在“经济人”身上显得黯然失色。“经济人”的利己品行、功利主义的价值理念已经普遍化了,这导致了当今社会的 “经济决定论”。这并不是对 “经济决定论”完全否定,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物质生产活动还是人们的基本、最重要活动的社会状态下“经济决定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这样的社会必须要把经济活动放在第一位才能解决社会上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但是“经济决定论”将经济因素与其他因素割裂开来,强调了经济因素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其他。无论自然人还是企业都变成了 “经济人”,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人的成就与企业的成败都以经济成败作为衡量的标准。在现实社会中,人的需求是逐渐递进的,物质需求是生存的基本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人的需求的最高层次,是人的社会的精神的满足。因此,人类在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以后,会有更高一层次的需求。如今,人类对洁净空气、安全舒适的环境的需求与日俱增,而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上的需要。但在“经济人”价值观主导下的企业却无视这一需求的变化。

阿玛蒂亚·森指出,现代经济学 “不仅在理论分析中回避了规范分析,而且忽视了人类复杂多样的伦理考虑”[8],经济学对企业经营的指导,单一化了企业的行为目标,无法使企业在实现利润目标的同时考虑人类的其他利益。

森认为 “试图用理性来维持经济理论中的标准行为假设(即实际的自利最大化)就如同领着一队骑兵去攻击一只跛足的驴”[8]。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错误。这是对现代经济学 “无伦理”特征导致经济学贫困化而进行的批评。经济学的无伦理特征带来的后果使作为 “经济人”的微观主体只看重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导致了现代企业对环境责任的忽视与逃避。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我们需要经济行为主体在作出经济行为的同时也具有道德行为,在考虑经济目标的同时也要考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实现经济利益的同时要兼顾公共利益,因此,急切呼唤经济与伦理、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复归与结合,让企业切实承担起环境责任。

3 超越经济人:企业环境责任承担的价值观转换

由于在 “经济人”价值观的指导下,企业获取利润成为其唯一的动机,这一动机与承担环境责任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因此,必然导致企业掠夺自然、损害他人的环境利益。而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获利是其本性,要使企业在获利的同时又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的价值观必须进行转换,企业必须兼具 “经济人”与 “伦理人”的双重人格,是“经济人”与 “道德人”的结合。中国的现实极需具有这种双重人格的企业。

中国当前的国情需要大力发展经济,解决13亿多人口吃饭问题,如今,中国已经基本实现小康,但离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这需要大力发展经济。中国要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提升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也需要大力发展经济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因此,中国的企业需要经济效率,而“经济人”假设虽然只强调了人的一方面特征,却是以效率为核心,是 “实现效率目标的前提”[9],从这一意义上来看,应该坚持 “经济人”假设,因为自利最大化能提高经济效率,而单纯的利他行为却无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

如果仅仅以“经济人”理性为价值理念,企业不能切实承担起相应的环境责任,中国的环境问题无法解决,这将会影响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影响人口、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在中国人口素质低、人均资源量少、生态环境脆弱的情况下,我们应该谋求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工业化起步较晚,与先进国家相比已经失去了资源与环境优势,走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已经不符实际。因此,中国的现实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致力于环境保护。

“经济人”与 “道德人”的结合有望达到经济效率与生态环境效益兼具的目标。“道德人”是具有道德内涵的人,他强调合乎理性的伦理精神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将促成经济与道德的同步发展视为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10]。“道德人”和“经济人”存在不同之处,这种不同之处有利于“经济人”与 “道德人”的结合。“经济人”关注的是利润、盈亏,而 “道德人”关注的是行为的善恶;“经济人”是人活动的物质方面,而道德人是人活动的精神方面[11]。“经济人”重视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而“道德人”重视对他人利益的关心;在市场经济下,“经济人”行为受到市场机制与法制的约束,而 “道德人”行为依靠自律。二者存在功利性与超功利性,自律与他律的区别。但是,二者又相互补充,即自利与利他、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企业作为现实的经济主体,只有超越了传统的“经济人”本性,同时兼具 “经济人”和 “道德人”的双重人格,在双重价值观的主导下,才能既注重自身经济利益,又关注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既实现利润目标又积极承担环境责任。我们可以称这样的人为“生态理性经济人”,既具有经济理性,又具有生态环境伦理与社会责任感。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结合是可以实现的,并且能够引导企业承担相应的环境责任。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者曾经论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置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工人阶级生存环境极度恶劣而导致身心摧残于不顾,因此,马克思指出,只有实行生产关系的变革,实现共产主义,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环境问题,工人阶级才能获得解放。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做出了论述:“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12]。“自然主义”遵循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道主义”指的是所有的人享有公正和平等的权利与义务。马克思的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是:处于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一方面能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另一方面能自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包括环境责任。我国虽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具有资本主义制度所不具有的制度优越性,因此,中国的企业能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在生产经营中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切实承担起相应的环境责任,使中国的环境问题有望缓解。

[1]易明.一江黑水—中国未来的环境挑战[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18,17,69.

[2]本书编委会.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1.

[3]袁端瑞.紫金矿业深陷环保原罪:记者还原 “污染门真相”[N].南方周末,2010-7-5.

[4]徐楠.谁是下一个紫金企业?[N].南方周末,2010-7-28.

[5]叶超,褚晓亮,刘大江.化工炸弹围城工业事故多数被指人祸 [N].经济参考报,2010-8-23.

[6]夏光.环境污染与经济机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13.

[7]阿弗里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8.

[8]阿玛蒂亚.森.伦理学与经济学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3,22.

[9]仇恒喜,洛克龙.“经济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理论的基础 [J].当代经济研究,2000,(5):58.

[10]薛为昶,伦理学与经济学的离分与复归 [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413.

[11]颜毓敏.浅析 “经济人”与 “道德人”的统一 [J].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2001,(2):86-88.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0.

Beyond the“Economic Man”:Theoretical Study on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Yuan Hong-hui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Lincang Normal College,Lincang Yunnan 677000,China)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getting serious.However,enterprises as one of the organizations that should take responsibilities for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lack of environmental liabilities.Enterprises under the theory of rational“economic man”put economic interests first and the other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second.The lack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needs the enterprises to change their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values.Beyond the“economic man”,only realizing the combination of“economic man”and“moral man”could achieve the win-win situation of both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economic man;moral man;enterprise;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study

X196

A

1673-9655(2014)02-0092-04

2013-12-25

袁红辉,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猜你喜欢
经济人经济学责任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简明经济学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学龄前幼儿纯粹经济人假设研究
公共选择理论方法论及其评析
经济学
从“经济人”到“生态人”
期望嘱托责任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