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染色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边界的评估价值

2014-04-04 17:34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皮化生典型胃镜

夏 阳

本研究将我院收入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进行的电子染色内镜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胃镜检测的患者共212例,其中男性132例,女性80例。年龄32~81岁,平均(57.2±7.9)岁。患者均经过常规内镜检查发现胃黏膜呈现不典型的病变。入选患者排除凝血功能障碍和常规镜检显示有胃底静脉曲张、胃溃疡、黏膜下肿瘤、胃息肉、进展期胃癌、疣状胃炎、急性胃黏膜糜烂者。患者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A组及B组,每组106例,2组患者各项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胃镜检查方法

A组患者行胃镜术前常规准备,采用富士人工智能电子分光内镜,针对病变部位进行电子染色,对异常着色部位的组织送病理进行活检。B组采用普通内镜通过肉眼判断,对异常组织取标本进行常规活检。

1.3 病理学检测

所取胃黏膜活检组织采用10%的福尔马林液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连续切片3 μm厚后行HE染色。胃黏膜的病理变化包括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DYS)、肠上皮化生(IM)以及早期胃癌(EGC)。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其中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价值

单纯萎缩性胃炎对电子染色内镜染色并不着色,本组研究A组检查出萎缩性胃炎36例,其中轻度萎缩14例、中度萎缩11例、重度萎缩11例,病理诊断符合32例,准确率为88.9%。采用普通内镜检查出萎缩性胃炎34例,其中轻度萎缩15例、中度萎缩9例、重度萎缩10例,病理诊断符合30例,准确率为88.2%,2组准确率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 肠上皮化生的诊断价值

肠上皮化生黏膜小凹形状包括绒毛状、斑块状以及粗条纹状3种,绒毛状是最为特征性的表现。电子内镜染色能够使肠上皮化生区着色。本组研究中A组检测肠上皮化生共36例,其中轻度12例,中度10例,重度14例,病理诊断符合35例,准确率为97.2%。B组检测肠上皮化生共35例,其中轻度13例,中度11例,重度11例,病理诊断符合31例,准确率为88.6%,2组准确率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

2.3 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不典型增生多会伴随肠上皮化生存在,因此其放大内镜具有肠上皮化生的特点,但也有其自身的典型特征,尤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染色颜色更深,小凹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排列结构更为紊乱。早期胃癌小凹形态类似于重度不典型增生,大小不一、排列紊乱、形状不一,电子内镜染色呈深染,与周边不着色的正常黏膜形成鲜明的对比。本组研究中A组不典型曾生检测为15例,早期胃癌为19例,准确率分别为100.0%(15/15)和94.7%(18/19)。B组不典型增生检测为18例,早期胃癌为19例,准确率分别为66.6%(12/18)和68.42%(13/19),2组在不典型增生及早期胃癌检测诊断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胃癌诊断多依据于胃镜下活检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因此胃镜下发现病灶并准确活检是胃癌早期诊断的关键因素。早期胃癌在内镜下有时候单纯表现为黏膜的色泽改变,有些病灶甚至跟周围正常的黏膜色泽完全相同,普通胃镜下比较容易漏诊。

电子染色内镜又称为FICE,是由普通的分光和内镜技术相结合,可以不用染色剂就能够在内镜下显示不同的颜色,更好地显示黏膜的凹凸侧病灶及病灶边缘的结构,血管及绒毛的结构。既往同行多采用色素内镜检测取得一定的效果[1],Okabayashi等[2]报道显示靛胭脂染色能够准确地发现胃癌病灶。Ojetti等报道[3]美蓝染色能够有利于不典型的增生及肠上皮化生的检出,检出率显著优于普通的胃镜下活检。Shaw等报道使用美蓝联合刚果红染色有利于早期胃癌病灶的发现,尤其是直径在4~10 mm普通胃镜下不容易被发现的病灶,但是此方法需要注射胃泌素以促进胃酸的分泌,操作相对繁琐并耗费时间,目前应该较少被应用[4]。Yamashita等对27例早期胃癌患者采用靛胭脂联合醋酸染色后发现,肿瘤区域表现为黏膜褪色,其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100%及98%[5]。本组采用电子染色内镜进行检测,研究结果显示在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方面,通过电子染色内镜与普通内镜诊断,其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电子染色内镜对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的染色后检出准确率无太明显的效果。在早期胃癌及不典型增生检测方面,我们研究发现电子染色内镜的不典型增生检测准确率为100%(15/15),早期胃癌检测准确率为94.7%(18/19)。显著高于普通内镜检测准确率的72.2%(12/18)和73.6%(13/19),2组检测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电子染色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较高。

综上所述在电子染色内镜下进行活检,可以提高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1] 时然然.色素内镜及电子染色内镜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新疆医学大学学报,2013,36(3):394-398.

[2] Okabayashi T,Gotoda T,Kondo H,et al.Usefulness of indigo carmine chromoendoscopy and endoscopic clipping for accurate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of proximal gastric cancer〔J〕.Endoscopy,2000,32:S62.

[3] Ojetti V,Persiani R,Nista EC,et al.A case-control study c-omparing methylene blue directed biopsies and random biopsies for detecting pre-cancerous lesions in the follow-up of gastric cancer patients〔J〕.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2007,11:291-296.

[4] Shaw D,Blair V,Framp A,et al.Chromoendoscopic surveillance in hereditary diffuse gastric cancer:an alternative to prophylactic gastrectomy? 〔J〕.Gut,2005,54:461-468.

[5] Yamashita H,Kitayama J,Ishigami H,et al.Endoscopic instillation of indigo carmine dye with acetic acid enables the visualization of distinct margin of superficial gastric lesion:Usefulness in endoscopic treatment and diagnosis of gastric cancer〔J〕.Dig Liver Dis,2007,39:389-391.

猜你喜欢
皮化生典型胃镜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多项式求值题的典型解法
病理诊断与内镜诊断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中的价值分析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LCI诊断肠上皮化生的应用价值
肠化免疫分型,告诉您胃病怎么办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内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关系研究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