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灼伤 “大”伤害

2014-04-04 18:52江波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南安全与防灾 2014年2期
关键词:化学性职业性伤者

□文 / 江波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小李是一家塑料厂的技术工人,在作业时不慎将用于生产塑料的一个苯酚桶打翻,大量的苯酚溶剂溅在了身上,同事们赶紧把他送往医院救治。医师仔细检查了小李被苯酚腐蚀的皮肤,认定为全身20%的深二度烧伤。更加严重得是,由于苯酚中含有的大量毒素已经渗透进皮肤,并进入肝脏,可能会引起严重的肝脏损伤,甚至导致急性肾衰竭。

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由于防护不当或意外事故,一些高温或常温的化学物直接污染劳动者的皮肤,对皮肤产生刺激、腐蚀作用以及化学反应热引起的急性皮肤损害,或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接触某些化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疾病,或者伴有眼灼伤和呼吸道损伤,且某些化学物可经皮肤、粘膜吸收导致伤者中毒。

不可轻视的“小”灼伤

导致化学性皮肤灼伤的物质有很多,主要是酸类、碱类、溶剂、致敏物和某些金属元素等。某些化学物还可经皮肤、粘膜吸收,合并该化学物中毒,如黄磷、酚、热的氯化钡、氰化物、丙烯腈、四氯化碳、苯胺等。

根据近年来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病例分析,碱烧伤和沥青烧伤病例最多。碱烧伤常见于苛性碱、氨、石灰等。碱可使组织细胞脱水与皂化脂肪,碱离子与蛋白结合形成碱性蛋白,可穿透到皮下深部组织。如果早期处理不及时,创面可继续扩大或加深,并引起疼痛。沥青,又称柏油,有高度的粘合性,广泛用于房屋建筑、工程防腐防潮、铺路等。液体沥青引起皮肤烧伤纯属热力作用,无化学致伤作用。其特点是不易清除、热量高、散热慢,因此创面往往较深,且多发生于皮肤暴露部位,如手、足、面部等处。

需对症下药

一般来说,医生会根据伤者皮肤接触某化学物后所产生的急性皮肤损害,如红斑、水疱、焦痂等来诊断伤者是否为化学物灼伤。《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诊断标准》将总面积在10%以下的Ⅱ度灼伤列为轻度灼伤;将总面积在11%-30%或Ⅲ度在10%以下的灼伤列为中度灼伤;将总面积在31%-50%或Ⅲ度在11%-20%的灼伤,总面积<30%的灼伤,伴有严重的眼、食道或上呼吸道损伤,头面部、颈、手、关节等特殊部位灼伤,造成功能障碍、毁容、残疾者列为重度灼伤;将总面积超过50%或Ⅲ度灼伤超过20%,伴有严重的实质脏器损伤或下呼吸道损伤的列为特重灼伤。

一旦灼伤事故不幸发生,伤者及身边的同事不要惊慌,应当立即采取科学的应急处理措施。可根据灼伤的化学药品的不同、灼伤程度的不同和灼伤部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

碱类灼伤: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刺激作用,一旦灼伤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至碱性物质基本消失为止。眼睛被碱灼伤时应先用大量流水冲洗,再选择适当的中和药物如2%-3%硼酸溶液大量冲洗,特别注意穹窿部要冲洗彻底。总之,冲洗得越早、越干净、越彻底越好,哪怕残留一点也会使烧伤越来越重。不要顾虑伤者冲洗时加重疼痛,要鼓励伤者忍耐着冲洗下去,直到冲洗干净为止。当然,如果是强碱,如生石灰灼伤,应先用手绢、毛巾揩净皮肤上的生石灰颗粒,再用大量清水冲洗。切忌先用水洗,因为生石灰遇水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热量灼伤皮肤。

酸类灼伤:常见的强酸如硫酸、硝酸、盐酸都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作用。硫酸灼伤皮肤一般呈黑色,硝酸灼伤呈灰黄色,盐酸灼伤呈黄绿色。皮肤被酸灼伤后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皮肤被浓硫酸沾污时切忌先用水冲洗,以免硫酸水合时强烈放热而加重伤势,应先用干抹布吸去浓硫酸,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彻底冲洗后可用2-5%的碳酸氢钠溶液、淡石灰水或肥皂水进行中和。切忌未经大量流水彻底冲洗就用碱性药物在皮肤上直接中和,这样会加重皮肤的损伤。强酸溅入眼内,在现场立即就近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冲洗时应将头置于水龙头下,使冲洗后的水自伤眼的颞侧流下,这样既避免水直接冲眼球,又不至于使带酸的冲洗液进入好眼,冲洗时应拉开上下眼睑,使酸不至于留存眼内和下穹窿中。如无冲洗设备,可将眼浸入盛清水的盆内,拉开下眼睑,摆动头部洗掉酸液,切忌因疼痛而紧闭眼睛,经上述处理后立即送医院眼科治疗。

溴灼伤:液溴和溴蒸气对皮肤和粘膜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液溴与皮肤接触产生疼痛且易造成难以治愈的创伤,严重时会使皮肤溃烂。溴蒸气能引起流泪、咳嗽、头晕、头痛和鼻出血,严重者会导致死亡。当溴灼伤皮肤时,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1体积氨水(25%)、1体积松节油和10体积乙醇(95%)混合液洗涤包扎。如不慎吸入溴蒸气时,可吸入氨气和新鲜空气解毒。

磷灼伤:磷通过皮肤进入机体后,会加速体内排钙,引起骨骼脱钙,并可抑制机体氧化过程,造成蛋白质及脂肪代谢障碍。当皮肤被白磷灼伤时,及时脱去污染的衣物,并立即用清水冲洗,再用2%碳酸氢钠溶液浸泡以中和生成磷酸,然后用1%硫酸铜溶液轻涂伤处以让皮肤上残存的白磷形成不溶性磷化铜,阻止皮肤吸收白磷,用0.1%高锰酸钾湿敷包扎,不能将创伤面暴露于空气中,也不能涂抹油脂类物质。

酚灼伤:酚侵入人体后,分布到全身组织,透入细胞引起周身性中毒症状。如果酚直接损害心肌和毛细血管,会使心肌变形和坏死。皮肤被酚灼伤时应立即用30-50%酒精揩洗数遍,再用大量清水冲洗干净后用硫酸钠饱和溶液湿敷4-6小时,由于酚用水冲淡1∶1或2∶1浓度时,在瞬间可使皮肤损伤加重而增加酚的吸收,故不可先用水冲洗污染面。

总之,化学性皮肤灼伤的现场处理方法首先是第一时间将伤者移离事故现场,迅速脱去被化学物沾污的衣裤、鞋袜等。无论酸、碱或其它化学物灼伤,应立即用流动自来水或清水冲洗创面15-30分钟。要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将伤者送入有利条件相对较好的医院(烧伤专科医院更好)进行创面的彻底清创,剪去水疱,清除坏死组织。值得一提的是,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后,伤者或伤者亲友、身边的同事要及时、详细告诉参与救治的医生和事故调查人员事故发生情况、工作中与化学品的接触史,以便医务人员对其科学救治,便于事故责任处理和后续医疗保障与职业病评定工作。

善防范才能“百毒不侵”

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要特别注意预防化学性皮肤灼伤。首先要加强防范意识,妥善收纳危险化学品,尤其是经常与化学品打交道的人工作时切不可粗心大意,一定要严格按照工作条例安全生产。在工作场所千万别嫌麻烦而不穿戴防护衣帽、玻璃眼镜、手套,因为只有你全副武装了才会百毒不侵。其次是尽量避免吸入任何化工溶剂蒸气。处理具有刺激性的、恶臭的和有毒的化学品时,必须在通风的条件下进行,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另外就是禁止在高危的工作场所吸烟、进食,禁止赤身露体,禁止用手直接取用任何化学品,工休、下班后立即用肥皂洗手、换衣。

猜你喜欢
化学性职业性伤者
职业性中暑的预防
职业性传染病的预防
化学性急性咽喉水肿的急救与护理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的预防
伊士曼展示其耐受医用消毒剂的新一代聚酯——四步测试法显示伊士曼MXF221共聚酯具有出色的耐化学性
帮助
2011-2015年甘肃省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
将伤者送往医院后再开溜是否构成逃逸罪
交通肇事发生后伤者可以得到哪些赔偿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