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孔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4-04-06 16:27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4年5期
关键词:博斯腾湖入湖水量

魏 强

开-孔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魏 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新疆库尔勒 841000)

开-孔河流域包括开都河、孔雀河、博斯腾湖和诸小河流,国民生产总值占巴音郭楞蒙古自制州的80%以上,是该自治州国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区域。近十年来,由于受自然环境的演变和人类活动综合影响,流域内的天然调节水库-博斯腾湖水位持续下降,孔雀河下游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问题日益凸显,流域水资源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本文从开-孔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原因,对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保护博斯腾湖和生态环境提出了几点对策。

问题 原因 对策 水资源利用 开-孔河流域

1 流域概况

开都河—孔雀河流域(以下简称“开-孔河流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地处塔里木盆地东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缘,国民生产总值占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的80%以上,养育着流域内6县(市)及第二师约100万各族儿女,是巴州国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区域。流域总面积为7.70万km2,主要由开都河、博斯腾湖、孔雀河和诸小河流水系组成,水资源总量44.07亿m3(地表水42.01亿m3,地下水2.06亿m3)。其中,开都河发源于天山南麓中部的依连哈比尔尕山,全长560km,最终流入博斯腾湖,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5.18亿m3;博斯腾湖位于焉耆盆地东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水域面积约1000km2。据有历史数据记录以来最高水位1049.39m(2002年),最低水位1044.81m(1986年)。湖水矿化度最高值1.6-2.02g/L(1986年),最低值1.17g/L(2003年);孔雀河源于博斯腾湖,流经库尔勒市、尉犁县和若羌县,其尾闾为罗布泊,河流全长942km。孔雀河是开都河汇入博斯腾湖后经博斯腾湖调节的出流,自博斯腾湖扬水站投产运行后,孔雀河出流受人为控制,常年流量稳定,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13.34亿m3。1970年孔雀河断流至尉犁县境内的阿克苏甫水库,全长仅不足400km,孔雀河的尾闾罗布泊于1972年也完全干涸。黄水沟、清水河、乌拉斯台河、泉水沟、哈哈仁郭楞沟、莫呼查汗沟、乌什塔拉河、曲惠沟等诸小河也是博斯腾湖入湖水源,多年平均年径流量6.2亿m3。近年来除乌拉斯台河有少量冬闲水,黄水沟和清水河在大洪水期间有入湖水量外,其它河流已没有水量入湖。7

2 存在问题

2.1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水资源的不确定性

开都河是一条由冰雪融水和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水文情势波动增大,水资源不确定性增强。最大年(2002年)和最小年(1986年)年径流量变化相差2.3倍。2012年开都河全年来水量约为31.56亿m3,比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分别减少15%、25%和20%,甚至比多年平均值(35.31亿m3)还减少10.6%,是1996年以来山区来水最少年份。山区来水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流域水资源管理的难度。

2.2博斯腾湖入湖水量呈减少态势

在过去的10年,开都河入博斯腾湖水量由2002年的44.90亿m3减至2012年的19.87亿m3,接近1990年以来的最低值。博斯腾湖入湖水源除开都河外,还包括黄水沟、清水河、乌拉斯台河、泉水沟、哈哈仁郭楞沟、莫呼查汗沟、乌什塔拉河、曲惠沟等诸小河流,年均径流量约6.2亿m3。2010年-2012除乌拉斯台河有少量冬闲水,黄水沟和清水河在大洪水期间有入湖水量外,其它河流已没有水量入湖。

2.3博斯腾湖水位逼近临界最低值,形势严峻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不断加剧的影响下,博斯腾湖水位在过去10年出现了持续下降态势,由2002年的1049.39米(过去50年最高水位)下降到2012的1045.06米,10年下降了4.33m,接近《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斯腾湖流域水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条例》规定的最低控制水位1045.00m。伴随着博斯腾湖水位下降,湖水矿化度又开始出现升高态势,由2003年的1.17g/l升高到2012年的1.5g/l,表现出向微咸水湖转变的趋势,已影响博斯腾湖渔业、苇业和旅游等发展,直接威胁到整个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

2.4第二师塔垦区生产用水无法保证,孔雀河下游河道断流

第二师塔垦区农业生产用水自2009年以来逐年减少,由多年平均2.45亿m3减少至2012的0.6亿m3,2013年仅输水0.32亿m3,塔垦区农业生产用水已无法保证。

1972年孔雀河河道从阿克苏普水库以下开始断流,2009年自普惠水库以下河道开始断流。由于孔雀河河道常年断流,河道周边地下水得不到河水的补充,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两岸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2.5流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根据巴州水利普查资料,2011年开-孔河流域有机井8795眼,年取水11.05亿m3。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流域地下水位已出现普遍下降态势,据七个星-包尔海水源地地下水位观测井监测,2003-2012年地下水水位下降2.3m,地下水水位一直处于一个下降的趋势。其中:2003至2008年下降1.10m左右,2009年至2012年下降1.20m左右,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对生产和生态的负面影响已凸显出来。

3 主要原因分析

3.1开-孔河流域灌溉面积大幅增加,用水量剧增

国务院批复的《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中核定的开-孔河灌区规划年(1998年)面积为294.25万亩,综合灌溉定额738m3/亩,灌溉需水量为21.7亿m3。据巴州国土资源局统计,截至2010年,开-孔河灌区灌溉面积已达587.4万亩,综合灌溉定额约600m3/亩,灌溉需水量约35.24亿m3。由于流域灌溉面积大幅增加,用水量剧增,远远超出了流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3.2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河道水量损耗不断增加

开-孔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为16.80亿m3,可开采量为6.25亿m3(塔里木河流域综合规划)。根据巴州水利普查资料,2011年开-孔河流域有机井8795眼,年取用地下水11.05亿m3。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加大河道渗漏量,变相占用了地表水资源,开都河年均河道损失率1998-2002年为6.61%,2003-2012年为15.22%。1998年以前孔雀河河道损失率平均为22.98%,1999-2012年平均达33.34%。

3.3人为因素造成了诸小河流的入湖通道被截断

近几年,与博斯腾湖有地表水联系的诸小河流,由于环博斯腾湖周边诸小河沟灌区的开荒,灌溉面积的不断增加,加之人工育苇、筑坝等截断黄水沟及大部分排渠的入湖通道,致使诸小河及排渠流入博斯腾湖水量逐年减少,甚至部分河流已无水入湖。据统计,环博斯腾湖周边已形成自然苇区40万亩,人工育苇20万亩,年消耗水量约7.00亿m3。

3.4河流水量损失增大,灌溉矛盾加剧

根据《新疆开都河-孔雀河流域综合规划报告》,开都河规划梯级电站共11级,设计库容30.106亿m3,约占开都河来水量的90%。目前已建成及在建的有察汗乌苏电站,柳树沟电站,大山口一、二级电站,小山口一、二、三级电站和哈尔莫墩等电站,累计库容约为2.39亿m3。电站水库的调蓄与削峰改变了河流的径流过程和时空分布,导致水量损失增大,出现间歇性断流,灌溉矛盾加剧。

3.5无序架泵,扰乱了用水秩序

据调查,开-孔河两岸现有水泵450台,年取水量约2.51亿m3(开都河两岸55台,孔雀河两岸349台,环博斯腾湖38台,诸小河流8台)。这些泵站绝大多数无供水指标,挤占了生产、生态用水。

4 对策及建议

4.1合理确定发展规模,严格用水总量控制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的通知》(新政函〔2013〕111号)精神,尽快完成开-孔河流域地表水及地下水的用水总量指标分解工作。按照总量控制、以水定地的原则,合理确定发展规模;加强灌区用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严格用水总量控制;严格博斯腾湖周边污水达标排放。严格按照自治区批准的巴州开孔河流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加强水量统一调度,强化取水可管理。

4.2确立流域水资源管理“三道防线”

建议完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斯腾湖流域水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条例》,确立开-孔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三道防线”,确保“博斯腾湖最低控制水位1045.0m”警戒线不被突破。第一道防线是:以自治区批准的开-孔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为依据,建立用水总量控制警戒线;第二道防线是:建立“开都河入博斯腾湖水量”警戒线,明确规定开都河及其流域诸小河流注入博斯腾湖的最低水量指标。开都河年入湖水量应保持在24.5亿m3以上;第三道防线是:建立“博斯腾湖出湖水量”警戒线,明确年出湖水量控制在13亿m3。

4.3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加强无序取水管理

目前,开-孔河流域部分区域属超采区,根据《地下水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补充细则》的相关规定,地下水开采量应控制在4~5亿m3。尽快构建和完善地表水、地下水统一管理机制,对地表水、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实行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以水资源论证为前提,加强审批管理,确保流域水资源用水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加大开-孔河两岸架泵取水的取水许可管理,其用水量纳入当地用水总量指标中,加大执法力度,依法取缔非法泵站。

4.4加强管理,明确责任

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水利管理处等单位移交工作的批复》(新政函〔2011〕212号)精神,尽快将开都河流域诸小河流水量调度权、闸门启闭权和计量权移交塔里木河流域巴音郭楞管理局。明确事权,分清责任,为开-孔河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创造条件和提供支撑。

4.5保证入湖和出湖水量的动态平衡

加强诸小河流的管理,疏通黄水沟和清水河等诸小河流育苇区的入湖输水通道,确保入湖水量,限制或合理确定人工育苇规模,其用水量应纳入用水总量中,统筹安排,以保证博斯腾湖入湖和出湖水量的动态平衡,实现博斯腾湖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4.6加强山区控制性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规范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统筹协调防洪、供水、灌溉、生态和环境保护等与发电的关系,按照“电调服从水调”的原则,合理安排发电计划,对水电企业实行统一调度管理,确保区域防洪、供水、灌溉和生态安全,使“电调服从水调”落到实处。

1. 《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2. 《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

3. 《博斯腾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方法·实践》夏军,左其亭,邵民诚。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10.3969/j.issn.1672-2469.2014.05.007

TV213.9

B

1672-2469(2014)05-0020-03

魏 强(1980年—),男,工程师。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编号:201101049

猜你喜欢
博斯腾湖入湖水量
小水量超纯水制备系统的最佳工艺选择
环洱海主要入湖河流水质特征及入湖污染负荷估算
太湖TN、TP、蓝藻生物量变化趋势
新疆博斯腾湖湿地植物多样性探究
基于水力压裂钻孔的注水量及压裂半径的应用研究
滇池入湖河流磷负荷时空变化及形态组成贡献*
博斯腾湖冬捕新年有鱼
博斯腾湖湖区植物多样性特征研究
分散药包千吨注水量的水压爆破
压缩机级间冷却冷凝析水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