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缨在手缚苍龙——原陕西省委书记李瑞山重视支持水利建设追记

2014-04-06 21:36张丛笑
陕西水利 2014年1期
关键词:宝鸡陕西水库

◎张丛笑

◆作者系宝鸡市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李瑞山任陕西省委书记。在他担任陕西省委书记的13年间,正值文革时期,也是我国政治经济形势最复杂最困难的时候。然而,李瑞山逆潮流而上,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己任,顶着巨大的政治压力,冒着很大的风险,带领陕西群众修建水库1000多座,其中大中型水库67座,共增加蓄水能力20多亿立方米。这些水利工程,惠及了三千多万三秦人民群众及后代子孙。

李瑞山,我党一位高级干部的名字!他的亲民作风和精神,将永远被人们传唱。

逆势而动,决策上马一大批水利工程

1968年5月,陕西省革委会成立。然而,省革委会成立,并没有宣告文革浩劫的结束。在时任省革委会主任李瑞山的面前,分明摆着两条道路:一条是跟着“左”的路子走,天天抓阶级斗争,搞大批判和斗争;另一条路呢,就是迅速逃避这个环境,把目光投向群众最迫切最需要的事情,避其“大方向”的锋芒,到群众中去抓发展经济的大事情。

1966年8月,从湖南省调任陕西省委第一书记的李瑞山,深感陕西农业基础设施的落后,而落后的中心问题是缺少水源工程。于是,李瑞山一次次暗访当时陕西省的水利权威、原省水电厅副厅长于澄世。他从于澄世那儿,了解到渭河过去经常泛滥成灾,给关中和陕西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更了解到关中连年旱灾的历史和现状。他了解到,陕西关中地区的人民在1958年,曾经一度修渠填沟,试引水上高原,但由于准备不足,工程很快就下马了。在陕西省水电厅的一间办公室里,水利专家于澄世望着这位瘦小个儿的省委书记,心里寄予厚望。他知道,湖南省震动省内外的洞庭湖区电排歼灭战,湖南拓溪水库的兴建及韶山灌区的建设,都是李瑞山指挥和督战的结果。党中央现在派李瑞山到陕西来了,他会怎么办呢?李瑞山决定唱“空城计”,和于澄世深谈后的第二天,他就走出西安,脚板开始踏上渭河两岸,越过千河水,又登上陕北的山山峁峁,爬上葱葱郁郁的秦岭山麓,来到滚滚黄河边的广袤沙滩,走到惊涛急流的褒河和古老险峻的石门……陕西落后的农业景象,一一录入他的眼底。李瑞山心里一方面翻腾的是土地干旱田禾枯死的热浪,一方面,眼前映出的是三秦大地上由于水源工程奇缺,全省2100万父老乡亲愁苦的脸颊。在丘陵峻峭的山峁间,在古城西安的家里,他常激动得彻夜难眠,他决计要“杀出一条生路”,冒“只拉车不看路”的风险,冒“以生产压革命”的罪名,心想,既然党中央和毛泽东派我来陕西主政了,长缨在手缚苍龙,我就要带领群众牵苍龙出来给三秦大地吐水。

流经关中的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1958年,在大跃进的形势下,当时陕西省政府的负责人,曾想要引渭水上原,并动员群众开工挖渠。可是由于渭北原坡的地质情况复杂,水利地质人员看法不一,特别是苏联专家断言:“宝鸡市附近的原坡属滑坡地段,在原坡修水渠万万做不得。”加之国民经济出现暂时困难,工程上马后很快便下马了。而来陕西主政的李瑞山呢?他这时首先想到的是:要让这个全省最大的水利工程立即上马!省革委会成立后的几个月里,省水利水电设计院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就顶着寒风,在渭北原坡的沟壑间搞勘测设计了。李瑞山对他们说:“我要求你们拿出一个好的设计方案出来。这个方案,要切实可行。我们要让群众几年后看见,千百年来泛滥成灾的渭河水,终于变害为利,被引上旱原浇地了,设计如果出现问题,我就要找你们!”李瑞山硬实的陕北汉子的声音,给技术人员肩上压了担子,也让技术人员心里有了底。知识分子盼的是有工作干,盼的是用学得的知识报效祖国,技术人员发疯般地工作,忘病忘饿,李瑞山一次次听取他们有关工程设计的汇报。翌年春天,宝鸡峡工程上马,百里原坡,打响了引渭水上高原的人民战争,群众车拉锨铲镢挖,夯声号角震天。工程一线最高日上劳达20万人。此时,陕南汉中的褒河水库也宣告上马;安康地区的石泉水电站建设又进入筹备阶段。令人高兴是,1969年盛夏,经周总理亲自主持制定的“7.24”布告发布了。布告宣布要停止武斗,要抓革命促生产。布告的发布,使李瑞山的心中有了依仗。这年10月,国家水电部、农业部、机械部、物资部、建设部同国家计委等部门在北京召开北方8省区负责人会议,座谈农田水利和机电排灌问题。在这次会议上,别的省尚在空论,而李瑞山胸有成竹,他“一、二、三、四、五”,一连串说出陕西已开工和即将要上马的水利工程计划。李瑞山的发言,不只让外省的负责人惊讶,更重要的是他与当时水电部长钱正英的愿望合拍了。会议前,钱正英对李瑞山说:“水电部有些钱,就是不知道给哪里投。”李瑞山说:“钱部长,我们陕西眼下计划开工的水电工程达30项……”在座谈会上,钱正英部长和各部委的负责人,极大兴趣地静静地听着这位瘦小个儿的省革委会主任的发言。他们真欣喜哟,在这么动乱的险恶形势下,还有这样一位敢于大胆抓生产的省革委会主任!

由李瑞山定点的多项水利工程,速速上马。震动全省的宝鸡峡引渭工程,从宝鸡市西郊林家村的两山夹峙间,逶迤向宝鸡地区东边尽头的扶风县延伸。几百里的工地上,到处在填石打坝,到处在放炮夯基开渠,红旗猎猎,人山人海。宝鸡峡引渭工程,动员了关中西部几个地区的群众,包括西安所辖的县区,都派出劳动力上工地了。

李瑞山从西安坐着吉普车来到宝鸡峡引渭工地,吉普车在原下停了,他徒步爬到原顶,同民工们一起劳动,检查施工质量和进度。他对宝鸡峡引渭工程指挥部的总指挥李祖蕤说:“人民真了不起呀,他们认识到这顶工程是为自己造福,工程就上去了!”当时,粮食十分紧张,上工地的农民,每天每人自带一斤粮,国家补助半斤粮。劳动是高强度的,架子车箱大得如棺材,一车拉0.1立方米~0.2立方米土,实行定额包干。当时多数人吃不饱肚子,可还勒紧腰带干。现在,有人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时还说:“那架子车真大呀,一天拉50车土,拉得我肚子疼。”

为回报宝鸡人民,他堪称冯家山水库的总设计师

宝鸡峡引渭工程总干渠,从陕西西端的秦岭山下修起,直到咸阳市东的渭河,长达98公里。这98公里总干渠,让宝鸡的人民贡献出了两万余亩土地,同时,宝鸡地区的人民,还为这一工程上了大量的劳动力。李瑞山深谙民意,深知民心,他胸中的又一幅篮图,就是为回报宝鸡地区的人民绘制的。在宝鸡峡引渭工地,他对当时宝鸡地区革委会的负责人说:“宝鸡人民为宝鸡峡引渭工程做出了很大贡献,宝鸡峡引渭工程计划灌溉190万亩土地,而在其中宝鸡地区仅灌溉30万亩,绝大部分是为下游服务了,我们要尽快上冯家山水库,以报达宝鸡地区的人民。”宝鸡峡引渭工程开工一年之后,流经千阳、凤翔县的千河河床上,就又奔波着钻探和测量的许多工程技术人员。炎热的夏日,他们挥汗如雨,一身风尘,脸给太阳晒得黑黑的,有人嘴唇干裂,可是顾不上喝一口水,每天都和河水沙石为伍。

千河位于关中西部,是渭河的重要支流,它发源于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石庙梁。历史上最大洪峰流量为3480立方米/秒。这条河流同它的母亲河一样,过去也是洪水泛滥成灾,常常淹没大量农田。平日,千河水白白流淌,而两岸高原和平原上的庄稼,几乎年年遭受干旱和雨涝的威胁,水旱灾害交替发生,粮食产量低,群众生活十分贫苦。1970年夏,宝鸡市当时一批未解放的干部,“上边没人调,下边没人要,到冯家山改造”(当时的顺口溜),来到了千河岸边的灵化村。他们准备在冯家山下,带领群众修一座库容达3.89亿立方米的大水库,可以灌溉土地136万亩!这一宏伟计划,一方面在众多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胸中涌动着,燃烧着;另一方面,在不少人的心中,它却还是一个疑点或者疑团。千河河道的地貌很复杂,坝址选在哪里合适?上上下下难以决定。一日,李瑞山站在老爷岭上,听了技术人员的汇报,他赞成说:“好,这儿两边山岭夹峙仅距70米,大坝就打在这里!”既是我们党的高级干部又是水利专家的李瑞山,目光敏锐,一语千钧。有位工程技术人员说:“千河故河道下边的地质情况很复杂,苏联水利专家古列思基勘测过,他说这里会漏水,修下水库也是空空水库,这里不能修水库。”李瑞山说:“千河故河道的问题不能轻视,要打防渗墙,加上其他防渗措施,一定要认真处理好,保证不漏水!”

1970年初的一天,气候特别严寒,风雪交加,风雪吹得李瑞山的军大衣咧咧后摆,似要把他向后移了去。李瑞山低着头,顶着风雪前行,他的身后,跟着身材高大的省水电厅厅长胡棣等人。风雪中,李瑞山同这项工程的筹备者们在千河河滩上坐了下来。负责工程设计的一位工程技术人员向他汇报说:“你看,我们设计在这儿修一座混凝土大坝,宝鸡市的领导已经同意了。”李瑞山转过头问胡棣:“咱们陕西一年生产多少水泥?”胡棣回答:“就一个耀县水泥厂,一年生产10万吨水泥,还要供应全省。”李瑞山又问“钢材呢?龙门吊呢?”胡棣答:“没有钢材,龙门吊水利系统没有。”李瑞山斩钉截铁地说:“咱陕西穷,水泥少,没钢材,连个龙门吊都没有,还修什么混凝土大坝?”他伸手指指前边说:“你们看,前边是土山,左边是土山,右边还是土原,多好的条件呀!我看,就修一座土坝,用土建大坝好了。修土坝的好处是有利于发动群众,打人民战争。架子车和铁锨镢头就可以解决大问题。”李瑞山有理有据的分析,让在坐的干部和设计人员诧异,又让大家心悦诚服,如夏日饮了一杯琼浆玉液,过热的头脑迅速冷静下来。

坝址定了,坝的形式定了,李瑞山又踏勘了溢洪道。他要工程技术人员按规定很快向水电部水利司汇报,听取指导意见,工程质量要绝对保证。他还说道:“涝池沟要封,古河道要堵,溢洪道要深挖,在这个地形复杂的地区,不能求省事。”

冯家山水库于1970年7月1日动工,宝鸡地区的4万民工,就在冯家山附近摆开战场。上大坝不久,渠系配套工程跟着上马,全线平均上日劳达10万之众!

随着民工的增多,1958年开挖并被废弃的600孔窑洞已住满了民工,接着,又开挖掘出800孔窑洞,还搭起一座座油毛毡棚,里边住进技术人员,住进各级干部,更住进大量民工。库区工地上,红旗招展,夯号声声,炮声隆隆,一派战斗气象。远在扶风县段家村的三十几个男女民工,日夜兼程180里,拉着架子车,上边装着铺盖和麦秸,来到工地。落下麦秸,一分钟没歇就铲土拉运。妇女们腿跑肿了,脚下起泡了,晚上下班后,你帮我揉腿,我帮你在脚板下挑泡。有人抹泪珠儿。一位男民工说:“哭啥,我还想让你做花卷给我填肚子呢,你哭了多难看!”女民工就笑说:“做梦!有粮食吃,你能到这儿来?”男民工说:“我还想让你用笑脸给我把花卷端上来,脸哭脏了我不吃!”女民工笑说:“哭一哭洗净脸啊,你等着那一天吧!”

冯家山工地的副总指挥刘庸、董宜斋、陈杰远、刘锦儒,分别是宝鸡专署副专员、地委副书记、军分区副司令员等。李瑞山委他们以重任,要求他们“既能指挥前方,又能指挥后方。前方就是工业建设;后方就是抓上劳和物资供应,前后一股劲给上搞。”他嘱咐他们:“水库是千秋大业,建设中要多听工程技术人员的意见,具体方案要多讨论,有啥解决不了的困难,你们就来找我!”

当时三材(钢材、水泥、木材)的供应十分紧张,宝鸡市搞不到,指挥部的同志就去找他。冯家山指挥部的后勤部长尚惯一,有一次直接找他汇报工地上没有钢材的问题。他当时刚从下边回来,在办公室里倒了半盆水边擦脸边说:“我给胡棣说,按你们要求给100吨钢材。”尚惯一跑到省水电厅厅长胡棣那儿。因为钢材太缺,胡棣只批了20吨。尚惯一就又去找李瑞山。李瑞山说:“不是说了吗,让胡棣给你们解决。”尚惯一说:“胡厅长只给20吨!”李瑞山说:“怎么只给20吨?你就再找胡棣去!”尚惯一问:“啥时候找?”李瑞山说:“你是火烧眉毛啊,现在就去!”尚惯一找到胡棣。胡棣解释说:“实在没办法呀,我最大限度给你们40吨。”尚惯一很感动。他知道,这40吨,一定是李瑞山电话发话后胡棣才增加的。

一次,冯家山工地指挥部的几位同志,去向李瑞山汇报53米小断面坝的进展情况。副总指挥董宜哉向他汇报说:“因为天雨连绵,工期拖后了。”李瑞山严厉地说:“我不听,工期拖后了,不按时完工,我怎么去向人民交待?如果没有困难,那还要我们这么多的共产党员干什么?还要这么多的领导干部做什么?共产党员,就是要正视困难,在克服困难中创造奇迹!”

1971年3月初,大坝打到20余米处时,一天,李瑞山同国家水电部部长钱正英,走上大坝检查施工情况。车水马龙的民工看见李瑞山来了,都停下手里的活看他们。李瑞山一身军装,(他当时兼任兰州军区政委、陕西省军区第一政委),站在大坝上,对民工们说:“乡亲们,社员们,你们辛苦了,我们脚下大坝的几百万方土,可以说是用你们的血汗垒起来的。有的人。现在也许还看不到它的价值,但几年后就会看到。我们今日干的,是一项千秋大业,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工程!”说毕,他双足并拢,手贴裤缝,恭恭敬敬地向民工们鞠了一个深躬。

打石头河硬仗,水利工程带来巨大效益

冯家山水库尚在紧张施工中,而在关中最先上马的宝鸡峡引渭工程,已胜利竣工。1971年7月15日,引渭工程胜利通水。这天,韦水倒虹的银色浪花和冲天银柱,喜煞了古旱原的万千老百姓。那天,人们像过节日一样,云集在扶风县城南韦水倒虹的两端。巨大的韦水倒虹,把50立方米/秒的渭河水,从高原南端翻过深深的韦水河沟,通向了韦水北岸。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当试水的管道中贮满了水之后,那水流便在一人多高的韦水倒虹管道里沉寂了,静如冰肌玉骨。正式放水那天,巨大的水流要通过管道,忽地把一个圆柱形的固体块茎抛上天空,像是导弹一样,情景让人骇怕,接着才涌出水冲天的水柱和浪花。当时的那一声巨响,那么一个奔流和人们的欢呼雀跃容为一体,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天摇地动。时任陕西省委第一书记的李瑞山,也和普通老百姓一样,夹在韦水倒虹北岸的人群里观看,高呼。人们向李瑞山鼓掌、叫好。是毛主席派来的好干部,才让他们有今天,才让他们把水浇地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李瑞山书记并没有陶醉于此。就在这天上午参加过宝鸡峡通水典礼之后,他和省水电厅厅长胡棣等人,又驱车来到眉县的石头河。这条发源于秦岭深处的石头河,哗哗作响的的水流冲击着大小卵石,直向它的母亲河渭河奔腾而去。李瑞山徜徉在石头河岸上,接着又爬上山巅。在秦岭浅山的峡谷处,他对工程技术人员说:“你们看,多少年来,石头河水就是这么白白地流淌着,多可惜呀?我们要把它收容起来。在这儿,应建一座水库。这儿的水质真好,清亮亮的。这座水库建好了,不仅能灌溉下游的大面积土地,还可给宝鸡峡引渭总干渠补水,解决宝鸡峡引渭总干渠可能出现的水源不足的问题,也可给城市供水。”

但是,一个大的工程的上马,不是李瑞山拍板就行的事情。李瑞山看到,石头河不同于宝鸡峡和冯家山。这儿峭壁悬崖,地势十分险峻。在这儿建水库,人海战术不行,非机械化施工不可。当时,陕西资金短缺,特别是缺少外汇,他要去向中央汇报,争取外汇。石头河水库建设很快进入施工,这项工程因为难度大,机械化程度高,投资也大。1971年8月间,李瑞山建议并确定这项工程为省办工程。1973年4月,全国的水利水保工作会议在陕北召开,他对准备去参加会议的胡棣同志说:“你去开会吧。会后,你一定要设法请钱正英部长来西安,我要请她去石头河水库看看。”钱正英到西安的第二天,李瑞山即陪钱正英来石头河水库工地。他向她详细汇报了石头河水库未来建成和使用情况,还有将来给宝鸡峡总干渠调水的重要作用。钱部长笑道:“你这可是先斩后奏呀!”李瑞山说:“在这之前,我已让省水电厅向部里汇报过,今日是请你亲自来看看。你是水电部长,也是水利专家呀!”钱正英被这位雄心勃勃,脚踏实地的省委书记的创业精神感动了。她理解了他,高兴地点头答应了。

石头河水库,累计从国家争取到3.2亿元的投资。李瑞山还亲自安排,在省财政困难资金短缺的情况下,筹措到300万元的外汇。他要求省水电厅尽快组织一支机械化的施工队伍。在完成此项工程中组建的省水电工程局,从国外和国内购进了90多辆自卸装载汽车,数十台大型推土机、挖掘机、宽带运输机、凿岩机等施工机械,加上现代化的爆破技术手段,石头河这个大坝高达114米的高峡平湖工程,便进入了大规模施工。

关中的三把火点着,接着还有渭南的抽黄灌溉工程,延安的王瑶水库、铜川的桃曲坡水库、黄龙的石堡川水库、安康的火石岩发电站等陆续上马,列入国家基建计划的达30多项,规模空前。陕西于当时“革命“的形势下,在全国独树一帜,大干水利工程成为燎原之势。

宝鸡市处处丰收,陕西省处处丰收。这丰收的年月,一般从1971年开始写起。因为从这时候起,陕西及宝鸡的多个大型水库工程志上就写着:

1971年7月,宝鸡峡引渭工程峻工……

1974年3月,冯家山水库下闸蓄水……

1981年1月,石头河水库下闸蓄水……

自古以来白白流淌姿意汪洋给人们造成灾难的水,遂人意流进干旱广袤的土地,流进了盼水若渴的田野,也流进了广大庄稼人的心田。

不只于此,石头河水库的水,从1990年前后开始,每年每秒钟以4立方米的流量,把秦岭山中碧青无染的水,送入西安,供给古城人民生活饮用。而冯家山水库,每年以3000万立方米的水量,供给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的宝鸡市区;还因为有了冯家山水库在宝鸡的兴建,年耗水量达4000万立方米的宝鸡第二电厂,才有条件在宝鸡市的凤翔县兴建,这座电厂的投资达62亿元。

李瑞山在陕13年,陕西兴建水库1000多座,其中大中型水库67座,共增加蓄水能力20多亿立方米。13年间李瑞山通过中央和省上,共筹集水利资金13亿元,占到建国后至1995年水利投资资金的一半,其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争取到的中央资金。在他任职期内,全省新增水浇地1000万亩,使全省水浇地面积达到2000万亩,农村人均0.6亩。其中关中地区人均一亩以上。全省粮食总产由“文革”前的50多亿公斤,增加到90多亿公斤,上世纪70年代基本稳定在120亿公斤。新增水电装机容量100万千瓦,促进了陕西经济的全面发展。

李瑞山在人民的心中,树立起一位共产党人为人民谋福利的光辉形象。1997年,陕西大旱,可是关中大地依然庄稼葱绿,一派丰收盛景。这年7月我去扶风县采访,那里的干部群众酝酿要给李瑞山建一座庙。这让我想起了四川省都江堰市附近的川主寺,它就是当地的古代人为李冰父子修建的。李瑞山,一个共产党人的儿子,他是不会同意这样做的。但他在陕西和湖南等地人民的心中,确实已树立起一座丰碑。

陕西的人民,宝鸡的人民,永远记着一个光辉灿烂的名字:李瑞山!

猜你喜欢
宝鸡陕西水库
漳河有一水库群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出山店水库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宝鸡对霾源“拔芯断气”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出山店水库
走进宝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