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工程在长武县的应用和推广

2014-04-06 21:36赵永发
陕西水利 2014年1期
关键词:暗管微灌灌溉面积

赵永发

(长武县水利局 陕西 长武 713600)

1 概况

长武县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地处渭北旱塬沟壑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干燥,降水量少而集中,蒸发强烈,昼夜温差大,四季冷暖分明,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县域总土地面积567km2。和渭北旱塬地区其他县区一样,这里黄土层厚度约40 m~120 m,受水力侵蚀和风化影响,形成了塬高、沟深、坡陡、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特有的地貌特征。多年平均气温9.1℃,平均降水量584mm,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且以暴雨为主,主要集中在7月、8月、9月三个月,年平均蒸发量1016.6mm,干旱指数1.71。受纬度和气候条件惠赐,是陕西省主要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之一。

长武县共辖9个乡镇,两个社区,160个行政村,2012年底总人口18.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61万人。现有耕地面积15.87万亩,果园14.73万亩,属人多地少的旱塬区。

全县农田灌溉设施总面积7.52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仅有3.76万亩。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灌溉设施落后,灌溉面积逐年衰减,致使灌溉效益不断下滑,农民人均产值低而不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干旱和霜冻等均成为影响农业稳产高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如何实施节水灌溉工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地区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2 节水灌溉工程在长武县的实施

长武县节水灌溉工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实施以来,经过了河滩区砼衬砌渠道防渗节水灌溉、缓坡区小面积雨水集蓄利用节水灌溉、塬区小面积暗管输水节水灌溉等发展阶段,到目前,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全县已累计完成投资4547.54万元,新建成节水灌溉工程15处,受益区设计增6个镇15个村,共新增、恢复节水灌溉面积1.79万亩,其中渠道节水灌溉面积1.1万亩,暗管输水节水灌溉面积0.23万亩,滴灌、微灌面积0.46亩。

2.1 渠系衬砌节水灌溉

近几年,先后建成了胡家河、车家河、石家河、司家河、杨家河、礼村、上孟、山庄等村渠系节水灌溉工程,节水措施主要是以砼衬砌“U”型渠道防渗为主,灌溉形式全部采用大水漫灌。此类工程在长武县主要适用于沿泾河、黑河,灌溉水源充沛的河滩地区,水源多采用深井或泾河、黑河径流。节水措施主要通过在输水过程中减少水损,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根据多年观测,衬砌明渠输水和土渠相比,可以将水利用系数提高0.2~0.3,效益比较明显。渠系节水灌溉的优点是水源利用效率高,工程使用寿命长,对水源水质浑浊程度要求不高,维修养护方便;缺点是工程占地面积大,一次性投资较多,维修养护费用较大,易遭受外界破坏,灌溉时水资源浪费大。

2.2 低压暗管输水灌溉

近几年实施的李家胡同、大安、公主、武家沟、车圈、赵家楼、新加坡、马家等村节水灌溉工程,节水措施主要以低压塑料管道输水为主,灌溉形式主要是低压暗管出水栓灌溉。此类工程在长武县主要适用于水源相对比较充足,地势平坦的塬区,多采用深井或沟泉水源。暗管输水主要通过在输水和灌溉过程中减少水损,来提高水源利用效率,和渠系输水相比,不仅在输水过程中更加节约水资源,而且在浇灌作物时,可以根据需水部位控制灌溉范围,以节约水量,节水效益更加明显。低压暗管输水的优点是水的利用效率高,工程占地面积少,一次性投资较小,维修养护方便,不易遭受外界破坏;缺点是对水源条件和浑浊程度要求较高,在旱塬地区没有条件大面积实施。

2.3 微灌、滴灌等高新节水技术

近几年实施的庵里、马寨、回朝、王东等村节水灌溉工程,节水措施以塑料管道输水为主,灌溉形式主要采用喷灌、滴灌、微灌、涌泉灌等高新技术,同时配合化学药物措施、耕作措施和自动化措施。此类工程在长武县主要适用于水源相对充足、地势平坦、以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为主的示范园区,多采用深井或沟泉水源。微灌、滴灌等高新节水技术在灌溉全程均能减少水损,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其他措施相比,示范效益更加明显。其优点是水源利用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具有示范带动作用,是节水社会建设的发展方向,缺点是对水源条件和浑浊程度要求较高,一次性投资大,维修养护线长面广,易遭受外界破坏。

3 存在问题

3.1 部分镇村干部群众对发展节水灌溉积极性不高

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经济效益的发挥是长远的、有限的,增产增收的能力和工商业相比是微弱的,易受各种外界条件和环境制约,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农业生产增加收入的依赖程度已逐渐弱化,加之农村土地实行承包责任制以后,种植作物呈多样化,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参与以家庭为单元进行农业生产的越来越少,在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模式还没有形成气候的情况下,部分镇村干部群众对发展节水灌溉积极性不高,影响此类工程的发展进程。

3.2 节水灌溉设施维护难度大

长武县现有万亩以上灌区2处,5000亩以上灌区1处,同时有机电井、小型抽水站和自流灌渠等170多处,这些工程建成以来,在抗旱应急、农业生产发面发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工程点多、面广、线长,又没有专项维修养护资金和专门维修养护机构和人员,无人管理维护维修,主要渠系建筑物及配套工程受水源水量不足、老化失修、水毁和人为破坏等因素影响,部分设施已瘫痪或报废,大多数带病运行。久而久之,形成了重建轻管、只用不养、损毁严重的状况。

3.3 灌溉面积萎缩,效益衰减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和新农村建设占地逐年递增,加之铁路、公路、煤矿及其他开发建设项目的不断开工建设,现有灌溉面积萎缩和效益衰减的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步伐和新型节水技术应用推广工作的开展。

3.4 经费不能及时足额到位

由于县级财政紧张,水利工作前期经费投入不足,工程建设配套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造成上报工程不能及时上报立项,在建工程不能按期发挥效益。近年来,国家虽然在投资力度上有所加大,但仍然难以满足水利发展需要。同时,管理体系不顺、专业人员较少也影响了水利科技新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4 推广节水灌溉的措施

(1)进一步完善规划设计,积极探索更加科学、切合实际的节水措施,为旱塬地区发展节水灌溉摸索有效途径。完成地掌镇、彭公镇、亭口镇、丁家镇、洪家镇、枣园镇、相公镇等7个镇的14个行政村的22座抽水站的末级渠系改造;以地掌镇和洪家镇万亩现代苹果产业示范园区和设施蔬菜为依托,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74万亩,其中低压管道0.27万亩、大田滴灌0.28万亩、大棚滴灌0.19万亩。铺设不同规格UPVC塑料管24.11km,机械挖土方3.94万m3。改造配套机井6眼,其中在已经报废的机井旁边新打机井19眼,旧井配套改造6眼,新配套变压器29台套、智能量水器8套。改造小抽水站22处,更新机泵45台套。

(2)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加大投资,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狠抓质量和安全,建设精品工程。乘着国家对西部地区实施大开发的强劲东风,中央财政对农田水利设施投资不断加大,特别是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为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完善机制”的原则,长武县从2011年开始,规划利用三年时间,通过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新增恢复节水灌溉面积3.39万亩,其中渠道灌溉面积2.65万亩,低压管道灌溉面积0.27万亩,微灌面积0.47万亩。

(3)积极探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体制与机制,创新运行管理模式,发挥工程长久效益。经常开展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调研工作,研究并建立健全此类工程常态化运行管理新机制。

(4)继续加大水利科技新技术宣传力度,为节水灌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浓郁氛围。同时,加强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将水利措施与农业技术措施紧密结合,全面应用,努力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和效益。发展节水灌溉技术还要充分考虑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以及灌区的经济条件、作物类型等,以选取适宜的节灌技术和灌溉模式。

5 结论

节约水资源,减少田间工程占地面积,降低灌溉成本和能源消耗,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达到低投高产,增加经济效益,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农业节水灌溉的基本要求。根据自然条件现状,结合多年灌溉工程实施及运行管理经验,我们认为,在河滩地区和中小型灌区,实施渠系节水灌溉工程,而在塬面以村组为单位的片区,实施低压暗管节水灌溉工程,才是渭北旱塬地区发展农业节水措施的根本出路和有效途径。同时,在经济作物高产稳产区,因地制宜地发展一定数量、一定规模的微灌、滴灌等高新技术节水灌溉工程,不仅能增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而且可以为旱塬区发展农业节水灌溉起到带动、示范作用。

猜你喜欢
暗管微灌灌溉面积
铺设不同反滤层对暗管排水排盐效果的影响
微压冲洗式沉沙过滤池及磁化水微灌技术推广应用
2016年河南省已建成灌溉面积和新增耕地灌溉面积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节水灌溉面积
南通通州查处暗管偷排企业 正面调查受阻挠 调取水量来突破
印染企业主私设暗管超标排放水污染物移送行政拘留案
灌溉面积
河南省2014年已建成灌溉面积和新增耕地灌溉面积
关于南方多雨区喷微灌发展的探讨
微灌技术在平山县山丘区生态项目建设中的应用